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爱百科 179 0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24,《五代史话》连载04(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在北方朱梁与李晋争雄的40年中,南方各地崛起了一批新的割据者。他们也进行过混战,但是战争的规模没有北方的大。

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注意经济问题,能够推行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的政策。本篇我们就来谈谈南方几个地区的情况。

01、吴与南唐

唐朝末年,江淮两浙的社会经济,受过严重的破坏。藩镇、将领、变兵和一些流窜的武装集团,争城夺地,在大江南北进行过混乱的战争。

大江南北的局势在9世纪90年代的初年逐渐趋于安定,杨行密占有江淮,钱镠占有两浙,形成十国中的吴与吴越。他们都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促进了东南经济的恢复发展。

吴越钱氏于公元978年纳土降宋,实际上存在了80多年。吴后为南唐和平取代,中间没有经过战乱,到公元975年被宋所灭,实际上也达80年以上。

因此,五代号为乱世,东南却比较安定,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唐代后期相比,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先来介绍杨行密这个人。

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参加过地方上的农民起义,曾被官兵俘获,侥幸没有被杀;后来应募当兵,做了队长,因受上官欺压,带头起事,占了庐州,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这时黄巢兵进关中,唐朝政府哪里管得了淮南地方上的事情,只得承认既成事实,拜杨行密作庐州刺史。

杨行密身材高大,力举百斤,相传一天能走300里路。他初起兵时,与田頵、陶雅、刘威、刘金、徐温等心腹弟兄,号称三十六英雄,这些人颇有草莽豪杰的气息,与世代军伍的藩镇旧将,出身和经历都有区别。

杨行密见时机成熟,出兵反击,一战擒获孙儒,把他杀掉。从此以后,杨行密以扬州为中心,据有了江淮地区。唐政府任他做淮南节度使。

尽管这时距离杨行密受唐朝封吴王还有10年之久,十国的吴在事实上已经出现了。

这个出身低微的割据者,亲眼看到粮草不足、民心不附就无法持久的事实,吸收了一点教训。他便以招集流亡,与民休息,作为主要的政策。不几年工夫,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就逐渐恢复了。

杨行密本人生活俭约,不因成功而有所改变。有一次,他到泗州(今江苏泗洪东南,州城自1680年以来,淹没在洪泽湖底)视察,守将台濛供应豪侈,他很不高兴。

离城后,台濛在卧室中发现打了补丁的衣服,派人赶上送还。杨行密对使者笑道:“我年轻时贫贱,不敢忘本。”

很明显,他是有意留下这件衣服,借此对台濛进行教育的。不忘本,这正是一个开国创业者应有的基本作风。

杨行密尽管地跨长江两岸,但重心在江北,枢纽是扬州。

在收拾完河南周边后,朱温看中了杨行密的这块地方。897年,朱温派葛从周和庞师古分领大军,渡过淮河,挥军南下。

庞师古这一路自徐州南下,很快攻至清口。清口在今江苏淮阴以西,是泗水(清水)入淮之口,是南北交通咽喉。由此而南,直趋扬州,地处运河沿岸,没有什么险阻。如果一战而胜,淮南势将为朱家所有。

面对来势汹汹的汴军,吴军指挥下令决堤放水,终以寡击众(3万人对7万人),彻底击溃汴军,斩庞师古和将士1万多首级,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另一路葛从周部,先前已受到小挫折,得了师古败讯后,即仓皇北撤。淮南兵乘胜追击,又获大胜。

吴军虽然胜利了,但朱温并没有罢休。而且,杨行密对经济恢复也不擅长。所以吴国的情况,实际上要到徐知诰执政(即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时候,才真正地好起来。

唐天佑二年(905),杨行密去世,儿子杨渥嗣位,军权掌握在张颢、徐温的手中。

我们再来说说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即徐知诰。

徐知诰,吴国宰相徐温的义子,相传本姓潘,后来把吴改做南唐,自己做皇帝,改叫李昪,自称是唐玄宗的子孙。这是乱认祖宗,事实上他是战乱时期的一个孤儿,出身低微,亲身体味到战时流亡的痛苦。

徐知诰(李昪)曾经对手下人说:“我生长在军旅之中,看到人民受到的兵灾,实在是可怕,所以再也不忍谈到打仗!”

