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在明朝的皇帝中评价很高,被后世的学者称为明代五圣君之一。他的一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推崇,而他执政的宣德年间还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代。可是从史书上看,这位明代圣君也不是毫无缺点的,反而留下了不少让人诟病的话语。比如说朱瞻基贪图享乐,喜欢各种文化艺术,因为好斗蛐蛐而被称为促织天子等。但是这些都是小过,对于仁宣之治的盛世来说是无伤大雅的。但是朱瞻基执政时期还是有一些黑历史的,比如说他炮制的“戴纶案”,就引起了后世的争论,成为他一生中抹之不去的污点。
“戴纶案”在朱瞻基执政的十年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以至于对他后世被人评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个案子之所以说是朱瞻基的人生污点,是因为案件当事人戴纶与朱瞻基的关系不一般,他是朱棣给朱瞻基找的老师。戴纶在朱瞻基身边担任太子洗马多年,是与朱瞻基关系最为接近的官员之一。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这样的官员在朱瞻基登基后必然受到重用,甚至是新朝内阁首辅的候选人之一。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瞻基登基没多久就炮制了“戴纶案”,不但将戴纶贬官流放,后来还让锦衣卫将其当堂打死,实在是残忍至极。
从封建社会儒家学说的传统来说,老师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戴纶作为朱瞻基的老师之一,可以说是当时的帝师了,在朝廷中的地位很不一般。因此朱瞻基炮制“戴纶案”,将老师当堂打死的事情实在是令人发指,受到了很多社会舆论的抨击,成为他一生的黑历史。
后世的学者对其原因有着各种推测,有人引用《明史》资料,说戴纶曾向朱棣打朱瞻基的小报告,导致朱瞻基很怨恨他。也有人说事情是起于戴纶劝谏朱瞻基放弃游猎娱的计划,触犯了皇帝的权威,所以朱瞻基选择处死师傅立威。这些说法在网络上形成了很多的争论,到底对不对,下面就一一的分析。
回顾事情的起因,着是从朱瞻基计划游猎的事情开始的。朱瞻基登基后大封从龙的功臣,戴纶因为是太子时期的老师,所以被任命为兵部侍郎。这个职位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上面只有兵部尚书。但兵部尚书只有内阁大臣才会担任,实际上戴纶就成为了兵部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从这个封赏来看,丝毫看不出朱瞻基对戴纶有什么怨恨的心思,反而是对老师非常器重。在明清两代,皇帝出游是需要大队兵马护卫的,游猎是出游活动的重头戏,自然要调动大批兵马。戴纶作为兵部侍郎便是安排这个事情的主要执行人,但他却将此事封驳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戴纶第一次反对朱瞻基,在朱棣在位的时候他就反对过多次。朱瞻基在历史上是以文武双全的皇帝形象出现的,他在文化方面造诣很高,但因为长期跟着朱棣打仗,所以对兵马作战也很擅长。年轻时朱瞻基长期沉迷于骑兵打仗,对文化方面沉不下心来学习,所以戴纶曾经进行过多次劝告。在劝告无效后,戴纶将此事告知了朱棣,朱棣出面说和,朱瞻基才接受了戴纶的意见。这个事情当时处理得还算圆满,朱瞻基还说戴纶是他最信任的人。而朱棣对戴纶也很满意,他告诉朱瞻基,将戴纶比作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魏征。
