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黄金时代?

爱百科 452 0

不知道黄金时代的主体是什么?

如果是纵横开阖的武将和智者,那么乱世无疑是他们发挥最大作用和实力的黄金时代,比如春秋战国三国、十六国都是将星辈出的年代,也是思想开放的时代。

如果是对统治者,那么四方来朝、开疆扩土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比如贞观、比如永乐,甚至成吉思汗的时代,都是黄金盛世。

如果是我等小民,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那么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政局稳定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一般也就是传统史家评价中的治世和盛世,例如汉之文景时代、唐之贞观到开元、北宋初直到中期、明宣德、弘治、清康乾时代。其中含金量较高的恐怕还是开元盛世,可惜盛世之后的衰败也让人感慨唏嘘

一,汉武帝军事扩张性黄金时代,(不包括文帝和景帝)

二,唐太宗文化黄金时代.

三,宋仁宗经济,艺术黄金时代.

之后就没了....尽管也有国富民强的年代,但那不算"黄金时代"!

估计2010年可能会再出现一次黄金时代...

关于黄金时代的分法很多,我觉得黄金时代不光代表了军事的成就,他也

应该代表科技、文学、绘画、人文等其他非物质方面的成就,我比较赞

同柏杨的分法,他综合军事和文化两个方面,将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成三

个:

第一个黄金时代:东周时期(既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个黄金时代:唐初期

第三个黄金时代:清朝初期

  贞观之治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

  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时,魏征对唐太宗的谬误,常常能当面批驳,毫不示弱。有时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红耳赤,非常难堪。

  但魏征仍据理力争,继续规劝,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罢休。魏征逝世以后,唐太宗悲痛欲绝,说“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这就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

  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年代才有了玄奘的西行基础!

【统治者思想】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统治者措施】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赋税;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统治者故事】

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

  唐太宗却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统治者人品】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中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统治者与臣下故事】

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道:“今天魏征能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

  ”唐太宗不觉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如初。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标签: 唐太宗 魏征 统治者 贞观之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