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造反就是不归路,康熙为何要处死耿精忠?

爱百科 28 0

如果耿精忠始终没有参与反叛,最后不但能保住性命,康熙还会给他不错的待遇。但耿精忠的反叛却早有预谋,虽然后来投降了清朝,但投降的时候耿精忠已没有任何本钱,是在穷途末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投降。如果他投降的时候还有些本钱,或许还能保住一命。之所以刚投降的时候没杀他,是因为当时耿精忠还有些用处,等到1682年三藩已基本平定的时候,留着他也没了任何用处,自然就被康熙处死了。

“三藩”由来

耿精忠是第三代靖南王,第一代靖南王耿仲明与孔有德、尚可喜三人原是明朝江东总兵毛文龙的部将,被毛文龙收为“义孙”。后来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耿忠明就和孔有德就投靠了山东登莱巡抚孙元化。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率军攻打大凌河,明将祖大寿孤军困守,孙元化令孔有德率八百骑兵赶赴支援,孔有德到了河北与山东交界的吴桥时,遭遇大风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饥饿难耐,有一名士兵便偷了当地望族王象春家里的一只鸡。王家有人在朝中当官,对于丢失一只鸡的事情不依不饶,仗着势力要孔有德给说法,孔有德迫于压力不得把肇事的士兵穿箭游营,此举激起了士兵们的愤怒,士兵们随后杀了王象春的家仆,发动了兵变,孔有德见事已至此,“反亦死,不反亦死”,就干脆领导了兵变,在当地洗劫一通后又杀回了山东,兵围登州,与登州城内的耿仲明里应外合活捉了孙元化。干完这票以后,两人知道是不能继续留在明朝了,便索性渡海投靠了明朝的敌人后金。

投降后,孔有德和耿仲明得到了皇太极高规格的礼遇,他们的士兵也被编入汉军正黄旗,号“天祐兵”。而尚可喜则因受到上级的猜忌与陷害,被迫于天聪八年(1634年)降清,后来尚可喜所部就被编入了汉军镶黄旗,号“天助兵”。

孔、耿、尚三人的归降给清朝带来了大批汉人,为清朝稳定辽东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清军入关后,以吴三桂、孔有德、耿忠明和尚之信四人出力最多,因此在平定南明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忠明被封为靖南王,但他的部下犯了藏匿逃犯罪,在顺治六年(1649年)畏罪自尽,其子耿继茂承袭了王位,镇守福建。此三人是为“三藩”。除三藩外,定南王孔有德在顺治九年(1652年)被南明大将李定国围困于桂林,兵败后自焚而死,其幼子也被李定国杀死,定南王一脉因此断绝。

耿精忠反叛

康熙十年(1671年)耿继茂病死,其子耿精忠承袭王爵。

耿精忠承袭王位后,在福建过起了土皇帝的生活,他不但在辖区内搞起了各种经营,还对当地百姓百般盘剥、横征暴敛,甚至不顾清朝海禁政策,与荷兰人搞起了走私贸易,从中谋取暴利。后来耿精忠身边还聚集了不少宵小之徒,也逐渐有了不臣之心。

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年已七十岁的平南王尚可喜上书康熙请求告老还乡,并希望其子尚之信能承袭王爵镇守广东,不过这个时候康熙有意削藩,便乘此机会诏令撤掉平南王一藩,尚可喜见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便打算服从接受了。

但这个事情却触动了吴三桂的神经,吴三桂本意效仿明朝沐英家族世守云南,他知道尚可喜如果真的被撤藩,之后不久就会轮到自己撤藩了,不由得重视起来。吴三桂认为康熙不会撤他的藩,如果这个时候上书康熙请求撤藩的话,就能打消康熙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便上了一封请求撤藩的奏折,耿精忠也就着吴三桂一起上书请求撤藩。

但两人却不想弄巧成拙,康熙竟然真的同意了他们撤藩的“请求”,这就逼得吴三桂不得不反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之后仅用了三个月就占据了云、贵、湘、川四省,一时声势浩大。

