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爱百科 173 0

日本侵略朝鲜永远都不是只为了得到朝鲜,而是得到一个跳板,然后进攻中原。

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就放出话来,日本大搬家,天皇住北京,他本人住到宁波去。

下面跟大家详细聊聊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丰臣秀吉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贫下中农,对造反天然来劲。小时候父亲死了,因为跟继父合不来所以离家出去,到处打工,当时做梦都想当一个武士。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全日本分为上百个势力天天打架,好听点叫战国,其实就是一群大地主带着家丁搞群殴,家丁就是武士。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丰臣秀吉出身低,想当武士就得先给武士当跟班。丰臣秀吉先是跑到一个武士家里当差,主要工作是拎鞋。是真拎鞋,日本人不穿个木屐嘛,到哪都卡卡把鞋一脱。丰臣秀吉就负责把这鞋拎到地方放好,领导一出来,再拿过来给领导穿上。就相当于现在的代客泊车。丰臣秀吉是代客泊鞋。

就这个工作,丰臣秀吉也没干长,本来他干得不错,领导很喜欢,后来升他当出纳、管帐。但他跟同事关系搞得不好。大概同事都是看脸的。

这个秀吉长得有点对不起日本人民。非常瘦,而且体型不好,长相委琐,像个猿猴,所以他有个外号叫猴子。也有人叫他秃鼠。没毛,后面基本头发胡子眉毛都掉光了,上场打仗先化妆,画眉头贴胡子。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为啥长这样呢?主要就是营养不良,从小就流浪,没长开,身高只有一米四多一点。在日本都算矮的了,日本战国时男人一般一米五,一米七算珠峰,像三英杰另一位织田信长一米六五,那是日本伟男子。日本人看他就跟我们古代看九尺的关羽、现在看姚明是一样一样的。

同事老告秀吉的妆,最后老板说你换个地方吧,不是我不满意你,是你在这里没啥前途,小伙子,我看好你,你走吧。

后来,秀吉就跳槽到了另一个大地主家里,谁家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织田信长家。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一开始丰臣秀吉也是当一个杂役,主要工作依旧是拎鞋。但这个时候,丰臣秀吉拎鞋拎出水平了。大冬天的,先把鞋放怀里暖一阵才给织田信长穿。

这样一来,就得到了织田信长的信任,后面成为武士、武士头,打仗也很厉害,慢慢就是织田信长手下的一员大将。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情,织田信长仆街了。当时,织田信长的一位大将明智光秀发动叛乱,逼得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里自焚而死,这就是日本战国史上的本能寺之变。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丰臣秀吉就跑去平叛,最后两人开打,因为丰臣秀吉先抢到了高地:天王山而取胜,现在大家都把取得重要关节胜利的一战称为天王山之战。

这样一来,丰臣秀吉就取代了织田信长的地位,后面又跟特别能活的德川家康谈和,从而成为日本战国第一个大佬而统一了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给他的封号是关白。

关白这个词听耳生,那是因为咱们现在不学老祖宗的东西了,这个关白其实缘于中国,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事先跟霍光打招呼,然后再报告天子。日本人把关白这个词拿去当官职名。用得很神妙。为什么啊?大家想霍光是什么人啊,就是掌握朝政的人,他连皇帝都废了一个。所以日本关白的权利也很大,是实权者,日本天皇反而是个傀儡。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关白就是现在首相的意思。

上面就是丰臣秀吉牛皮的一生。到了这,就享受荣耀吧,可是这个丰臣秀臣决定进攻朝鲜跟中国。

为什么呢?

你想日本战国是快结束了,没什么仗打了啊。可这些日本武士别的什么都不会,只会打仗。不打仗就只好打架,所以严重影响社会的繁荣稳定。当时丰臣秀吉就采取刀狩令,让社会上的人把刀交上来,不要玩暴力了,但这是围堵的方法,一般起不了什么作用。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导。

