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后汉衰败的更本原因,后汉的皇帝为啥会自取灭亡呢?
这是因为后汉的皇帝遇到了新形势,他们其实没有选择,他们遇到了豪族社会。
“亲小人,远贤臣”,关键要看“小人”和“贤臣”分别都是什么人,他们和皇帝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所谓的贤臣是什么人呢?他们就是接受了儒家文化的豪族。
皇帝是害怕这样的豪族的,因为,一般的豪族对社会有组织力,皇上不大容易动得了他,有时候他们还会引经据典批评皇上,说他昏庸。
有文化的豪族,从东汉发现起来,直到隋唐,被称为士族。
“小人”又是谁呢?
皇帝一直受到士族的约束,皇上肯定不愿意,皇上就得找自己人。但是,有文化的豪族把持着官僚体系,控制着舆论,所以,皇上找来支持自己的外戚宦官肯定会被指责为“小人”了。
这与他们实际上的人品好坏没有关系。皇帝的行为,在豪门士族嘴里,肯定是“亲小人,远贤臣”了。
东汉中后期昏君很多,汉桓帝尤其是昏君里典型。仔细看看汉桓帝的经历,15岁被大将军梁翼扶上台的,上台后桓帝很不开心,一直被控制。13年后,桓帝终于发掘了自己的心腹,联手除掉了梁翼。
桓帝开始自己说了算了,这时候就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就是有豪族的名士重臣,他们痛斥宦官,结果被指责为结党营私。
“党锢之祸”实际上只不过是通过宦官之手与豪族争斗,进行中央集权。
用宦官压制了世家大族之后,汉桓帝又反过来开始压制宦官,把他们也给收拾了。
看到这些作为,我们可以看出,汉桓帝虽然算不上明君,但是智商绝对够用。
这就是“亲小人,远贤臣”的由来,至于这个贤臣贤不贤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标签: 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