这一席话,看来是由衷之言,而且确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心声。他谴责的战争,也确实是非正义的军阀混战。

他在吴国执政近20年(前10年义父徐温在世),加上后来篡位做了皇帝的5年,共达25年(918-943)。

徐知诰的心腹谋士豫章人宋齐丘,早先是个落魄秀士,穷得连纸笔都买不起。徐知诰有事,都和他商量。

吴国开头订立的制度,田赋都收铜钱,另外还有丁口钱,也收现钱。徐知诰主政后,宋齐丘主张取消丁口钱,田税改收谷帛实物。当时每匹绢的市价值500文,他建议把一匹绢抵原来1700文的税额。

这个条陈一出,朝臣议论纷纷,都认为政府的损失太重。齐丘却说:“哪里有百姓富庶,而国家贫穷的道理!”

徐知诰考虑了他的建议,赞叹道:“这真是劝农的上策啊!”坚决执行这项政策,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此,江淮一带的荒地,很快都长满了庄稼,蚕桑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后,徐知诰又禁止把良人子女买做奴婢。

从上面所说的来看,吴和南唐初年的政策,无疑是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的。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02、吴越

接下来我们谈谈吴越钱镠。

吴越钱镠出身也很低微。他字具美,这很可能是做了官以后起的,早年是杭州临安的盐贩,精于拳勇,射箭使渠的本领都很不差。唐末投入地方武装董昌部下,同黄巢的先头部队发生过小接触。

不久,董昌做了杭州刺史,把所属各县的军队,组成八个“都”,派钱镠做都指挥使(总指挥官)。光启二年 (886),董昌夺得越州(今绍兴),把杭州交给了钱镠。镇海军节度使周宝顺水推舟,任命钱镠为权知杭州诸军事。

光启三年(887),周宝因兵变垮台,钱镠把他接到杭州,同时利用这机会,出兵争夺润、常、苏三州,扩大势力范围。同年,周宝在杭州去世,死因是生病还是被钱镠所害,后人难下定论。

钱镠打下润州时,抓到了兵变主谋薛朗,他杀薛朗祭周宝,表示尊敬主帅。他的行动很得体,给他带来了良好的名声。

吴越是个弱国,至少是个不很强的国。钱镠的吴越军和杨行密的吴军打过不少仗,润、常、苏三州,最终只保住苏州一地。后梁开平二至三年(908-909) 的苏州保卫战,打得非常艰苦,钱镠费了巨大的牺牲后,通过内外夹击,才得以保住苏州。以后吴越企图进取常州,终于一无所成。

钱镠和他的子孙有一项一贯的政策,即向任何一个中原王朝称臣进贡。后梁代唐的时候,诗人罗隐在钱镠的幕府中,劝钱镠起兵讨梁,事若不成,就割据杭、越,自建名号,不要向朱温称臣。

罗隐讲的有道理,钱镠却只考虑现实,他敬重罗隐的品格,但是不肯采纳他的主张。钱镠于后梁开平二年(908)改元天宝,只行于境内,与中原王朝往来时,都不使用。晚年曾改元宝大、宝正,但始终不曾称帝。

钱镠知道两浙兵力有限,并不想卷入与已无关、事实上又办不到的纷争。他与吴国争夺苏、常一带,目的也在于保全现有局面,并没有大肆扩张的野心。

钱镠的这种思想,应该是来自于父亲的教诲。

据记载,钱镠在家乡当了节度使,封了王后,十分得意,把旧日的家园改叫 “衣锦军”,衣锦还乡的时候,还把幼时游戏的地方,也披上锦绣。他对于这样的成就满意极了。他的父亲钱宽还在,这位老人看了这种热闹情形,却异常担心,对他说:“我家世代种田,从来没有人做过官,你如此贵显,只怕将来有什么祸殃,连累全家!”钱镠自此收敛,变得谨慎。

因此,吴越的立国宗旨,就是根据这种思想意识制定的。钱镠临死还把“善事中原”作为遗训。

钱镠在境内也做了些值得称道的事情。

建筑海塘是头一件好事。杭州钱塘江沿岸潮水极强,要使附近的农田得到保障,必须建筑坚固的堤岸。钱镠因堤岸容易被冲塌,注意改进修建技术。

当 时劳动人民创造出一种办法,用几丈长的巨竹,剖开编成竹笼,装上石块,投入水中,再用许多巨木,一层层地竖在滩上,构成坚实的基础。钱镠采用这个方法,造成钱塘江捍海石塘,这是一件利及后世的大功业。

