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开国君主都有较强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治国理政,都要强于后代君主,这与现代社会创业者一个道理,初代创业者筚路蓝缕,依靠强大的实力和非凡的意志创业成功,继承者起点高,基础好,但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没有经历创业过程中残酷的自然选择,也没有机会在恶劣的实战环境中磨炼,其综合实力较第一代相差甚远。
但北宋一朝,无论是开国的赵匡胤还是接班的弟弟赵光义,都拿大辽没办法,甚至被打的无可奈何,后周时期柴荣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为什么换了个人,水平就下降的如此厉害?
翻开历史可以发现,汉唐两朝可谓中国古代封建文明发展的巅峰,但这两个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任很强大。
汉的前任秦,四百年始创业有成,期间谋士如云,猛将如虎,这才建立了开天辟地的大一统帝国,但由于接班人的昏聩无能,历二世而亡。秦以后的楚汉战争虽然残酷,却仅仅持续四年就宣告结束,刘邦看似伟大,实则是捡了个大便宜,秦始皇的列祖列宗忙了几百年,给他做了嫁衣,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400年汉室江山。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唐朝,经历数百年的南北兵力,隋朝一统华夏,但也是因为同样的问题,历二世而亡,让李渊捡了个大便宜,铸造了大唐三百年的风流。
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一个道理,长期的分裂带来的创伤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弥合,需要一个缓慢的融合过程,才能重铸大一统的根基。
唐代灭亡后,华夏民族又进入了军阀四起的五代十国,这段时间虽然不像春秋战国、南北并立那么长久,但由于掺杂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其破坏力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上两个时代,想要恢复大一统,其难度和跨度可想而知。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得到天下,看似容易,实则是个半吊子,其时中原地区诸侯林立,后周之占据了北方一隅之地,如果柴荣不死,可能会是一代圣主,如杨坚一般也未可知,可惜天命在赵匡胤手里,这位老兄能力不及前任,却也马马虎虎。
面对东南西北割据一方的山大王们,赵匡胤只能一个接一个的摆平,南唐、后蜀。。。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腾出手来对付北方最难缠的敌人:大辽。
从这点来说,他远不如刘邦李渊来的幸运。在一些人看来,大辽与早年的匈奴、突厥差不多,都是塞外放马牧羊的游牧民族,是一群只会打乱战,组织能力差的野蛮人。但这种观点却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自耶律阿保机开始,这些游牧民族已经慢慢完成了政治架构的转变,开始向中原文化靠拢,其战争动员能力和政治组织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匈奴突厥是一群打秋风的流寇,那么大辽就是一群有组织有纪律的黑社会,且单兵战斗力十分强悍,如果还是如汉武帝唐太宗一般轻视对手,以为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只会自取灭亡。
除此以外,还有三个重要原因,也让北宋束手束脚。
其一是幽云十六州的失守。这件事情责任要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为了讨好干爹,把中原地区的门户拱手相让,造成了此后四百年的无险可守。赵匡胤纵然有心收复,却无力回天,赵光义继位后,也是徒劳无功。
其二是北方牧场的丧失。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作用就如同二战中大发神威的坦克,对上步兵,以一当十,尤其是在平坦的大草原上,更是一边倒的屠杀。而自唐朝中期开始,盛产良马的河套地区就为外族所控制,失去幽云十六州,有没有骑兵辅助,想打败兵强马壮的辽国,难上加难。
其三是战斗力下降。北宋无论是人口还是军人数量都远优于大辽,但其战斗力不敢恭维,一个原因是兵员素质下降,自古以来,北方士兵的战斗力就强于南方士兵,尤其是长期处于一线的燕赵地区,更是优质兵员产地,但幽云十六州失手后,这些的兵员无从谈起。其二是宋朝的兵制,宋朝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募兵制的朝代,类似于后世的职业兵,当兵赚钱,这就导致维持军队成本很高,而众多军人借此混饭吃,两者相加,造成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标签: 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