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场运动的认知,完全迥异,而且是两极分化的趋势,以至于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到底是场怎样性质的战争。
但其实这场战争从没有改变过,只是有对它做出不同评价的人。
毕竟,这场运动本身就很复杂,其历史资料也因观点不同,充斥着矛盾、冲突,就连两方对立角色,也充满戏剧性。
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太平天国运动的代表是洪秀全,而清朝廷的代表就是曾国藩。
如果仅看这两人的话,我们就可以从阶级属性进行解释,这是一场封建地主势力镇压农民起义的不义战争。
但若是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学者吵架了,这其实背后还有一场救赎与被救赎的战斗,以及一条关于自救道路的选择问题......
一、洪秀全与曾国藩走向不同救国之路(深层缘由)
——时间回到道光皇帝时期。
当时清朝内部体制已经逐渐腐朽,而且对外战争中也是愈加不堪。不仅仅是面对本土的白莲教起义屡屡失衡,就连我们一向瞧不上的洋人,也将我们打的抱头鼠窜。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揭开了清朝廷内在的腐朽......
虽然这没有伤及清政府的根骨,但却如同一点火星点燃了整个王朝,所有的矛盾在那一刻似乎都找到了宣泄口,整个朝廷平静的内部隐藏着巨大的波浪。
在这一背景下,洪秀全、曾国藩都发现了端倪。
首先来看曾国藩,曾国藩早些年曾写了一份《备陈民间疾苦疏》,其中重点提到了民心之涣散,而民心之所以涣散,就在于官僚之腐败,百姓苦于地方暴政,民怨沸腾。
所以他痛斥皇帝的不作为,指责朝廷官员之弊病。结果遭到了皇帝的打压,本人也居然差点没了性命......
洪秀全也看到当时中国的问题,他认为清政府从内到外,从文化到政治,全部都烂了,因此对于这个体制进行修修补补没有任何意义。
又因为他生活于广州,对于封建皇权的认知并不强烈,于是他开始向外部文明探求,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原道救世歌》。
基于这两人的探求,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洪秀全自然是创立拜上帝教,他提出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扫除偶像,解除孔子的文化禁锢,要消灭旧王朝,创立新王朝。
而曾国藩的表现则有些耐人寻味......
虽然他被其门徒称之为“完美的圣人”,但他对当时中国的格局,却走出了最保守的道路,那就是维持所谓的稳定。
在确保这栋破旧大厦的安全后,再对其进行修修补补,提出所谓的澄清吏治,减免赋税。
就这样,两人走出了不同的教我国道路,而且因为二者的根本矛盾爆发了剧烈的战争。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场战争已经不仅仅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了,而是在这场所谓的盛世危机中,他们都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战,谁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二、这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
于是这场战斗开始了。
1851年,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2万多人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由于当时清朝统治的确腐朽,洋人也的确将这一矛盾激化,大批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加入了太平天国的部队,其中有著名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和苏三娘等人......
更传奇的是,有大批的女子走出了深闺,加入了太平天国的运动,不爱红妆爱武装。
在太平天国的初期,洪秀全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他所描绘的平均地权,成为了无数百姓心目中的梦,他们要打碎一切的不平等,建立一个传说中的天国。
当时清政府自诩为盛世,哪里容得太平天国这种破坏分子,于是清政府开始组织平叛。
早期清政府固步自封,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以他们连曾国藩这种保守派都不能容忍,还寄希望于地方绿营和八旗兵。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太平军先攻克湘南重镇道州,后拿下湘南重镇郴州,扩军五六万。之后又分兵北上攻打长沙,西走宁乡和益阳,接着又转战豫州,攻克汉阳,夺取武昌。
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天国更是攻占下南方中心城市——南京城。
从金田起义算起,不过短短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太平天国转战6个省份,所向披靡,将革命的烈火从珠江流域烧到了长江流域。
这吓得清朝贵族人人自危,太平天国的运动震动天下,而清政府的脆弱被揭露得一览无余。
在这种恐慌中,清政府再也不敢自吹为盛世,不得不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官员,其中就包括了曾国藩。
于是,曾国藩登场了,一场基于基本的阶级矛盾而衍生的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之争爆发了。
应该说,早期的曾国藩是没有胜利希望的,因为太平天国团结了绝大多数的百姓,而且还被洋人认为是他们天主教的分支。
早期曾国藩多次被打的差点投江,其表现更是不堪入目......