五代十国的国君,人们往往只记得他们的姓名,不大记得谥法、庙号,钱武肃王这个称号却因海塘而流传在口碑之上,比任何石碑、铁碑都牢固得多。

吴越境内的水利工程不仅海塘一处。浙江武义的长安堰,溉田万余顷;宁波的东钱湖石塘,使湖水可以溉田50万亩;越州的大鉴湖也可以溉田9000多顷。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03、前蜀

四川,是五代时另一个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地区。它的地位可以和东南的江淮两浙并驾齐驱。五代时蜀中先后出现过两个蜀国,即王建建立的前蜀和孟知祥建立的后蜀。

王氏前蜀,历史纪年从公元903年王建受唐封蜀王起,至925年为后唐庄宗李存勖遣军所灭,不过23年。然而早在891年,王建已攻占成都,割据一方,实际上有30多年。

王建死于918年,享年72岁。在他统治的28年间,除草创时期外,蜀中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地区。

王建,同杨行密、徐知诰、钱镠一样,也是出身低微的新兴藩镇。他原是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一个饼师的儿子,年轻时精习拳勇,干些屠牛、偷驴、贩私盐的勾当,吃过官司,逃亡山林。后来投入蔡州忠武军,从士兵升做队长。9世纪的80年代初,升为都头,指挥1000人马。

王建很有政治头脑。他认为朝廷尽管软弱无能,用兵却很需要这块招牌,否则人心易散。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和其弟田令孜(唐懿宗时净身进入内侍省,改姓田,唐僖宗时,因不得人心,逃奔成都),是唐末腐朽势力的代表,文德元年(888)三月即位的唐昭宗又一向深恨大宦官田令孜,王建便利用这点,上表陈述陈敬瑄的罪恶,请求出兵讨伐。

昭宗派宰相韦昭度做元帅,王建就名正言顺地进行兼并西川地盘的战争。

田令孜、陈敬瑄驻守成都。王建一面帮韦昭度围成都,一面攻略眉、简、 资、蜀、雅等州,招降纳叛,实力大增。

大顺二年(891),韦昭度屯兵成都城 下,已达3年,还是打不下来。朝廷决定撤兵。王建很不满意,以为大功将成,弃之可惜。幕僚周痒劝他请韦昭度还朝,独攻成都,攻克之后,据而有之,反而省事。

韦昭度是个文官,奈何王建不得,只得还朝而去。他刚出剑门,王建便派兵守关,不准东面的任何军队入境。

这时成都城内缺粮,父母养不活孩子,只好让他们流浪街头。军民以强凌弱,犯罪事件层出不穷。陈、田想用酷刑维持秩序,除斩首外,另用断腰、斜劈等法。无奈民不畏死,任何办法都毫无效果。官吏百姓都想出城投降,陈、田抓住就杀,连不曾预谋的同族人也一并杀死,死者不计其数。

王建要将士出死力攻城,同许多军阀一样,用贪欲来进行刺激。他对将士们说:“成都繁华得像花锦一般,打破了城池,金帛子女,要什么就拿什么,节度使官职,大家轮流着做好了!”

王建嘴里这样说,心里却另有一番打算。他从社会的底层上来,识得创业的艰难,懂得一点人民的疾苦。他要在巴蜀立业,便留心刘备、诸葛亮建立蜀汉的史事,要模仿他们的作为。

攻克成都只是王建创业的开始。西川所属还有不肯归降的,彭州(今彭县)守将杨晟抵抗得尤其猛烈。王建进兵攻城,好几个月打不下来。

王建进成都城,申明纪律,打彭州时,军队却与土匪一般无二。各营每天一早派几百人搜山,抢劫难民,把老弱妇女分做奴婢。掳掠所得,军官挑好的先拿,剩下的让兵士均分。

有个新津人王先成,本是书生,乱世找不到出路,当了兵。他求见将领王宗侃,向他陈说利害,说这样做法,一是使人心思杨;二是城中若知营中兵少,突出攻击,势将失败。王宗侃觉得他说得有理,便问应该怎么办。王先成立刻起草一件呈交王建的文书,提出:禁止掳掠;招安百姓;设立招安寨,收容难民;把掳来人口集中起来,让家属认领;鼓励农民恢复生产。

