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有哪些

爱百科 177 0

  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后梁   广德靖王朱全昱、衡王朱友谅、惠王朱友能、邵王朱友诲、朗王朱存、安王朱友宁、密王朱友伦、彬王朱友裕、郢王朱友圭、福王朱友璋、均王朱友贞、贺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康王朱友敬、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冀王朱友谦(原名朱简)、颍川王韩逊、邺王杨师厚、渤海王高季兴、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闽王王审知、燕王刘守光、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南平王刘隐、南海王刘䶮   后唐   邕王李存美、薛王李存礼、申王李存渥、睦王李存乂、永王李存霸、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魏王李继岌、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许王李从益、潞王李从珂、洋王李从璋、兖王李从温、泾王李从敏、雍王李重美、秦王李茂贞、朔方王李仁福、吴越(武肃)王钱镠、吴越(文穆)王钱元瓘、蜀王孟知祥、闽王王审知、闽王王延翰、闽王王延钧、楚(武穆)王马殷、楚(衡阳)王马希声、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武信)王高季兴、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   后晋   宋王石敬儒、福王石敬德、通王石敬殷、夔王石重进、剡王石重允、秦王石万友、广王石训、赵王石万铨、韩王石敬晖、嗣王石曦、楚王石重信、寿王石重乂、虢王石重英、陈王石重杲、齐王石重贵、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高丽王王武   后汉   魏王刘承训、陈王刘承勋、周王刘承祐、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   后周   剡王郭青哥、杞王郭意哥、晋王柴荣、越王柴宜哥、吴王柴诚、韩王柴諴、梁王柴宗训、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魏王符彦卿、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贞懿)王高保融、高丽王王昭   南吴   弘农王杨渥 、临川(灵)王杨濛、德化王杨澈、南阳王杨玢、江都王杨琏、江夏王杨璘、宜春王杨玢、齐王徐知诰   南唐   江王—魏王徐知证、饶王—梁(怀)王徐知谔、吴王—齐王李璟、楚(定)王李景迁、晋(文成)王李景遂、齐(昭孝)王李景达、信王—江(昭顺)王李景逖、燕王李弘冀、庆王李弘茂、郑王—吴王李从嘉、岐(怀献)王李仲宣、赵王李德诚、福王王延政、楚恭孝王马希萼   前蜀   普王—卫王王宗仁、雅王—豳王王宗辂、褒王—赵王王宗纪、荣王—韩王王宗智、兴王—宋王王宗泽、彭王—鲁王王宗鼎、信王王宗杰、资王—莒王王宗特、郑王王衍、通王王宗裕、昌王王宗铁戢、嘉王王宗寿、巨鹿王王宗弼、临洮王王宗绾、琅邪王王宗裔、集王王宗翰、琅邪王王宗夔、临淄王王宗瑶、乐安王王宗侃、临颍王王宗播、琅邪王王宗黯   后蜀   秦王孟玄喆、褒王孟玄珏、夔王孟仁毅、雅王孟仁贽、嘉王孟仁裕   南汉   雍王刘耀枢、康王刘龟图、宾王—秦王刘玢、晋王刘晟、越王刘弘昌、齐王刘弘弼、韶王刘弘雅、镇王刘弘泽、万王刘弘操、循王刘弘杲、恩王刘弘暐、高王刘弘邈、同王刘弘简、益王刘弘建、辨王刘弘济、贵王刘弘道、宣王刘弘昭、通王刘弘政、定王刘弘益、卫王刘鋹、桂王刘璇兴、荆王刘庆兴、祥王刘保兴、定王刘崇兴   闽   建王王继严、福王王继鹏、福王王继韬、临海郡王王继恭、闽王王亚澄、富沙王王延政   说明:此分封诸王存在直系与割据之分。

  吴越、楚、南平等国未称帝号,故也没有分封藩王。另外,晋王李克用、吴王杨行密、岐王李茂贞这3个王爵为唐朝所册立。五代的更迭和十国的割据 五代的更迭 自唐中和四年(884)黄巢起义失败以后 ,唐朝名义上还存在20余年。但早被削弱了的朝廷威权这时更加衰微,新旧藩镇林立,战争不休。

  经过多方力量多年的相互兼并,逐渐形成了几支较大的势力。在北方,主要是以汴州(今河南开封)为据点的朱温和以太原为中心的李克用 。天皊四年(907),朱温灭唐称帝,是为后梁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五代时期自此正式开始。

后梁建国以后,除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北部外,基本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

  乾化二年(912) ,朱温为其次子朱友皀所杀。次年,第三子朱友贞平乱后,即帝位。此后,后梁连年用兵,征敛苛重 。贞明六年(920),陈州人毋乙 、董乙领导农民起义 ,势力扩及陈(今河南淮阳) 、颍(今安徽阜阳)、蔡三州,后虽被镇压,后梁也开始衰败。

