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爱百科 161 0

后周显德七年(960)春,赵匡胤在今河南开封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从而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

赵匡胤之所以能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关键是其掌握了当时后周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司。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到了后周年间,郭威深知侍卫亲军在“累朝相承”的弊端,设置了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分掌禁军。殿前司成立后,郭威先是任命外甥李重进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下辖铁骑左右两厢骑兵,控鹤左右两厢步军,一共有两万人。殿前司的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强悍。

而侍卫亲军司的最高统帅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其次为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亲军司下设龙捷马军都指挥使,统率骑兵;虎捷步军都指挥使,统率步军。郭威在位时,侍卫亲军司总兵力约为七万五千人,都指挥使是王殷。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世宗显德元年(954)三月,北汉刘崇趁柴荣新君即位之机,联合契丹人大举南侵。后周与北汉在高平展开殊死决战,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侍卫亲军一触即溃,反而是殿前司军兵在柴荣的亲自统帅下奋勇杀敌,最终转败为胜。战后,心有余悸的后周世宗开始整顿中央禁军。他处决了七十余名逃将,改派殿前司的一些将领充实到侍卫司中,这就使得殿前司空出了很多职位。赵匡胤因在高平之战中表现突出,也升任殿前司都虞候,负责“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因是有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之号。”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柴荣还把数千精挑细选的皇帝近卫班直也划归殿前司统辖,这使得殿前司的总兵力达到近三万人。此后,世宗又命李重进裁撤侍卫亲军中“老弱羸小者”,缩编后的侍卫司军约余六万人。不久后,柴荣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鉴于殿前司的实力增强,于是将李重进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此后,柴荣征南唐,李重进被任命为淮南道行营招讨使,成为最高指挥官。结果妒火中烧的张永德经常散布李重进的坏话,甚至告御状称“重进有奸谋”。

为了平息事端,周世宗特设了殿前都点检一职,由张永德担任。这样,张与李的地位就相当了,而张永德留下的空缺改由赵匡胤担任。此番张永德出为澶州节度使,接替他任殿前都点检之职的仍是赵匡胤。因此从黑色幽默的角度上说,柴荣为了巩固其政权,反而让赵匡胤有了夺取其政权的契机。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当然,就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虽然掌握了三万左右的精锐,但仅依靠这些力量,尚不足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殿前司要想兵变,最大阻力就是侍卫司。当时任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李重进能征惯战,手握重兵。副都指挥使韩通在后周的立国与发展中居功厥伟,被郭威、柴荣“委以心腹”,虽有勇而寡谋,却誓死效忠周室。步军都指挥使袁彥,也是赵匡胤的死对头。这些朝堂上的实力派,就是赵匡胤无法踰越的拦路虎。

但可惜的是,世宗殚精竭虑安排的辅政格局,在其子恭帝即位不久就破坏无遗。先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袁彥被排挤出汴梁,改任陕州节度使。袁彥离开后,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改任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高怀德升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令铎升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铁骑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升为殿前都虞候。

此后不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也被排挤出了权利中枢,改任淮南节度使,打发到遥远的扬州去观琼花了。

没有了李重进和袁彥,殿前司的实权派人物如下——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副都点检:慕容延钊

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 殿前都虞候:王审琦

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刘廷让 控鹤右厢都指挥使:马全义

其中石守信、王审琦、刘廷让三人,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的盟兄弟;慕容延钊与赵匡胤私交甚笃,赵匡胤“常兄事延钊”;马全义则是赵匡胤心腹,可以说恭帝即位月余,殿前司就变成了赵匡胤政变的大本营。

而侍卫亲军司的情况大有变化——

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暂缺 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

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 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

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

四人当中,韩令坤、高怀德、张令铎三人都以赵匡胤马首是瞻,这样一来,侍卫亲军司中,除了韩通一人,大体上也被赵匡胤势力控制了。

后世有人认为,年幼的恭帝和符太后不可能会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决定,一切都是赵匡胤在暗中操纵。理由就是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的妻子是符太后的姐妹,赵匡胤通过符太后这个没有丝毫政治斗争经验的女子,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即便如此,赵匡胤仍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更不敢弄险。毕竟他不能越权架空韩通,来直接指挥侍卫司的军队。韩通这个人虽有勇无谋却誓死效忠周室,世宗正是看重他的忠诚,因此临终前“委以心腹”,授予他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赵匡胤与韩通虽同掌宿卫,军政之事却“多决于通”。

韩通与赵匡胤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早已经是势同水火。如果赵匡胤敢在汴梁城发难,韩通只要运用他的合法权力,振臂一呼组织反抗,就能扑灭赵匡胤的政变。要不是赵匡胤借着所谓“契丹南侵”的这个理由,将部队带出了汴梁城,并掌握在手中,并在京畿之外发动政变,胜负仍未可知。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回师汴梁。韩通闻听兵变,立即率领亲信从内廷奔出,准备组织抵抗。结果他冲出左掖门时,遭遇赵匡胤在汴梁城中的内应石守信的伏击。韩通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又与赵匡胤一方,江湖人称“王剑儿”、功夫高强的王彥升撞在一处。韩通不敌逃回府宅,王彥升紧追不舍,韩通夫妇和三个儿子就此被杀。

赵匡胤代周后,先假惺惺地“赠韩通中书令,以礼葬之,嘉其临难不苟也”,随即封赏拥戴他上位的心腹——

石守信:归德军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高怀德: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

张令铎:镇安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王审琦: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

至于殿前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却则分别授予了远在北方的慕容延钊和韩令坤。

到此,赵匡胤终于坐稳了皇位。

标签: 宋朝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