《明史》上认为,因为这个事朱瞻基才使得怨恨上戴纶,所以登基不久就找游猎事件被封驳的理由将其处死。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很不合理的,也是没有什么直接证据的。如果朱瞻基因为私怨而处死戴纶,那么他处死戴纶的过程就有些难以解释了。朱瞻基先借此将戴纶贬官发配到交趾,然后又将戴纶的同事,同样当过朱瞻基老师的林长懋逮捕入狱,理由从南京到任时延期。接着朱瞻基又以“坐怀怨望”的罪名派锦衣卫将戴纶逮捕,于是朱瞻基一下子就将两位老师逮捕入狱,让人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然后朱瞻基亲自带着锦衣卫审问戴纶和林长懋,戴纶激烈的抗辩,惹得朱瞻基大怒,让锦衣卫将其当堂打死。不仅如此,朱瞻基还下诏将戴纶抄家,子女发配宫中为奴。这个案子不但戴纶自己本家被害,而且戴纶的叔父河南知府戴贤、太仆寺卿戴希文皆被牵连抄家发配。林长懋反而是此案中受害最轻的人,他被判入狱十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大赦天下才得以释放。如果此案只是朱瞻基与戴纶之间的私怨,为何会牵扯到戴纶家族的叔父和他的同僚呢?况且林长懋只是个到任延期的小问题,这就被关了十年,实在是太夸张了。
至于认为戴纶封驳朱瞻基游猎的计划是触犯了皇帝的权威,所以才遭到打击报复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戴纶是兵部侍郎,实际上是兵部的二把手,在明朝的制度上是有资格封驳皇帝圣旨的。从唐朝开始,皇帝的圣旨下达都有着繁琐的程序,中间一个流程被封驳,圣旨就无法执行。这种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滥用权力,对国家造成政治动荡和破坏。如果皇帝的圣旨不经过内阁和六部的正常流程下达,这叫做中旨,下级官员也可以不奉诏。戴纶封驳朱瞻基的游猎计划,并不是抗旨不尊,也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度的问题。
朱瞻基以此为由对戴纶贬官和打击报复,不但是滥用职权,而且是给自己的脸上抹黑。以戴纶当时的官位,要将其贬官流放是需要充足的理由和复杂的流程的,也需要经过内阁和六部的层层审核执行。从戴纶贬官流放的顺利程度看,很显然朱瞻基对戴纶的处置是得到当时内阁的支持的。这说明对于流放戴纶的决定,内阁方面是认可的,至于是具体什么罪名,史书上并没有提到,但绝不可能直接写戴纶劝谏朱瞻基游猎的事。因为戴纶劝谏朱瞻基是合情合理的,让他把心思放到治国上来并没有错,因此被害实际上是打朱瞻基的脸。
同样的道理,这个案子牵涉到不仅仅是戴纶一家,还有林长懋、戴贤、戴希文,他们都是品级不低的官员,至少在四品以上。对这样的官员进行贬官流放、抄家和长时间监禁,没有内阁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戴纶案牵扯到如此多的官员,得到了内阁的支持,不可能没有过硬理由。当时的内阁是明仁宗朱高炽留下的“三杨”内阁,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以贤明著称的。这些内阁老臣当初连朱棣的圣旨都敢封驳,朱瞻基真要为了自己的权威胡来,怎么可能顺利的下达圣旨?所以朱瞻基炮制“戴纶案”必然有切实的理由,只是史书上没明说而已。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说,但结合这个案子事发前后的历史背景,其理由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个案子发生在宣德元年,也就是朱瞻基即位的第二年。前一年是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在北京即位。他即位后朝政非常动荡,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汉王朱高煦。朱高煦一直是朱高炽的太子位的竞争者,竞争失败后被朱棣强封在安乐州。但他依旧对皇位不死心,暗中搞各种串联和阴谋诡计,想要夺取皇位。根据史书记载,朱高炽去世后,在南京给朱元璋扫墓的朱瞻基火速回北京即位,当时朱高煦就曾派兵在半路拦截。
此事过后虽然朱瞻基顺利在北京登基即位,但他和朱高煦之间的矛盾已经昭然若揭了。但因为刚刚即位,他需要稳定北京的政治局面,还要处理朱高炽的身后事,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向朱高煦发难。根据史书记载,戴纶被贬官流放是发生在宣德元年二月,而朱瞻基出兵攻打朱高煦是在同年的八月,朱瞻基审问和处死戴纶又是在同年的十二月。也就是说,戴纶案从开始到结束跨过了整个朱高煦谋反案的时间区间。从地理上看,戴纶家族是山东高密人,林长懋成为太子中允之前在山东青州做官,而朱高煦的封地也正好在山东。