唐中叶后,迁居今山西境内的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参加镇压黄巢起义,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他控制了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区,唐昭宗封他为晋王。朱温灭唐以后,他以拥护唐朝为名 ,与后梁交战不休 。龙德三年(923),他的儿子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即位,是为庄宗,改元同光 ,国号唐,史称后唐。

  同年,他派兵南下,攻占开封,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后梁亡。后唐统一了华北地区。不久,后唐迁都洛阳 。同光三年(925) ,后唐又派兵攻灭前蜀。次年 ,魏州骄兵发动叛乱,李存勖在一片混乱兵变声中被杀。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继位,是为明宗。明宗死后,子从厚继位。

  应顺元年(934) ,明宗养子从珂起兵夺取了皇位 ,国内陷入混乱状态。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他乘后唐内乱,以幽蓟十六州为代价换取契丹援助,开始夺取后唐政权。清泰三年(936)十一月 ,契丹主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帝于太原,是为后晋高祖 ,改元天福 ,国号晋 ,史称后晋 。

  闰十一月(937年1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天福二年(937),后晋迁都汴州,三年升为东京开封府。七年,石敬瑭死,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出帝或少帝)。他对契丹颇不恭顺。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军攻下开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将其北迁,后晋灭亡。

  同年,德光称帝,建国号辽。刘知远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待辽帝将出帝迁往北方后,他于开运四年(947)二月在太原称帝,是为后汉高祖 ,仍用天福年号。随后,他统兵南下,定都开封,改国号为汉 ,史称后汉。刘知远死后,护国(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 、永兴(今陕西西安)、凤翔三节度使连衡抗命。

  后汉虽出兵讨平 ,朝廷内部的将相矛盾日趋尖锐 。乾皊三年(950)冬,隐帝刘承皊不甘受将相所制,杀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又派人去谋害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郭威。

郭威当时出镇邺都 ,督抚诸将 ,北御辽国 。隐帝杀他未成 ,郭威遂引兵南下 ,乾皊三年十一月(951年1月) ,攻入开封,隐帝被乱兵所杀,后汉亡 。

  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仍都开封。显德二年(955) ,周世宗柴荣出兵击败后蜀 ,收复秦( 今甘肃秦安西北 )、凤( 今陕西凤县东北 )、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四州;此后,又亲征南唐,得淮南 、江北 14 州 ;六年 ,又收复了辽占领的莫 、瀛、易三州。

  同年,柴荣病死。次年,赵匡胤(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十国的分立 南方九国中,前蜀与后蜀大致前后衔接 ,吴与南唐前后相承。

唐末,王建据有西川 ,后又取东川。天复三年(903),受唐封为蜀王,占地北抵汉中和秦川,东至三峡,后梁开平元年(907) ,王建称帝 ,建都成都 ,国号蜀 ,史称前蜀。

  后唐同光三年(925) ,后唐庄宗派兵攻灭前蜀 ,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孟知祥为成都尹、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训练兵甲,后攻取东川 ,杀董璋。长兴四年(933),后唐封他为蜀王、东西川节度使。次年,孟知祥称帝,建元明德,重建蜀国,史称后蜀,仍都于成都。

  同年,知祥死,其子孟昶继位。乾德三年(965),为宋所灭。

唐末,杨行密据淮南28州 。天复二年(902)受唐封为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大将徐知诰掌握大权,顺义七年(927),行密子吴王杨溥称帝。天祚三年(937),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己称帝,国号大齐,改元瘅元。

  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唐 ,史称 南唐 ,都金陵 (今江苏南京)。南唐占有今江苏 、江西和皖南、鄂东南等广大地区 。 元七年(943) 李昪死,其子李 继位。保大三年(945)攻灭闽国,占领汀( 今福建长汀 )、漳( 今属福建 )、建(今福建建瓯)、泉州,加上新增置的州,共计35州,成为南方的大国。

  保大九年,南唐出兵灭楚,大失楚地民心,湖南诸州得而复失,南唐国力迅速衰败下来。交泰元年(958),李 称臣于后周。宋建隆二年(961) ,李 死,子李煜即位,是为后主。开宝八年十一月(976年1月),宋发兵南下渡江,攻破金陵,后主李煜被俘,南唐亡。

钱镠在唐末占据杭州地区,后来,他吞并浙东,占有两浙10余州之地。唐昭宗任他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开平元年(907),后梁封他为吴越王 。吴越国土狭小 ,北邻强大的吴(后为南唐)。钱镠戒约子孙,世代交结中原朝廷,借以牵制吴和南唐的侵扰 。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钱 纳土入朝,吴越亡。