见吴三桂起兵得手,耿精忠便在来年(1674年)三月响应吴三桂,在福建起兵反清,在起兵的当天,他还囚禁了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全家。

耿精忠起兵后不到一个月就占据了福建全境,之后兵分三路向浙江和江西发动了进攻,西路军攻到了长江沿岸的湖口、彭泽,甚至一度攻入安徽,占据徽州;东路军一路攻下了温州、乐清、仙居,自逼绍兴、杭州;中路军则攻到了金华和衢州,与清军对峙,耿精忠形势一片大好。

耿郑互撕

在进军浙江、江西的同时,耿精忠还联络了台湾的郑经,相约郑经重返大陆共击清军,事成之后许以漳州、泉州二府。这个时候的郑经已经失去了大陆的全部领地,见耿精忠在福建起兵,也认为扩张地盘的时候到了,便应耿精忠之约率军在福建沿海登陆,在绍安和建宁等地开始招兵买马。

耿精忠来到厦门后,见郑经的部队兵不过两千,船只不过百,便轻视起了郑经,觉得郑经就这点人马对他起不到多少帮助,跟郑经合作就不划算了,对之前的约定也反悔了起来。耿精忠要郑经带着人马回去,之前承诺的一切,包括互通贸易、许诺的地盘、兵员和钱粮支援就统统不作数了。

郑经得知耿精忠变卦后怒不可遏,便从台湾调来了大量的军队,跟耿精忠火并了起来。1673年5月,郑经攻下泉州,8月攻下漳州,9月在兴化城下大败耿军,11月又攻下了漳浦镇,一时间耿精忠后院大火四起。

这个时候耿精忠才知道了郑经的厉害,便打算跟郑经讲和,但郑经并不理会,甚至发出公告,宣布不再与耿精忠合作,而是要与吴三桂共同匡扶明室,恢复明朝基业。不过郑经不知道的是,吴三桂其实已经另起炉灶,不打算恢复明朝了。

PS:吴三桂起兵的时候自封“周王”,耿精忠则自称“甲寅”,都没打明朝的旗号。

如果郑经和耿精忠能够相互配合,由郑经率领水师北上直取南京、天津,断绝清军粮道,耿精忠从浙江继续北进,则两人很可能能联手拿下南京。但耿精忠和郑经都是小肚鸡肠的人,为了一点利益就相互撕逼。这个时候吴三桂也不愿看到两人撕逼,毕竟吴三桂需要两人能联手在东南战场牵制清军,以减轻他正面战场的压力,就派人过去调停两人矛盾。经过一番调停,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一月耿精忠和郑经才达成协议,以枫亭(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为界,以北属耿精忠,以南属郑经,双方的撕逼才告一段落。

走向末路

就在耿精忠与郑经相互撕逼的时候,康熙可没闲着,陆续增兵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并加紧了对耿军的攻势。为了防止耿精忠在江西与吴三桂会合,康熙命安亲王岳乐为平寇大将军,从安徽进军江西,阻隔耿精忠西路军与吴三桂军的联系;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南京;康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在浙江向耿军发动进攻。

从1674年7月到11月,清军在浙赣两省向耿军发动了反击,接连夺回了江西饶州、石城、彭泽,浙江嵊县、诸暨、义乌等失地,耿军的攻势被遏制下来。

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浙江清军在桃花岭击败耿军,收复了处州,之后耿精忠在金华对清军发动反击,但被清军击退。而围攻衢州的耿军未能得手,被清军赖塔部击败。8月10日,清军又在浙江连续击败耿军曾养性部,曾养性最后退到了温州,清军随即围攻温州数月而不能下。

9月3日,清军在永嘉与三万耿军相遇,双方从早晨一直打到了傍晚不分胜负,但后来清军还是占了上风,耿军战败,上万人被斩,到19日清军又攻下了青田县,兵锋直逼福建。

郑经在与耿精忠达成和议后,就不停地开始扩大地盘,到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时候占据了闽粤的漳州、泉州、潮州和惠州四府,实力大增。但此时周边都是反清的“盟友”(此时尚之信已相约反叛),就没有清朝领土可占了,为了增加地盘就不可避免地跟耿精忠发生了摩擦。