王建见了文书,非常高兴,下令照办。

彭州城外的秩序逐渐恢复,但是城内守军仍坚持抵抗。乾宁元年(894),又是靠这个王先成提出的紧靠城墙筑“龙尾道”的办法,才打破了城池。

所谓“龙尾道”,就是土筑的斜坡,越近城墙越高,等于是爬城的楼梯。王建的将士从斜坡上冲上城墙,斩了杨晟。

彭州之战历时3年,城里城外,死了不少人。

以后,王建又兼并东川,于乾宁四年(897)攻克梓州,从此据有整个巴蜀地区。

王建用兵的时候,同当时的许多军阀一样,认了大量干儿子,此外还有几个侄子。这些干儿子和侄儿们跟着王建创业,行为骄纵贪暴的不在少数。

王建有了地盘,便注意约束那些干儿子,凡是不守法纪或有跋扈嫌疑的,都加以严厉的制裁。如侄儿王宗裕从小跟他打仗,态度极为忠顺。有一次,他的手下人为点小过失,被成都尹崔隐惩罚。宗裕大怒,到王建面前告状。王建支持执法的地方官,把宗裕责备了一顿。

王宗涤本名华洪,是王建手下最得力的将官,因颇得军心,渐为王建所忌。成都府造府门,门上绘画,色泽鲜红,人们起个别名叫“画红楼”。

“画红”与华洪音近,有人借此造谣,王建听了谗言,召他诘责。他负气道:“蜀中已平,大王要杀功臣,无碍大局了!”王建见他态度傲慢,便把他杀掉。

不过也有人确有很大错误,倒安然无事的,如侄子王宗寿,因王先成要检举他的错误,便擅自把这个已经做到夔州刺史的有功之臣杀死。王建知道,只是发了一通火而已。

王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便乘朱温代唐的机会,于唐天拓四年 (907)九月,宣布不承认梁朝,在成都称帝。

前蜀武成三年 (910),王建下诏劝课农桑,引蜀汉诸葛亮“闭关息民,十年而后举兵”的事例,令地方官关心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他有一篇告诫太子的文字,列举应该注意的事项。这类事项是:亲自审判案 件,不让任何人受冤屈,也不让任何人逃脱应受的刑罚;不可骄傲自满;不要相信小人的话;不要贪声色游猎的享受;安抚百姓,厚待士卒。

这几条显然是他总结的政治经验。他嘱咐太子,必须经常阅读这篇文字,不可遗忘,并且说只有做到这几条,才保得住社稷。

成都这座锦城,在王建围城时,居民不免困顿,不久以后,仍旧恢复了繁荣的面貌。著名的蜀锦,也仍旧是当地的特产。

王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文士,厚待唐朝的名臣世族。

我们不知道王建亲近文士究竟有多少收获,但从他总结的政治经验来看,应该得益匪浅。这些人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蜀中文化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大诗人韦庄、传奇作者杜光庭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王建晚年,一度把国号改为大汉,不久,仍旧称蜀。他去世时正当后梁贞明四年(918),后梁已经快亡了。蜀的情形也不太好。

王建去世前半年左右,偶然听见太子王衍和诸王斗鸡打球喧呼的声音,叹道:“我身经百战,才打出这个局面,此辈守得住吗!”

他已经意识到王衍不能遵守自己的教诲了。王衍是他的幼子。他的《训子书》是写给第一个太子元膺的。蜀永平三年(913),元膺和枢密使唐道袭交恶,发生武力冲突。唐道袭被杀,冲突停止后,元膺露面,结果也被卫士所杀。

元膺死得实在不明不白,王建非常悲痛,但还是听臣下的劝告,终于以太子“作乱”定案。

王建身后,庙号高祖,人们常称先主。王衍就是前蜀后主。两代的称谓与蜀汉刘备、刘禅相同。

王衍字化源,原名宗衍,即位后去掉“宗”字。

王衍即位时年18岁,次年,改元乾德。他相貌俊伟,才思敏捷,颇有才学,然而只是纨绔子弟,不是安邦定国的材料。

前蜀咸康元年(925),后主出游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北)。蒲禹卿上表谏劝,措辞极恳切。后主宠臣韩昭见了大怒,骂道:“等主上归来,当使狱吏一个字一个字问你!”