你们不是爱打仗嘛,日本没得打,我带你们去朝鲜打,去中国打。

当时,丰臣秀吉有一个计划,就是打朝鲜,然后把朝鲜当成跳板再进攻中国。

顺便说一下,日本在唐朝时是服过中国的。因为唐朝太强大了,日本那时太落后了。所以在唐朝面前,日本就是小学生。天天派遣唐使来学东西。

宋朝还行,宋朝有钱啊。日本人当时还有妇女喜欢跟宋朝商人同床共枕,借点种。

到了元朝,这是转折点。因为中原皇朝被元朝灭了,而元朝因为进攻日本本土,日本差点也亡国,但来了一阵什么鬼“神风”,日本侥幸存国。

当时日本就觉得中原亡于元朝,而我们没被灭,那我们后来居上了嘛。所以,到了丰臣秀吉的时候,胆子更肥了,要直接吞并中国。当时,丰臣秀吉发个文件,说我们打到中国,把日本天皇搬到北京去住,我丰臣秀吉搬到中国宁波去住。宁波是港口商业城市,丰臣秀吉看上了这。

这个想法很美啊,但现实总是买家秀,秀到商家都想吐。

有了这个伟大理想之后,丰臣秀臣积极备兵,准备发三十万大军先把朝鲜拿下。给朝鲜的战书也很有意思,说我们日本不是打朝鲜,是借道,你们给我让个道,我去把中国四百洲给征服了。最好,你们当带路党,给我们带个路。

朝鲜对大明确实是熟门熟路了, 一年去二次明国。每次带着高丽参去卖,然后拿着大明赏赐回国。发家致富全靠走亲戚了。

朝鲜肯定不干啊,朝鲜一直奉中国为宗主国。而且朝鲜的中国文化学得好,他们都知道假道灭虢故事。你先灭中国,然后顺道把我灭了?想得美!

朝鲜一拒绝,日本就开战了。日本这边都是战国里打出来的,打了一百年,个个都有实战经验。朝鲜这边恰好过了点好日子。在中国的庇护下,不用想打仗的事。这一下就麻烦了,日本是1592年4月开战,一个月后朝鲜是:“三都守失,八道瓦解”,三都是汉城、平壤,开城,八道就算了,反正这玩意高考又不考。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这下,朝鲜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

哎呀,起不来,被日本按着打。

没办法,只好找大哥明朝来帮忙。

朝鲜国王李昖跑到鸭绿江边,向明朝发了SOS。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中国接到求援信后。一开始还怀疑朝鲜是不是跟日本人勾结。引我们明军入朝,然后消灭我们吧。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后来观察了一下,发现不是,朝鲜来求援的人哭得特别真诚,应该不是假的。

明朝其实也知道日本人的心思,日本人明着打朝鲜,其实最终是想侵略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1592年我们中国就开始反日本法西斯了。

当时,明朝大臣都有些不想打,劳民伤财,朝鲜关我们什么事呢?但明朝皇帝万历皇帝坚持要打。

这位万历皇帝大家可能了解,著名的旷工皇帝。他老师张居正在的时候,乖的很。老师一去世,他把老师打倒。然后开始旷工,不上班。

现在听说日本人打过来了,他破天荒上班开了个会。讨论怎么抗日援朝。

结果大臣们都说没钱,国库空的。当时明朝刚打完宁夏之役,平定蒙古人叛乱,确实没钱。万历皇帝说我有钱啊。我钱多的是。万历是真有钱,他这一生就攒钱了,私库存了几千万两。所以万历一掏腰包,钱的问题解决了。

最后明朝出兵,一出兵就吃了大亏。

七月份的时候,明军三千兵马过鸭绿江救朝鲜,进逼平壤。

开战时,下大雨,明军的火器没发挥作用,而且也没搞清楚日军的底细,所以大败。

只有领兵的祖承训逃了出来。

为啥会这样呢?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都是朝鲜太坑爹了。朝鲜人打仗不行,但坑队友那是一个赛一个高明。

开始明朝问朝鲜人,日本鬼子到底有多少啊?朝鲜人说不多不多,然后带着明朝的观察员去看。果然就发现数百日本人在操练。这真的不多,明将特别放心:“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进攻平壤,朝鲜人说平壤只有一千日本鬼子。祖承训放心了,一千鬼子,那我去三千,三比一还不消灭他们?实际上,平壤城有一万多日本兵,而且还不包括朝鲜伪军。当时明军一进攻,发现很多弓箭手放冷箭,射死我们不少人。

