赵元任得知瞿秋白提议将汉字拉丁化,写下96字奇文,全文一个读音

爱百科 80 0

人们在提到中国的时候,都会想到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有些东西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等原因,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有些东西却历久弥新,至今都是国人的骄傲。

比方说汉字,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诸多变迁。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汉字险些被直接取代。当时以瞿秋白为首的学者提议将汉字拉丁化,那为什么最后汉字还是拉丁化呢?

汉字演变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汉字在历史上的多次演变。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古人通过象形性图画造出了象形字。

象形字诞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汉字虽然演变了多次,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定型。如今有很多书法爱好者还是会去写篆书、草书等,不过对比而言,更多的人主要使用楷书就是了。

汉字革命

封建帝制成为历史,人们进入崭新的民国时代后,文学界倡导文学改良运动的先贤们,提出了两大改良内容:其一为“白话文运动”;其二为“国语运动”。

这两项改革说到底,都是围绕着汉字展开的,当时文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国内整体思想很落后,而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如果不将这个“罪魁祸首”革去,中国如何强大起来?

相比于“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在现在看来,无疑显得更为强硬,毕竟“白话文运动”仅仅是让人们放弃文言文,而“国语运动”则是要人们直接放弃使用汉字,转而使用拉丁字母。

而支持汉字拉丁化,并为此东奔西走的著名学者中,瞿秋白在当时颇有影响力,因为他的站台,汉字拉丁化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甚至连钱玄同,也很支持汉字拉丁化。

而瞿秋白会提出汉字拉丁化,也是因为当时国内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语言文字因为晦涩难懂,劝退了很多人学习。

而瞿秋白早年前往苏联的时候,见证了苏联通过制订拉丁化新文字来扫盲的过程。瞿秋白认为中国也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瞿秋白提出:“中国要改用拼音字母,就应当采用拉丁文的字母(罗马字母)。”

为了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瞿秋白还创造性地编排了新中国文字的声母以及韵母表。他主张将名词的“子”写作“z”,“的”写作“d”,“儿”写作“r”……

除此以外,瞿秋白还设计了一套为字母标调的办法。从现在来看,瞿秋白无疑为近代的汉字注音做出了突出贡献,甚至到了今天,瞿秋白的一些造词思路我们仍然在使用。

这样的大胆尝试如果自己使用,还能说是“无伤大雅”,但瞿秋白的疯狂在于,他要彻底废除“方块字”。

奇文反击

对于瞿秋白的这一主张,赵元任非常不满,此人和瞿秋白一样在当时也颇有影响力,他本人对于“汉字拉丁化”很不看好。

在赵元任看来,汉字本身可以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是像其他文明的文字湮没在历史中,就说明了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眼看“汉字拉丁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赵元任写下了一篇奇文——《施氏食狮史》,用来反驳瞿秋白。这篇文章奇就奇在通篇虽然只有96个字,但这些字都是一个读音——shi。

文章全文为: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失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而除了这篇文章以外,赵元任还撰写了《季姬击鸡记》、《易姨医胰》等文章,证明“汉字拉丁化”存在不容轻忽的局限性。

不过后来赵元任自己也提出,自己用这些文章反驳汉字拼音化其实有些极端,毕竟现实中估计没有人会这样说话。

对比瞿秋白的疯狂和执拗而言,赵元任无疑是理智而包容的,这大概也是他后来能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一大原因。

赵元任用一篇篇奇文,让“汉字拉丁化”的拥趸们开始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国语改良”的正确道路,等到1938年时,我国出现了一本叫《中文拉丁化课本》的书籍。

此书投入到市场上之后,人们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封面上红字书就的“给初学北方话用的”,翻开封面来到扉页,硕大的“知识分子初学用的”再次映入眼帘。

可见这本书的作者对于汉字保留和汉字拉丁化,态度是相对中立的。

等到1951年,毛主席指出:

“汉字的拼音化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先简化汉字;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7年后周总理也表示:

“它(简体字)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这才彻底让“汉字拉丁化”的声音从国内消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