可是后唐兵已动,后主没有走到秦州,便逃回成都。韩昭来不及审蒲禹卿,先被大将王宗弼所杀。王宗弼杀后主的宠臣,投降后唐,仍被郭崇韬所杀。

后主降唐后,全族被遣送北上。第二年,在长安全族被杀,其时,王衍年仅26岁。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04、南平和南楚

长江中游的两湖、江西一带,在唐末极为混乱,小军阀林立,往往占了一州地盘,便俨然是个土皇帝的模样。他们之间,战伐频仍。到后梁建国前后,兼并的局势才逐渐稳定,大致江西为吴国杨氏所得,两湖出现了两个国一一荆南高氏和楚国马氏。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和楚(又称南楚、马楚)的统治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我们先来介绍几个起自本土的小军阀。他们是洪州(今南昌)钟传、虔州(今赣州)卢光稠、鄂州(今武昌)杜洪、江陵成汭。

卢光稠从唐光启元年(885)起,据有虔州,自称留后。他想依靠中原政权,保全自己的地盘,取得了朱温任命的镇南军留后。钟匡时、危全讽被吴灭后,他对吴也不能不稍事敷衍。

卢光稠死后,部将谭全播做了主帅。全播有智有勇,但是力量单薄,虔州终于后梁贞明四年(918)为吴兵所破。谭全播被俘到广陵,不久即死。江西至此全为吴国所有。

杜洪和成汭是长江沿岸的两个割据者。杜洪是鄂州本地人,少时做过徘儿(演员),后来地方上组织土团军,他从军做了将官。中和四年(884),他引兵占了岳州,两年后进据鄂州,自称武昌留后。唐朝政府对于这种事情,毫无办法,只得加以任命。他得鄂州的下一年,成汭取得了江陵。

成汭,青州人,少时酒醉杀人,流亡江湖,做过和尚。后来投入蔡州秦宗权军,改名郭禹。朱温兼并秦宗权地盘后,成汭被发配江陵,然后逃亡落草。再后来向荆南唐军投降,做了名下级军官。上司见他凶悍,想要杀害。他联合了千把人,逃到长江三峡地区。

光启元年(885),成汭占领归州(今秭归),才有一小块地盘,自称刺史。文德元年(888),又占有江陵。

成汭的地盘最大时西至渝州(今重庆),规模不算很小。他的行事也颇有可取之处。江陵在古代一向是南北交通中枢,唐末屡遭兵祸,破坏得极其厉害。成汭进据时,居民只有17户。他招抚流亡,奖励农桑,10多年后,增加到1万户。

成汭是个武人,但审问案件,能够力求翔实,以免冤滥。在唐末的军人 中,是一个难得的人物。唐朝政府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他才恢复原来的姓名。

成汭若能保境安民,搞好与中原政府以及周围诸侯的关系,很可能久有其地,传之子孙。我们只要看后来的荆南高氏的情形,就可以知道是做得到的。但是他有野心,以区区荆南,又是几面受敌的地理位置,偏要使用武力,进行扩张,终于招致兵败身死的结局——903年,成汭败于吴国的杨行密,投水而死。

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也派军前来攻伐。公元906年,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养子朱友让的养子高季兴(此时也改姓朱)为荆南节度留后,公元907年正式任命为节度使。

高季兴对江陵一带人民的休养生息,很有贡献。湖南兵入江陵时,大肆掳掠,地方又遭破坏。高季兴到任时,“兵火之后,井邑凋零”,境况很是不好。他很用了一番心思,招抚流亡,地方才逐渐恢复了生气。

高季兴之所以能保全一方,得力于谋士梁震的地方很多。梁震原是蜀中的印州依政(今新津西南)人,唐末中过进士,流寓洛阳。后梁建国后,他打算还乡,路过江陵,被高季兴留住。他不肯任职,只以宾客身份,参与谋议。他自称“前进士”,高季兴常叫他“先辈"。他的主张只有“保境安民、善事朝廷"一条,然而这一条确是荆南的上策。

后唐灭梁后,高氏幕僚都劝选择投降的季兴入朝,只有梁震不赞成。他举出两条理由:第一,唐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荆南严加守备,还怕难保,何况入朝;第二,高季兴是梁朝旧将,唐若视为敌国,有被扣留的危险。

高季兴不听,后来只因早走才得回国,稍迟就会被扣。

后唐灭了前蜀后,高季兴大为紧张,梁震却十分冷静,他说:“唐主得蜀,必然更加骄傲,灭亡在即,没有什么可怕。”