日本人要么是火器,要么就是武士刀,这弓箭就明军以及朝鲜人会使。而且当时交战时有一个情况,明军里有四百朝鲜兵,结果一开战,四百跑了三百人,另一百人干脆跑到日本那一边去了。我们退的时候,这一百人拿着弓箭射我们。

这比后来的抗美援朝时还坑哪。

这玩意没法打了。后来,明朝问朝鲜,到底有多少敌军。朝鲜瞒不住,说大概十来万吧。其实有多少呢?总共日本是派了十四万兵,国内还有十万的预备役。

明朝这时才知道这个事情是个大事情。当时朝鲜使臣天天在明朝军营前哭,搞得大家都于心不忍。明朝也确认了,日本是真的想打到中国。不然派这么多兵打朝鲜?所以也积极调兵。

明朝对朝鲜人说我们准备派七十万,其中十万精兵,六十万辅助兵马,帮你搞掂日本。把日本包个饺子,来个团灭。

但最后明朝是派了七万兵马入朝。

这倒不是忽悠朝鲜。实在是粮草跟不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要吃饭。明朝能派七十万军队,但朝鲜没这么多粮草供应。

当时明朝问朝鲜,我们大军到了,你们能供应多久?朝鲜说一万大军我们可以管一个月饭。那十万大军三天就吃完了。

接下来呢?

朝鲜人说接下来我们打败日本人,吃日本人的饭,让他们无饭可吃。

这玩意,怎么打?而且当时,明朝还问朝鲜人,说我们准备了钱,到时跟你们买。你们有足够的粮卖吗?

明朝担心朝鲜穷,主动承但军费。不但如此,明军去了朝鲜,先拿几万银子给朝鲜国王,算赏赐。

朝鲜国王被打晕了,但没有转向,还知道向明朝求助。而且当时辽东的努尔哈赤也想掺和进来,说我建州有十八万精骑,搞掂日本鬼子是分分钟的事情。

朝鲜人也不笨啊,你赶跑了日本,谁来赶跑你?

想想,还是觉得明朝靠谱,所以朝鲜拒绝了努尔哈赤。万历皇帝觉得这朝鲜国王还行咧,知道谁是他的领导。好!发忠心奖,再说当时朝鲜国王都已经到中国境内流亡了,也确实缺生活费。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这朝鲜国王挺忠心的,认为朝鲜国土其实就是大明国土,自己只是帮助守一下。)

当中国提出买粮时,朝鲜人十分尴尬,表示确实没粮,天朝军队只能自己带粮来。

要自己带粮,那自然就没办法七十万大军开拔了,最后只来了七万兵马。有的是明朝的辽东铁骑,有的是福建那边的。

七万兵马,大概是日军的一半左右,但这七万兵马也够了。为什么呢?因为日军是分散的,他们占领着朝鲜各地,需要分兵把守,明军则可以握成一个拳头。

七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之后,是直扑平壤。上一回,是辽东地方军出动。这一次是中央军,全国一盘棋,不但兵强马壮,而且有良将率领。

良将谁呢?李如松是也!

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他们家是辽东铁岭卫人,也就是著名的大城市铁铃人。家族是从朝鲜迁过来的。但他们自称是唐末的时候因为战乱搬到了朝鲜,其实还是汉人。这个不深究了。朝鲜族汉族都是中国人嘛。

这位李如松打仗很厉害,而且这一年的年初刚在宁夏打过一场仗。明朝有万历三大征,第一征就是宁夏的鞑靼人造反。李如松给平定了。第二征就是这个万历朝鲜战争了。

驻守平壤的是日酋小西行长率领的一万八千人。这个小西行长以前是商人,到朝鲜来过,认识路,而且会朝鲜话,所以充当先锋。

平壤是很难攻的,首都之地嘛,都选这种易守难攻之地。当时李如松因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就先用兵将平壤围了起来,然后数路并攻。只留东面。