然而,保守派或者说改良派终究有其特色,因为他们捍卫了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的传统惯性极强,而且身后还有强大的中央。
根据资料记载: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极强,他们疯狂的打压地主阶级,他们坚定的反对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他们打倒孔家店,要废除一切禁锢人思想的传统儒家文化。
在当时来说,这具有极强的先进性。
但是如此一来,也使得大批人成为了曾国藩的支持者,这之中包括失去土地的地主,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还有害怕被推翻政权的满洲贵族。
于是在1853年4月到1856年8月,曾国藩等人硬生生顶住了烈火烹油般的太平天国,进入了史书所说的相持阶段。
当然,即使洪秀全做错决策,强调以重兵保卫首都安全,但他也依旧派出了2万人左右的太平军北伐。
此次北伐依旧打得相当精彩,虽败,但却进一步震动了整个朝廷,极大的鼓舞了全天下受苦百姓。
随后洪秀全又派军西征,5月出师,6月上旬占领安庆,6月下旬进围南昌。太平天国依旧所向披靡,清军皆不能与之挡。
然而,曾国藩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太平天国擅长野战,但却不得不被迫与曾国藩打消耗战,打到最后兵力逐渐被消耗,最终被清军层层切割消灭。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倒逼清朝改革,大批有能力的知识分子被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此起彼伏。
——他们建立的团练,虽然缺少先进思想,但在忠君报国,以及保家乡的口号之下,却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太平天国运动不得不转为守势,而清军也只能不断的填人命,始终无法占据战略优势。
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太平天国存在着推翻清朝的可能性,但是,洪秀全采取了保守的战略捍卫南京城,以至于太平天国失去了曾经的机动性,机会稍纵即逝。
三、太平天国的末日
接下来1956年9月到1864年7月,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消亡阶段。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太平天国为了“理想”而奋战,那自然是锐不可挡,但在趋于守势之后,洪秀全的理想与实践逐渐脱离。
当时,由他发起的奢靡之风逐渐蔓延,太平天国逐渐丧失了斗志,而他们曾经崇拜的理想变成了口号,再也没有当初的执行决心了。
而且,因为失去了对外的斗志,他们开始转向对内进行消耗,著名的天京之乱就在这一时期爆发,太平天国遭到了恐怖的消耗,太平天国统治阶层人心离散。
但这里得注意,太平天国的中下层依旧有着对于天国的梦想,他们也许不再崇拜于洪秀全,但对清朝的战斗意志却极强。
因此,在随后的李秀成、陈玉成的带领下,他们又多次打败清军。
即使石达开带走了10万精锐最终被消灭,即使太平天国遍地都是王爷,但李秀成等人依旧取得了攻打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和三河战役的军事胜利。
可惜,太平天国的力量终究是衰弱了。
而且清朝以出卖更多主权的方式,换得了英法列强的支持。曾国藩靠着背后庞大的中央力量的支持以及各大地主力量的配合,终于绞杀了太平天国。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虽然终结了,可这场战斗带来的后果却极其严重。
如果只是一般的地主和农民的战争,其伤亡绝不会太过于夸张,详情可参考李自成起义,多数只会以投降和流亡为主。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却是一场理念之战,因此每一个人都打得相当血腥,付出的代价大到难以想象。
在《太平杂记》中记载,太平天国运动引起的人口损失高达7000万。
在《清代人口研究》中记载:浙江,江苏,河北人口损失多在2000万以上,仅江苏全省就减少1622万人。这是多么恐怖的损失率!
然而这还没完,除了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以外,还有因为经济秩序被破坏,大量百姓成为灾民,卫生环境的缺失以及人民的营养不良,又导致了瘟疫的横行。
人口死亡,疾病横行,饥饿纵横,还有严重经济损失,这场运动让清朝进入了真正的末日。
但这些损失还不是最大的,最让人痛心的是,几亿人的理念斗争,最终却回到了老路,最终酝酿出更大的失望,这才是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损失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