从这两件事来看,梁震确系智谋出众之士。

高季兴投降后唐,被封为南平王,因此荆南又叫南平。这个国的附庸地位,在这上面也表现得很清楚。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楚的建国比荆南早,它是从孙儒的流窜武装集团中蜕变出来的地方势力。它的建立者马殷,在唐末的社会大变动中,着实经受过一番历练。

马殷,字霸图,少年时是许州郗陵的一个木匠,应募从军,参加过镇压黄巢的战争,后来跟孙儒的军队南下,地位逐渐上升。孙儒死后,大部分军队投降杨行密,剩下的一部分推刘建锋做首领,向西进入江西、湖南。马殷就是这支兵的先锋将。

刘建锋得了潭州(今长沙),才算有了固定的地盘,停止流窜。不久,刘建锋被部下所杀,众将推马殷为首。这时是唐乾宁三年(896)。马氏割据湖南,就从这时开始。

马殷在唐末是武安军节度使。后梁建国,封马殷做楚王,才有楚的名称。马殷在位35年,名义上先后做过唐、后梁、后唐的藩臣,事实上是独立的割据者。

马殷得了湖南,与谋臣高郁商议立国的方针。高郁劝他尊重中原的朝廷,取得封爵;休兵息民,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高郁是扬州人,大概是马殷跟孙儒在淮南时得到的文士。

马殷接受他的主张,提倡造茶、种桑、养蚕,使人民纳税时用帛代钱,大大地促进了农民的家庭纺织业。这与吴国徐知诰、宋齐丘的办法相同,都以休养生息为着眼点。

马殷特别注意发展商业,收取商税。他同中原王朝保持了朝贡关系,便可以在京师以及襄(今襄阳)、唐(今唐河)、郢(今钟祥)、复(今天门)等州,设立邸务卖茶,获得巨额的收益。在这一方面,因吴国与中原对立,就无法办到。

湖南境内的产品,特别值得提一下的是瓷器。湖南长沙窑首创多彩瓷器。晚唐、五代时,长沙、衡阳一带的制瓷工业仍继续发展。五代的墓葬中出土很多碗、碟等器皿,多系白瓷,釉色白中泛青,胎薄质精。长沙窑的产品在国内外多有出土,客商们买的土产,瓷器显然是不少的。

这样,湖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人民的生计,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比较充裕。因此,史书对楚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05、闽和南汉

闽的建立与农民起义有直接的关系。唐末农民大起义期间,河南有个屠夫王绪,他聚众起兵,攻占固始。固始县吏王潮出身农家,字信臣, 智勇双全。他与兄弟王审知投入王绪军中,做了军校。

王审知便是日后闽国的创建人。

王潮带兵,纪律极为严明,不但深得兵心,也受到福建人民的拥护。他知兵心思念故乡,声称带大伙还光州。这其实很难做到,路途遥远,中原残破,一支没有后方的军队很难长期维持。王潮的话,目的在安定军心。他的实际打算是要占一块地盘,让大伙安定下来。

恰好,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居民听到王潮的军纪严明,便要求他前去讨伐。光启二年(886),王潮攻克泉州,就把这儿做根据地。他招合流散的农民,减轻赋役,一面整军经武,形成了一支新的地方势力。

后来王氏占有了福建全部,闽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但王潮的身份只是唐朝的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去世后,王审知接替了他的官职。后梁开平三年(900),朱温封审知为闽王,才有闽国的名称。

王审知统治28年,至后唐同光三年(925)去世。

王氏弟兄崛起于起义军的中间,对民间疾苦比较了解,自己的生活较为俭朴。王审知身为闽王,衣服破 了,打个补丁再穿。他不贪虚名,有人劝他称帝,他说:“我宁可做开门节度使,不要做关门的皇帝。”

他们注意选择地方官,减轻赋役,与民休息。在他们两人在位的30多年中,福建境内始终保持着适于发展生产的条件。

王氏兄弟特别重视沿海的商业。他们免除繁重的商税,鼓励海上贸易。福州、泉州两地,船舶出入频繁,从此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商港。古代海外进口商品,很多是香料珍宝等贵重货物。王审知的侄儿王延彬,在泉州近30年,发展海上贸易。人们都把他叫做“招宝侍郎”。