第一个攻进去的是攻城南的辽东军。领兵的正是前面吃了亏的祖承训。祖承训为什么这次这么快?一是有教训了嘛,从哪里跌掉就从哪里爬起来。二来,李明松做了一个巧妙的安排,他让祖承训伪装成朝鲜军队。日本一看,朝鲜军队没什么战斗力,就放松了防守,其实祖承训领的都是明军精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军有一支来自南方的军队,这支军队由明将吴惟忠率领,此人以前是戚继光的部下,他带的士兵就是用戚继光思想武装起来的戚家军。以前就专门打倭寇的,灭倭专业户。有意思的是,李如松安排他打牡丹峰,牡丹峰上的日军是平户大名松浦镇信的两个部下。具体是谁就不多介绍了,反正这个松浦家以前就是干倭寇的。

戚家军打倭寇,那太熟练了,戚家军的大竹杠扫过去,甭管你什么家传宝刀都使不上劲。很快,这二千日兵就仆街了。

当时,明军分南北两军。北军主要就是辽东军。南军就是浙江福建过来的这些戚家军。

交战中,南军最先登上城楼,北军杀敌最多。为什么呢?北军以骑兵为主啊,打到上风了,追着日寇砍脑袋去了,没顾得上登城。南军兵器厉害,火器,大长杆,一上日军就跪了。南军也不追,追也追不上,虽然日本人腿短,但人家频率高,抡起来不好追,干脆不追了,先把城头占了再说。

后面,因为争南北军谁功劳大,还发生了争议,本文宣扬正能量,这些就不表了,光说说领导的光辉事迹吧。

比如吴惟忠当时被大炮的碎片击中胸部,可重伤不下火线,依然冲在前面。还有李如松总指挥,马被炮击中,马战死,他从马上掉下来,换一匹马重新上。

城一破,日本人就开始逃跑了。一看,就东面没人,自然就往东面跑。

容易走的路其实坑都比较多。逃到半路,伏兵杀出,又弄死几百个日本兵。当时明朝军队的火器很先进,有火炮火枪,对着溃逃的日军就是一顿猛攻,尤其是火炮,当时日本兵只有火铳,大炮稍欠。所以火铳对上大炮,那只有听响的份。

朝鲜人欢天喜地的写: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就这样,平壤就收复了。

平壤收复是不是就打完收工了呢?不是的,朝鲜三都八道。平壤、汉城、开城。只收复了平壤,而且只打败了一部分日军。还有一大堆日军等着明军去消灭。可就在这个时候,朝鲜人又开始忽悠明军了。

当时,明军在朝鲜作战有很多困难,一是粮食跟不上,二来朝鲜有的军官还想要指挥权,好在朝鲜当时的皇帝宣宗比较明白事理,怒斥了一顿,让明朝派来的大将李如松全权指挥。

李如松相当给力,入朝半个月,收复平壤。接下来,明军在一个叫碧蹄馆的地方打了一仗。

碧蹄馆离汉城只十五里地,当时朝鲜人报告:“倭贼已退,京畿已空”。

李如松不笨,他相当了解朝鲜人,他本人就是朝鲜出来的嘛。所以他派了一个叫查大受的人率五百骑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去,查大受就碰到了一小股日军,不客气,冲上去一顿砍,明刀又大又沉,砍头如切菜,一下就砍下一百来个头。

当时,查大受把这个胜绩报回去,李如松第一个反应是增兵!

李如松不愧为大将,他知道打胜了反而是一个危机,因为胜兵易骄,所以又派人带了三千兵马过去。

一过去,正好派上了用场。

日军正在准备反扑,而且集结了五万大军。要没有这三千,就是五百对五万了,天兵天将也吃不消了啊。当然,三千多也够悬殊的。

一开始,查大受跟后援一共三千多的兵马在大雾中跟日本兵遭遇上了,当时对方也是三千多兵。查大受们的神机箭很厉害。日本兵的回忆录写明军放炮,吓死个亲娘。其实没有,火炮都在平壤城呢,明军放的只是神机箭。

明兵本来占上风,但因为大雾,而且发现日本兵跟马蜂窝似的层出不穷,怕受了埋伏,所以往后撤退。这时日本兵开始围拢上来,五万大军陆续到得差不多了,准备围歼这三千明军。

这个时候,李如松出现了。

李如松听到消息,带着家丁过来的,来不及调大军。当然不要小瞧家丁啊,当时的家丁都是特种兵,很历害的。

李如松一看,查大受们有点心弱,毕竟兵力差得太远了。李如松知道,这个时候你害怕就根本没有生机,只有拼死一搏。所以,李如松大喝一声,指挥三千多明兵对五万日本兵实施反攻!