如此多的时间和地点的巧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戴纶案与朱高煦谋反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戴纶案的这几人是朱高煦收买的内线,那么对朱瞻基的威胁就太大了,朱瞻基将他们处死抄家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而且这种涉及到谋反的案子,只要锦衣卫找到些许证据,内阁方面也是不会阻止的。在当时朱瞻基和朱高煦势同水火的情况下,朱瞻基肯定是宁杀勿纵的。尤其是戴纶出任兵部侍郎,对于朱瞻基在军事上的部署一清二楚。如果他将这些信息告知朱高煦,这对于朱高煦起兵谋反将会有极大的好处。
朱高煦被封在安乐州,实际上整个山东都是他的地盘,他的党羽不少。朱高煦完全可以通过威逼利诱等各种方式拉戴纶的家族下水,而这些士大夫家族为了私利也是敢于火中取栗的。尤其是当时朱瞻基刚刚即位,政局不稳,这对朱高煦来说是争夺皇位最好的机会。
戴纶是朱瞻基身边最近的官员,对其行动了如指掌。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北京即位时,朱高炽的死讯并没有被传出去,但朱高煦居然在半路拦截朱瞻基。这说明当时朱高煦已经得到了朱高炽的死讯,否则他这么做就是打草惊蛇。那么这个死讯是谁告诉朱高煦的呢?如果是戴纶的话,就怨不得朱瞻基心狠手辣了。
回到案件的起因上,是因为戴纶封驳了朱瞻基打算游猎的计划。游猎是古代皇帝经常性的活动,既有训练军队的性质,也是游玩娱乐的活动。很多人看到游猎,就以为朱瞻基打算出去游玩。实际上这里面有个很大的误区,当时朱高炽尸骨未寒、朱高煦和朱高燧为了皇位蠢蠢欲动,他哪里来的心思出门游玩?假如朱瞻基是用游猎的理由来掩人耳目,暗中调派军队准备对付朱高煦,这就很可能触发朱瞻基和戴纶之间的矛盾。戴纶如果为了阻止朱瞻基开战而封驳了游猎计划,这对于朱瞻基就不是简单的劝谏,而是背叛和资敌。
如果上述推测成立,那么朱瞻基如何处置戴纶案的涉案人员都不为过的。实际上在朱高煦谋反案上,朱瞻基诛杀了朱高煦的同谋者多达六百四十余人,而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共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也有七百二十人。从这个数据看,朱高煦在朝中的内线不在少数,戴纶成为其内线之一也不是不可能的。从史书上看,戴纶有个表弟因此被迫阉割入宫当了太监,还在历史上留下不小的名声。这种操作显然是典型的处置谋反案罪犯家族的操作模式,所以说戴纶案很可能是朱高煦谋反案的分支之一。
于是有人提出问题来了,既然与朱高煦谋反案有关,为什么史书不明确写出戴纶的罪名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朱瞻基为了自己的面子说不出口。戴纶是朱瞻基身边最近的人,林长懋也是东宫的要员。自己身边弄出两个朱高煦的卧底,一向以文治武功著称的朱瞻基哪里还能说得出口。而且在宣德元年二月,朱瞻基和朱高煦还没有公开发难,自然需要隐藏真实的原因,只能搞个糊涂账出来麻痹对方。如果朱瞻基大张旗鼓的宣布戴纶等人的罪状,不但打草惊蛇,而且还会使得朝廷内部人人自危,反而给朱高煦带来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戴纶案很可能是朱高煦谋反案的延伸。戴纶虽然是朱瞻基的老师,但涉及到谋反的问题,朱瞻基绝对不会心慈手软了。与以仁厚著称的朱高炽不同,朱瞻基更像心狠手辣的朱棣,他是朱棣一手培养起来的皇帝。在朱高炽趋势,朝廷政治动荡,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位亲王野心勃勃的政治环境中,朱瞻基要保住皇位必须拿出非常手段。从“三杨”内阁对朱瞻基的支持来看,这个案子很可能是这种大案,否则他不可能对戴纶等人处置如此之重。至于林长懋,也许只是知情不报而已,否则根本不可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