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为国自刎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爱百科 138 0

后梁末帝朱友贞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而且这悲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他自己给的,但是这种悲剧又不完全是朱友贞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五代甚至从唐中晚期就开始出现的悲剧。即藩镇问题严重,节度使拥兵自重,武将太悍,由此带来的皇权不稳。

如何评价为国自刎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朱温虽然亲手结束了大唐,但是从唐中晚期就开始的藩镇问题却并没有解决,大家解决问题还是靠拳头说话,因此打江山远比守江山容易。打江山只要拳头够硬、人够拼就可以。但守江山则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到了二世时期,倘若皇帝控制不了治内的节度使和武将,那么这就预示着亡国就在不久后。这几乎贯穿整个五代,甚至有时候一世稍不注意也能丢了江山,李存勖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他之后,后唐还是后唐,但是已经不是李存勖的后代来做皇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赵匡胤登基,来了个杯酒释兵权才将困扰中原大地的这个大问题解决。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朱友贞的悲剧绝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

但是从另一点来说,朱友贞的悲剧又是他自己造成的。首先他的皇位就得来的不正。《旧五代史》中对他的性格评价是“沉厚寡言,雅好儒士。”但就是这样一位谦谦君子后来杀死了自己的异母哥哥,夺了皇位,成为后梁真正的二世皇帝,也是亡国之君。

朱友贞是朱温的第三子,同时也是嫡子,其母正是朱温最爱的妻子张氏。虽然张氏只给朱温留下了这么一个儿子,但是朱温并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来立朱友贞为太子,而是更倾向于养子朱友文,而夺太子之位的战争一直存在于朱友文和朱友珪之间,朱友贞并没有参与。

如何评价为国自刎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久经沙场又对唐末积弊知之甚详的朱温自然之道朱友贞是扛不起后梁的未来的,因此他一直在犹豫是立更喜欢的养子朱友文,还是亲生的庶子朱友珪。等他终于决定要立朱友文的时候,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朱友珪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朱温和朱友文,然后自立为帝,只是到底得位不正,刚刚继位的朱友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这给了朱友贞机会。

朱友贞与姐夫赵沿、表兄袁象先秘密联合,得到了杨师厚的支持,起兵讨伐朱友珪为朱温报仇,朱友珪在做了半年多的皇帝后被杀死,913年,朱友贞登基为帝。

在朱友珪登基的时候,后梁名将杨师厚就已经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到了朱友贞时期,杨师厚因为拥戴有功,自然更被朱友贞看重,地位更是水涨船高,杨师厚本人也开始有点飘,魏博在很大程度上也算是自立。当然,他是有飘的资本,在梁晋的多年对战中,杨师厚都是最重要的后梁将领,李存勖在杨师厚这里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如何评价为国自刎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但到了915年之后,杨师厚病逝,朱友贞忌惮魏博军的强大,想趁机分化魏博军,将魏博分为两个镇,然后派王彦章带领五百精兵防止魏博作乱,只是这点兵根本挡不住魏博军。魏博军内发生叛乱,其中的银枪效节军直接出走投靠了李存勖,而王彦章不得不逃跑回去。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梁晋对峙的力量对比。在之后的梁晋对决中,后梁不断失去土地。更何况在国内,朱友贞不能任用贤臣,对正确的建议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且对宗室更是决不手软,囚禁加杀害,这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温文尔雅的男孩子,但他的心狠与果断似乎用错了方向,在对外战争上,他又是优柔寡断的。

最终,923年,城破之际,朱友贞存着最后的一丝尊严,不肯落到李存勖的手中,而命令皇甫麟将其杀死,皇甫麟杀死朱友贞后也选择了自尽,后梁国灭。说起来,朱友贞和李存勖两人对阵了十年,但是却没能见上一面。

标签: 后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