明军都是骑兵精锐,所以冲起来,气势很足。唯一不足,就是地势不太有利,全是水稻田,不利于马战。所以渐渐就被优势的日本兵围了起来。

日本人打仗也不怕死啊,采用人海战术,往上填。李如松打了一天一夜,就是在屠宰场杀猪,砍了一天也有累的时候,所以,明军的士气渐渐不足,眼见日本的包围圈要合上的时候,援军来了。

一个叫杨元的明将带着一千骑兵来解围,人不多,但都是骑兵,大马一冲,日本兵就闪一边,只有呆着看的份。杨元报告后面还有四千我们的人,顺便带了一个炮营。我们还可以搞个反攻,把这五万人消灭了。李如松一看,算了,这日本人挺顽强,不是溃军之像,改天再弄他们,所以就打马回家了。

这一战,日军伤亡大概在八千,而且很多加强版武士被砍死了。很多人不知死活,要跟明朝军官单挑,这基本上不是个,一挑就死,还特执着,死了就上新的。所以什么左卫门,右卫门死了一大堆。咋一看,日本以后没门卫了。

而明将基本没什么事。明军的伤亡是个迷,多种说法,有二千说,有一千说,反正基本没有超二千的,阵亡人数大概是数百。

关于这一仗,很多人说明军输了,脑洞老师不识数,不知道一比四的伤亡比例都算输。而且李如松后面没怎么打了,就烧点日本的粮草,然后派人跟日本人谈,结果日本人就退出了汉城。

这要是日本人赢了,以日本人的性格,会把到手的汉城拱手让出来?

二战时期,我们跟日本人在淞沪打了一仗,中日伤亡比是六比一。所以日本号称一个日本兵顶七个中国兵。这不夸张,我们承认,但曾经我们也以一当过十。

李明松在陆地上虐日军,海上也没歇着,这个时期的海战主要就朝鲜人自己打了。率领朝鲜水师的是朝鲜第一名将李舜臣。

大家都看过《鸣梁海战》吧,韩国人的电影拍得不错,热血沸腾。中国人拍历史剧拍啥?一个大咪咪在马上震啊震,可谓咪咪一抖,票房到手,别怪那些电影人,要怪怪观众,他们敢这么缺心眼地捞钱都是观众惯的。

这个鸣梁海战就是这个抗日援朝的一部分。不过鸣梁海战是后期的战役了,在这之前,李舜臣也打过数场漂亮的海战。

李舜臣出身朝鲜没落贵族之后,长大后武科及第,后面成为水师节度使,操练海军。当时李舜臣造了一种叫“龟船”铁甲船。

这个铁甲船很厉害,大家看上面蒙有铁皮,而且还有铁钉,人根本没办法跳上去。前面这个龙头可不光是起装饰作用,龙头可以喷火。两边有很多炮眼,十条桨,开起来很快。当时这种船,朝鲜造了很多,是朝鲜海军的主力。

日本侵略朝鲜之后,朝鲜的陆军是一败涂地,唯有这个水师还保有很强的实力。

当时日本人也没有想到朝鲜还有水师,根本没把朝鲜的水师放在眼里,船一靠岸,赶紧咪西咪西的上岸抢东西去了。这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活话剧《鬼子进村》

日本人主要抢些啥呢?

朝鲜的历史书说,主要就是抢瓷器跟瓷器工人,因为朝鲜瓷器业发达嘛,做工精良,到了日本都是奢侈品,所以日本人专门抢这个。有的人干脆称这个战争叫瓷器战争。到底是不是,有待考证。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奇葩的事情,日本人专门奔老虎去了。打劫打虎,什么虎皮啊,虎瓜啊,虎骨虎肉啥的。有一个叫加藤清正的日本将领专门干这个。

为啥啊?

