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李清照,其实,在南宋时期,还有一位能和李清照并驾齐驱女诗人,她便是朱淑真。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其诗词多书写个人的爱情生活,早期的诗词大多明快清新,文词清婉,情意缠绵。
到了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这跟她并不完美的爱情有关,她的婚姻是不幸的,这一点可以从她的诗句《愁怀》里看出: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相传是大理学家朱熹的侄女。她生于钱塘江畔,江南的风土人情湖光山色,不仅滋养了朱淑真俊美的容颜,更为她的性情注入了灵动的气息,使她生得聪慧灵巧。
她的家境也很优越,父亲在浙江做官,因此从此便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史书经典,能文能画,尤其擅长诗词,小小年纪,变得来了才女的称谓。
其实在朱淑真情窦初开的青葱岁月里你,似乎有着一位意中人,他们两情相悦,心心相惜,正如她在诗中这样描述:
“门前春水碧如天,坐上诗人逸似仙”,想必这位逸上似仙的男子便是她心之所往的人罢。
可是造化又常常使人猝不及防,朱淑真生性大胆,乖戾淘气,父母无法任凭她这样下去,日夜逼婚,最后,
19
岁的朱淑真嫁违心地给了一位小吏。朱淑真心中的愁苦我们可想而知。“既来之,则安之”,朱淑真既已嫁人,就该秉着出嫁从夫的教育,本以为能和丈夫诗情画意,白头偕老,怎知命途多舛,她一直跟随者丈夫宦游于吴越荆楚之间,而丈夫始终是个俗吏,即便是在吴越荆楚辗转期间,他也早已满口官腔,浑身铜臭味,一心想要搜刮钱财,钻研仕途,贪图美色。后来实在无法容忍这样的生活,一念之下转身回了家乡。
丈夫与自己早已是同床异梦,相守不相知,无尽的寂寞和愁绪让朱淑真不得不怀疑彼此相结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不禁发出了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这样的诘问。
在当时厚重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丈夫的弃之,更多的是当时残酷的礼教的剥削,在她只身回到钱塘娘家的时候,娘家的父母,周围的邻里,都认为她不守妇道,不安分守几,甚至有人将她的生活说成是
“桑淄之行”。
流言蜚语让朱淑真难以抬起头来,是是非非满城风雨,这一切都让朱淑真难以忍受,以至于最后投河自尽,了断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