王审知还厚待流寓福建的士大夫,设立学校,对福建文化的发展,也起了有益的作用。唐昭宗时做过宰相的韩偓等多人流亡福建,依靠王氏的庇护,当时颇有宾至如归之慨。

五代十国之吴、吴越、前蜀、南平、楚、闽、南汉大扫描

从福建往南,广东和广西的一部分,有刘氏的南汉。南汉与吴、吴越、楚、闽、前蜀不同,建国的首脑不是草莽英豪,而是上层的地方长官。

南汉建国者刘隐的祖上,因经营商业,从北方迁居泉州。刘隐的父亲刘谦弃商而官,到广州做牙将,向社会的上层爬去。他娶节度使韦宙的侄女做妻子。韦氏是名门大族,韦宙本人做过宰相。刘谦配了这门高亲,社会地位又上升了一步。

刘谦后来做了封州(今广东德庆)刺史,死后,刘隐继承了他的官职。乾宁三年(896),唐宗室薛王李知柔到广州做清海军节度使,被叛将所拒。刘隐镇压了叛将,保护李知柔进广州。

从这时候起,刘隐事实上已经是“南霸天”了。

但历史上或以刘隐做节度使,或以刘隐的兄弟刘陟称帝,作为南汉的始年。前者是唐天祐元年(904),后者是后梁贞明三年(917)。

从上面所叙的事实来看,南汉的统治是从富商、名门、官僚地主的结合中产生的地方势力。

刘隐曾被朱温封做南海王。死后,兄弟刘陟(初名岩)嗣位,他见中原多事,就自己做起皇帝来了,国号先叫大越,后改为汉。

南汉的统治并没有什么兴革。这原因很简单:唐末农民起义军虽曾进入广东,很快就撤走,影响不大。唐军也没有与起义军在这个地区打过大仗,战争的破坏也不显著。这个从统治阶级上层产生的地方势力完全照老规矩办事,根本想不到有兴革的必要。

反之,从唐朝统治阶级的上层分子看来,在四海鼎沸的时候,岭南却是一块安全的“乐土”,南迁避难的为数不少,原在岭南做官的,也都在此落户。这对传播中原文化,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使岭南成为旧的传统势力最浓厚的地区。

南汉政权的设施,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即促进了海上贸易。刘家原是南海富商,刘隐弟兄称王称帝后,贪欲更加发展,竭力搜罗南海珍宝。这种商业纯粹是为统治者的奢华生活服务,但广州这个港口日益繁华,毕竟是一件好事情。

南汉刘陟在位时,有一件不可不提的大事。交州(今越南北部)本来是南汉静海军。937年,节度使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杀死。次年,牙将吴权攻杀矫公羡。南汉主以助矫氏为名,想打败吴权,派自己的儿子做节度使。939年,吴权打败南汉军,称王。这是越南吴朝的开始。

以上列举的南方诸国,是唐末和后梁时秦岭淮河以南的主要割据势力。实际上这几十年的情形非常复杂,许多地方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割据者,时起时灭。

我们看了这些小国的情形,大致可以得到两个比较清楚的印象。

第一,南方的半壁江山,在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或于数年战乱之后,生产较快地得到恢复发展;或没有经过重大破坏,维持着较为安定的状态。

第二,各国的统治者,凡能实行若干有利于生产的措施的,几乎都从下层崛起。他们的出身和经历,与北方的大军阀相比,显有区别。

我们不是唯成分论者,不能专从出身看问题。事实上,出身与杨行密、徐温、徐知诰、钱镠、王建、王潮、王审知、马殷等近似的军人,专做坏事,猖獗一时,旋即灭亡的,为数不少。

杨行密、徐知诰等人的长处,在于到了身为一方之主的时刻,多少有点戒惧的心理,能够从亲身经历过的巨大的社会变动,取得经验教训。因此他们都觉得必须把政治搞得好一点,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让农民有勉强活下去的可能。

反之,中原的大军阀,如朱温和沙陀贵族李克用父子之流,在广大农民的尸山血海中,张牙舞爪,发展了实力,提高了地位。他们越来越狂妄,也越变越愚蠢,以为武力可以压倒一切,也可以得到一切。因此他们简直不想做一点对生产有利的事情。

这样的统治者必然会很快地灭亡。朱梁垮台了,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王朝也是长不了的!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五代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标签: 五代十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