主要送给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加藤清正拍马屁,弄点虎骨回去熬汤,当时朝鲜老虎多,到处是人的尸体,老虎都下山吃人肉。加藤清正正好抓老虎,加藤清正有个外号叫:“虎退治”,老虎看了都要退。

加藤清正多厉害,畜生看了都怕。

话再说回来,在日本人抢东西时,李舜臣早就埋伏在附近了,一看日本人上了岸,那就帮你来个破釜沉舟吧,杀出来一战击沉日本四十多艘军船,击毙日军一千多人。朝鲜水师仅一个人受伤。这就是玉浦海战,是朝鲜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后面,李舜臣又打了几仗,每次都是扮龟吃老虎。先是示弱,引日本水师进包围圈,然后用他的大龟船横冲直撞。搞得后面日本水师看到这种龟船掉头就走。

又有一次,李舜臣把日本水师围了起来。前面他已经两次全歼日本船队了,这一次,竟然有一条日本船杀出重围逃走了。逃走之后,日本人心哇凉哇凉的,赶紧靠岸接了自己人就跑,结果刚开到海面上,李舜臣又出现了。

咋这么巧呢?

当然不是这么巧,李舜臣是故意放出这条船,让他去接日本武士的。不接上来,到岸上一个个搜索太麻烦了,接上来,好一船打尽。

结果这一船人全被干掉。

这下日本人火了,日本自认海上强国,竟然屡败在朝鲜水师手里,颜面何在?所以调集所有大船准备跟李舜臣决一死战。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日军水师已经没有优势了。李舜臣又设了一个埋伏,在闲山岛直接将日军的61艘战舰全部歼灭。这就是著名的“闲山岛大捷”。

这一打,日本人彻底受不了了,没有水师做保障,在朝鲜的日军那就是瓮中之鳖。

最后日本人喊停,不打了,咱们谈判。明军也打累了,日本人主要特皮实,打起来特费劲。所以能谈就谈吧,结果这一谈,就谈出了一个国际笑话。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日本的谈判代表,此人是日本的将领小西行长,一个商人出身的武士。

小西行长在入侵朝鲜时,带着一万多近二万的兵马守平壤,结果被李如松打得只剩数千。他知道明军的厉害,所以心里很胆怯。

而中国这边的代表更不堪了。明朝代表叫沈惟敬,什么来头呢?街头小混混。

沈惟敬是浙江嘉兴人,自称少年从军,打过倭寇,后来被日本人抓去当过苦工,所以懂日语,对日本哪条道哪条街也特别熟悉,逃归国后基本就是混在社会,见人吹嘘一下自己的社会流浪史,骗饭吃。

那我大明没人了吗?这么重要的谈判派一个小混混去?

其实这个小混混是有关系的,他跟兵部尚书石星认识。

他是怎么结识石星这种高级别领导干部的呢?俗话说的好,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 这个沈惟敬后面也有一个女人,一个失足妇女。他跟一个妓女关系很好,而这个妓女跟石星的小老婆又是闺蜜,而闺蜜通道正是中国官场升迁重要秘密通道之一!

所以石星就把这个沈惟敬提拔起来。而且这个沈惟敬除了能吃,长得也特别有精神,七十来岁了,还精神抖擞,两眼有神,胡子又长得漂亮。这一看,就是外交人员的外表啊,石星就让他去跟日本谈。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韩剧《惩毖录》里的沈惟敬,能说会道,号称自己一人就是百万大军)

后来,才知道这个沈惟敬是个坑爹的主。

到了日本,见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就派小西行长跟他谈。

这两人一碰头,互相交换了看法,发现分歧很大,比如丰臣秀吉提了七点:一、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二、发展勘合贸易; 三、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四、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 五、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六、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七、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这个就太夸张了,跟以后日本人跟袁世凯谈的二十一条差不多了。

而明朝也提了三点,一、日军受大明册封,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 二、只册封而不准求贡; 三、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这个也比较夸张,意思是让日本称臣。

分歧这么大根本没法谈。但这两位天才的外交官一商量,决定把这个事情谈成。怎么谈呢?各说各的,不求同只存异!

沈惟敬回去汇报,日本已经答应撤兵,并称臣了,降表都写下了。拿出来一看,果然是降表。当然这是沈大人的手笔。

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是否准备侵略中国?

(韩剧把万历演成一个昏君,至少有一点是错误的,万历是个胖子,没这么瘦。)

明朝也不验验真假。高兴啊,小日本称臣了,赶紧的,让小日本来拜码头吧。

小西行长也真行,他跑去跟丰臣秀吉说,明朝已经全盘答应了我们的日七条,明朝还同意我们称日本皇帝。到时,就会有文件过来,承认丰臣秀吉对日本的统治。

果然,第二年,明朝的使者来了,拿出诏书,卡卡一念,当时丰臣秀吉脸都青了。

为啥呢?