王潮、王审知兄弟在唐末占有福建全境,唐昭宗任王潮为节度使 。开平三年(909) ,后梁封审知为闽王。审知死后,国内常有乱事,政局非常不稳 。保大三年(945),闽为南唐所灭。

  马殷在唐末占有潭 (今湖南长沙) 、衡 (今湖南衡阳)诸州,被任为湖南节度使,进而占有桂管的梧、贺等州,后梁开平元年 (907) 被封为楚王 。天成二年(927)后唐封他为楚国王 。马殷死后 ,诸子纷争 ,政局紊乱。保大九年(951),南唐发兵灭楚。

唐朝末年 ,岭南东道节度使刘隐 ,逐渐平定那里的一些割据势力,以后,据有西自邕州(今广西南宁南)、东至潮州(今属广东)的岭南广大地区。后梁贞明三年(917),其弟刘岩称帝 ,国号越 ,不久改称汉 , 史称南汉,都番禺(今广东番禺市)。

  宋开宝四年(971),南汉为宋所灭。

开平元年(907),后梁大将高季兴被任为荆南节度使,驻守江陵。同光二年(924)后唐封他为南平王 ,所以荆南又称南平。高季兴割据后,南平仅占有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秭归) 、峡(今湖北宜昌)3州 ,在十国中最为弱小。

  其统治者只有向四周称帝各国称臣,求得赐予。建隆四年(963),南平为宋所灭。

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国家是北汉 。广顺元年(951)郭威灭后汉称帝时,刘知远弟太原留守刘崇也占据河东12州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太平兴国四年(979),北汉亡。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境内的其他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还先后存在过其他政权:刘守光建燕国于河北北部(895~913);李茂贞称岐王于凤翔( 887 ~923 ) ;党项羌拓跋氏雄踞夏(今内蒙古白城子)、绥(今陕西绥德)等地;在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有归义军曹氏政权;在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州有回鹘可汗,史称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今新疆地区还有于阗等国;今青海、西藏一带有陷于分裂状态的吐蕃政权;今云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大长和(902~928)、大天兴(928~929) 、大义宁(929~937) 、大理国(937~1254)等 ,都是南诏政权的延续;在东北有建国于盛唐时的渤海国;居住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契丹族,在唐朝灭亡的同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 ,势力日强 ,贞明二年(916)建立契丹国。

  后唐时,契丹攻灭渤海国,南向争夺中原。天福十二年(947) ,改国号大辽 ,改元大同。自此以至于北宋,一直与中原王朝对峙。

社会经济 唐末以后 ,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受到割据藩镇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自黄巢起义失败以后 ,在长达六七十年内,大小战事不停。

  华北地区的兵役和各种劳役异常繁重。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无辜群众常遭惨杀 。战争破坏和苛重赋役促使人民数以万计地饿死或流徙他处 。

唐末以来,南方虽也不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相对华北而言,南方的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比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南方各国多注意水利建设 ,对农业生产有利。蚕桑丝织业、茶业比以往有了很大发展 。唐末,北方大乱,不少人迁至南汉统治地区。长期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发展生产,府库逐渐充实,人口增加。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并未中断,瓷器制造和雕版印刷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方和北方都有精制的秘色瓷器,也都出现了雕版印刷。

  尽管诸国林立 ,兵祸连年,但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如南方茶商的行踪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 。那时,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高丽、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都有商业往来。

  明州、福州、泉州、广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

当时,赋役征敛仍沿用唐制,夏秋两征。与唐代相比较,额外收耗名目繁多。随着商贸的发展,各国多重征商税,并有过税和住税之分,这种办法为北宋所沿袭。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的兵役负担沉重。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

  另外 ,各地都征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兵役以外,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也层出不穷。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

分裂局面的结束 华北地区的混乱残破局面在后晋、后汉之际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后周建立以后,经过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显德二年(955) ,周世宗出兵后蜀,收回秦、凤、成、阶四州 。次年发兵攻南唐,得淮南、江北14州60县。从此,加强了对江南的军事优势,充实了国家的人力、财力。显德六年四月,乘辽内部纷争之机,攻取瀛、莫 、易3州16县 。

  六月世宗卒,子宗训即位,年仅7岁。显德七年(960)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返京,废后周恭帝自立,改国号为宋。宋建国后,先集中兵力平定统治领域内的反抗力量,随后,采纳赵普建议,先削平南方的荆南、南汉、南唐、吴越等国,统一了南中国。

  太平兴国四年(979) ,宋太宗出兵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归降。至此,唐末以来近100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告结束。

标签: 五代十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