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中宋朝兵力数量占优,为什么会惨败?

爱百科 218 0

谢邀

崖山海战中宋朝兵力数量占优,为什么会惨败?

1.崖山之战宋军兵力是否占优1276年二月谢太后与恭帝降元,年幼的益王、广王在杨镇、杨亮节的护送下出奔至温州。闰三月,二王身边聚集了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等一干人马,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进军福建。五月,益王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收纳福建的溃兵和降兵。十一月,福建遭到攻击,小朝廷从海上向南转进,此时人数规模为“时军人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

人数规模看似不少,但那十七万军人反复叛降,忠诚度很成问题;征来的三十万民兵不但忠诚度成问题,战斗力更成问题;真正能指望得上的只有张世杰一手带出来的一万淮兵

以上四十八万是老底子

宋军在福建、广东沿海转战一年。景炎二年(1277年)十一月宋军在浅湾再次遭遇失利后,转移至秀山。宋军在秀山突发疫病,“军士多病死”

张世杰领着端宗离开秀山去往井澳,当时有打算到占城去建立流亡政府,派宰相陈宜中前去联络,结果陈宜中一去不复还

景炎二年十二月,宋军船队在井澳遇到一场飓风,船毁人亡,损失过半,连端宗都差点淹死,从此落下了病根

丙子,宋主至井澳,飓风大作,舟败,几溺。宋主惊悸成疾。旬馀,诸军士稍集,死者过半

飓风过后宋军刚刚集结完毕便又遭到元军攻击,宋军弃守井澳,船队穿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宋军在北部湾被元军船队追击再次遭受失败,元军俘获了端宗的舅舅俞如珪

占城对接纳小朝廷一事没有作出回应,宋军船队只好回到广东沿海一带,形势逾发恶劣,大陆几无容身之处。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船队来到硇洲,驻扎下来不久,端宗病死

(四月)戊辰,宋主殂于硇洲,年十一。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兮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耶”?乃与众共立卫王昺,年八岁矣

从陆秀夫的话中可以看到,卫王昺即位时宋军人数已经由四十八万减少为“数万”

~《续资治通鉴》卷183

祥兴元年(1278年)六月小朝廷移屯崖山

时官、民兵尚二十馀万。~《续资治通鉴》卷184

宋军由最初各种“军、兵”四十八万减员为“数万”。驻崖山时,各种官、民、兵合计为二十多万,能够作战的人数仍然仅为几万人

参加崖山之战的元军除张弘范的两万人外,另有与张弘范同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的李恒部

张弘范部负责寻歼帝昺;李恒部负责攻击广州,配合张弘范。按官职和各自作战任务,李恒部不会少于张弘范部。也就是说参加崖山之战的元军总兵力应为四万左右

综上,宋军兵力并不占优势

2.为什么宋军要固守崖山

崖山海战中宋朝兵力数量占优,为什么会惨败?

占城没有消息,无法贸然前往;海南岛开发程度极低又是流放地,后来岛民抓了宋军守将投降元军,用事实证明对南宋小朝廷来说海南岛极不安全;硇洲太小,粮食转运又很困难;小朝廷掌握的只有广右和几个海岛,但是大陆上很危险,没法呆;井澳一场飓风证明人无法胜天……

崖山离宋军控制地区比较近,又是海岛,“崖山在新会县南八十里大海中”,既方便又安全;崖山地形险要,以前就曾经有军队驻扎,“与石山对立如两扉,故有镇戍”~《续资治通鉴》卷184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从俘获的宋军斥候口中得知宋帝昺在崖山,便率军前往

崖山北面水浅,大船无法通行,有人向宋军统帅张世杰建议占据崖山南面出口,“不胜,犹可西走”,但张世杰担心,如果战败,即使逃出崖山也再不能收拢士卒,复国彻底无望

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

张世杰采用的阵形依然是在焦山那套,那一套也是传说中曹操在赤壁遗传下来的老兵法

结大舶千馀,作一字陈,碇海中,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栅如城堞,奉宋主居其间为死计

见了这阵势,宋军自己都感到害怕,人皆危之

从一开始,宋军就放弃了机动能力,以一幅大家绑在一起等着扛揍的阵形面对元军

3.浮尸……十万?

崖山海战中宋朝兵力数量占优,为什么会惨败?

张弘范的办法是首先“断汲道”,使宋军失去淡水来源;其次火攻,“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然后草船借箭,“弘范所乘舰以布障四面,将士负盾而伏……(宋将)左大射矢集布障、桅索如猬。弘范度其矢尽,命撤障,伏盾兵矢石俱发,夺左大舰……”

除火攻不见效外,张弘范另外两招都让宋军吃够了苦头。淡水不足,宋军“茹干粮,饮海水,水咸,即呕泄,皆大困”,宋军箭尽后兵败如山倒,“俄而宋军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

宋军战败前唯一投降的将领是陈宝,战败后见事已不可为,“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

~《续资治通鉴》卷184

据《宋史》451张世杰传,战败后,宋军弃舟收兵回到崖山,又被元军击败,“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

顷刻并破七舟,宋师大溃。宋臣抱其主昺赴水死。获其符玺印章……世杰走交趾,风坏舟,死海陵港。其余将吏皆降。岭海悉平,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元史》156张弘范传

崖山一战,宋军降将四十多人;张世杰死后,幸存的将吏也都投奔了元朝

张世杰最初布阵时宋军有船一千余,除跟随张世杰突围的十几条船外,另有一些宋军船只也趁天黑大雾突围而出(有张世杰在海陵山收拢溃散部队的记录)。留在崖山的完好舰船还有八百艘,“馀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续资治通鉴》卷184

宋军舰船沉没的数量应该极少,到现在也没有在崖山发现大批宋代战船的考古大新闻;

跟随陆秀夫和帝昺跳海的多为后宫人员和大臣,而这部分人数极其有限。毕竟赵昺还是一个未成年用不着充实后宫;南宋灭亡前官员都跑得差不多了,谢太后看到殿廷空空如野,气得忍不住下诏痛责天下士大夫;

小朝廷任命的前宰相留梦炎拒官后投了元,现宰相陈宜中尿遁去了占城,他俩只是众多官吏的代表;

没有宋军将领在崖山战死,却有大批将领、官员投降的记载

了解了这些再看“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这句话,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在替张弘范勒石纪功背书

毕竟,谁也没办法去细数海上的浮尸,更没办法去证明这些浮尸是否真的是精英

那么,崖山海战的壮烈如何体现呢?我认为,在南宋已经灭亡的情况下,文天祥仍宁死不做元官,陆秀夫负帝蹈海,张世杰屡败屡战,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反抗者身上有着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但是在具体的崖山海战中,除进士出身的陆秀夫外我没有找到另一个跳海精英的名字

为国钓鱼.原创

2019.3.4

标签: 崖山海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