原来大明使者带来的是册封诏书。万历皇帝以为丰臣秀吉已经服了啊。所以发一个嘉奖令,说:丰臣秀吉在海外崛起了,还知道上尊中国,万里之遥,派使者到我这里朝贡,精神可嘉,朕很欣慰,所以封你为日本国王,赐你两件衣服 ,小吉吉跪谢龙恩吧。

丰臣秀吉一听,气完了,我从拎鞋的到成为日本的关白,我容易嘛,我还要你来册封我?!有一个说法是丰臣秀吉当场把诏书撕成二半,另有说法是丰臣秀吉强忍一口乌龟气,回去就准备再次发兵,还把忽悠他的小西行长给关了起来。

丰臣秀吉这边兵马一动,明朝也知道使臣出问题了,肯定是沈代表欺骗人民欺骗皇帝。所以石星跟沈惟敬被关了起来。石星,大官出身,吃不了苦,没两天就死在了牢里。倒是混混出身的沈惟敬有丰富的坐牢经验,所以在狱中好吃好喝,直到战争结束,才想起这哥们在牢里养膘呢,赶紧拉出来杀了。

好了,这个谈判就等于彻底破裂了,朝鲜战争还没完,要接着打,日本人再次派出十多万大军。 朝鲜又发SOS(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看在党国分上,万历皇帝再次派兵,这一次带兵入朝的是另一位名将麻贵。

麻贵,大同右卫人,回族将领,跟李如松一样是将门之后。当时有东李西麻之称。就是东边铁岭李家,西边的右卫麻家。

因为李如松新任辽东总兵,要盯着同样危险的努尔哈赤。所以,只好麻烦麻贵了。

明朝先派了四万人,派多了没用,去了朝鲜不管饭。日本跟第一次一样,派了十四万左右的兵马。因为日本离得近,所以明军赶到的时候,日本就占据了有利地形。麻贵率领的大军发挥机动性,对日军实施分段抄袭,最后在朝鲜站稳了脚跟。朝鲜记录这个事情特别兴奋,说:天兵应炮突起,铁鞭之下,贼不措手,合战未几,贼兵败遁。

开始反攻的明军在蔚山跟日本大军发生了大战。当时把日本的一部分兵力围在了蔚山,围点打援,准备打一个歼灭战。

谁这么幸运被天兵围了起来呢,日本一个叫加藤清正的武将,此人在朝鲜天天打老虎给领导丰臣秀吉熬补品。

眼看这个加藤清正要为他杀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付出代价时,天下雨了,天一下雨,明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炮就发挥不了作用。日本人又开始增援,加藤清正趁机逃了出去。

这个蔚山之战可以说是吃了败仗。为什么呢?因为明朝军队跟日本军队伤亡比达到了一比三,明军据说死了三四千。为什么据说呢?因为各方统计不一样,死亡人数都不透明,日军确定是死了一万人。粗算是一比三吧。

这肯定吃亏了。前面的李如松打日本兵,都是一打十,伤亡比也是四比一,七比一。

万历一听,这还了得,日本人这么凶,赶紧全国大调兵,什么四川兵,两广兵,江浙兵都向朝鲜开拔。当然最后去的也不多。总共大概是凑了七万兵马。跟第一次出兵时差不多,但基本上跟日军保持了一个均势。

这个时候,关键要看海上了。

我们讲过,朝鲜的第一名将就是指挥水师的,叫李舜臣。

李舜臣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大放异彩,打败了日本的水师。那这时,这位李舜臣在干嘛呢?

正在洗甲板!

前不久,朝鲜国王中了丰臣秀吉的离间计,将李舜臣免了官,罢为普通的土兵。就跟明朝与袁崇焕一样。区别是朝鲜只是免了李舜臣的官,而明朝是直接杀了袁崇焕。

李舜臣当了两天水手,洗了两天甲板,又被叫了去,说你还是当水师老大吧。

李舜臣说行啊,到了码头一看。坑爹啊,啥船都没有,他来了就是一光杆司令。

我们知道,朝鲜一开始有一种龟船,特别历害,包铁皮的,能喷火,船板有铁钉,特别结实,横冲直撞。那这些龟船现在在哪呢?