当年5月,耿精忠部的汀州总兵马应麟暗中联络郑经,表示愿意献城投降郑军,郑经大喜,还真的把汀州接收了,这种背盟的行为自然令耿精忠大为不满,耿、郑联盟再次破裂。

郑经内部对于背盟行为也引发了争论,郑经的吏官都司陈俊音就认为,所谓唇亡齿寒,如果不是耿精忠在浙江抗击清军,郑军也不能保住漳州、泉州这些地方。郑军只有帮助耿精忠才能成大事,但郑经目光短浅,根本就听不进这些话。

兵败投降

面对后院起火的形势,耿精忠在对付清军的同时,又不得不从浙江、江西前线抽调精锐回后方去对付郑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这个情况被康熙看在了眼里,于是康熙命令浙江和江西两地的清军加紧对耿军展开攻势。8月16日,赖塔攻占九龙山,到20日夺取了仙霞关,之后就长驱直入福建,于23日攻克蒲城,9月3日又攻克了建阳县(今建阳市)。此外在江西战场,安亲王岳乐大败耿军大将白显忠,歼灭了耿军在江西战场的主力,白显忠最终投降。就在清军正面大军压境之际,郑经还在耿精忠后方不断地“攻城略地”,导致耿精忠腹背受敌,其部众斗志全无,遇到清军皆望风而逃。

到1676年9月底,康亲王杰书攻占延平(今福建省南平),福州已近在眼前,而“配合”清军的郑经也已经攻到了兴化,到此时耿精忠已经山穷水尽了,在抵抗无望的情况下,于十月初四向清军投降。

不过在投降的前夕,耿精忠却残忍地将范承谟全家五十三口人全部秘密处死,此举成为了他后来被凌迟处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刚投降的时候,康熙还是非常高兴的,仍然保留了他靖南王的爵位,毕竟这个时候康熙还需要耿精忠帮他稳定福建并对付郑经。

之后在清军的配合下,耿精忠就带着复仇之心向郑经发起了进攻,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二十九日,耿精忠与清军在兴化围住了郑经赵德胜部的二十六营官兵,最后将其全歼。二月初九,清军进攻泉州,郑军不敌,随放弃漳州、海澄等地。之后不到半年时间,郑经在沿海的领地就全部易手了。

耿精忠的最终下场

虽然耿精忠投降了,虽然耿精忠后来也为清廷平定三藩做出了些贡献,但在他投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离死不远了。

早在康熙十八年吴藩还未剿灭时,康亲王杰书就上书康熙要求将耿精忠正法,康熙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拒绝了。在康熙看来,当时广西、湖南等地刚刚收复,如果把耿精忠正法了,那投诚的人就会生二心,没投诚的人就不敢投诚,因此将杰书的奏折留中不发。但到了康熙十九年三月,康熙见大局已定,福建已经太平,便召耿精忠入京。耿精忠进京后不久,他的弟弟耿阳忠与耿聚忠就告发了他,说他在反正后还有“图谋不轨”的行为,请求康熙严惩,并与其划清界限。之后,耿精忠的部下也纷纷告发了他“叛逆”的罪行,康熙便革去了耿精忠的爵位,下令将其看押。在昆明攻克后不久的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二十,耿精忠最终被康熙凌迟处死。

对于耿精忠来说,既然走上了反叛这条路,那也就只能走到底了,其实在反叛的那一刻起,除了反叛成功以外,耿精忠就绝不会有活路。康熙之所以对很多投诚的人都“既往不咎”,主要也是因为天下没有平定,杀了这些投诚的人会导致人心的浮动。但在天下平定之后,就是康熙秋后算账的时候了,康熙只杀了耿精忠一人而未株连耿精忠全家,在当时来说也是对耿精忠的“仁慈”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