全被日本水师击沉了!

日本调了四百多条大船,也包了铁皮,突然发起攻击,几乎全歼朝鲜水师。

李舜臣等于是一穷二白,后面东拼西凑,搞了十二条船。然后在鸣梁海峡设了个伏,弄沉了一些日本船,打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鸣梁海战这里就不多了,韩剧已经讲得够够地了。只说两点,一:这确是以少胜多的名仗,二:这不是决定性的海战,决定性的海战其实是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是一场狙击日军撤退大军的海战。下面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丰臣秀吉死了!

据说丰臣秀吉是气死的。他本来想去宁波安度晚年呢,结果被万历说成不远万里而来,给我叩头。这哪受得了,直接气死。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吃丹药吃死的。

吃丹药吃死这不是中国皇帝的专利吗?日本人也学会了?

这个还真是进口药物。明朝当时谈判 ,派了一个口活特好的人过去,这个人叫沈惟敬。

关于他具体已经说过了,想了解的订阅一下脑洞历史观,住回翻翻,就是昨天发的。这个沈惟敬带了一些丹药过去,没事掏出来像吃黄豆一样咬两粒。丰臣秀吉看他吃得挺香,就要了二颗尝尝鲜,结果中国人吃不死,他日本人肠胃不好,直接吃死了。

如果这是真的,沈惟敬也算立功了。

大鬼子一死,小鬼子们就无心恋战了。再恋战就成黄昏恋了,赶紧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另一场著名的海战: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的主力是谁呢?不是李舜臣,而是大明水师。

明朝提督陈璘率数百条战船抵达朝鲜海域,准备彻底截断日军退路,给日本人包个饺子。

当时日本一看,派出来的兵要被包了饺子,连忙派了船队过来增援。这一来,又等于送大礼。陈璘马上安排伏击。

中朝水师数百船对上了日本的一千多条船,以装备论,日本水师差得比较远,日本船上火炮比较少,有也比明朝火炮差太远。明朝的船上有佛郎机、虎蹲炮,最远射程是三千米,日本的火炮只有二百米左右。唯一的优势,就是日本船多。数千条,杀过来,搞群狼战术。

交战中,十多条船就把当时明朝副将邓子龙的船围住了,邓子龙七十多了,老当益壮,一看被围 ,干脆领着三百个人跳到对方的船上拼刺刀。

而李舜臣一看邓子龙被围了,也很讲义气,马上开过来救援,结果中了流弹牺牲。死之前,李舜臣告诉儿子不要声张,假装我还在,你们继续战斗。李舜臣是个了不起的人。

这场战斗 ,邓子龙最后也是牺牲。不是被日本人杀死 的,而是被友军误伤的。老爷子跳到日本船上拼杀,别的船不知道,还往这船扔火药,结果就误伤了。

这场战斗最终打了一天一夜,日本人趁着大雾逃了一部分回去,但大部分被歼灭,仆街的舰船有450余艘,数万日军不是被杀,就是掉下海喂了鲨鱼。

这才是真正的消灭日军主力的一场海战,是中朝水师共同努力的果实。这也可以说是另一场甲午海战,这一次的胜利方是中国。

到了这里,抗倭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

另外,听说中韩要合拍露梁海战,到时看看拍成什么样,不会又拍成韩国主力,中国配全吧。

最后说点战争的后果,一个后果就是丰臣家族完蛋了。没事惹明朝,结果损失惨重,日本老滑头德川家康趁机起来,在“霞口之战”击败了丰臣家族,从而开启了日本的幕府时代。

从此,日本进入一个比较稳定但又比较保守,基本上封关闭国的时代。以后的二百多年,日本人没啥动静,都是被这一场战争打服了。

而明朝抓了几十个日本俘虏回到北京,万历这位旷工皇帝又露面了,升座午门,看了场斩首演出,然后说了一句特别牛气的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

几百万两私房钱没白花!

而朝鲜收复了全部国土,朝鲜皇帝特别感谢明朝。朝鲜李朝肃宗就说过:“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标签: 万历三大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