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虏后,为何还能回京?

爱百科 158 0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父亲,是明朝第6任、第8任皇帝,9岁登基,37岁去世。

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虏后,为何还能回京?

朱瞻基从小就十分聪明和懂事,深得祖父朱棣和父亲朱高炽的喜爱,朱高炽长的肥胖,脚还有点瘸,朱棣之所以选朱高炽为接班人,大半的原因是看上了朱瞻基,他13岁就被立为皇太孙,这相当于隔代就把皇帝的人选定好了,朱瞻基深受两代皇帝的培养,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他的母亲张氏又是一位贤淑,识大体的皇后,所以朱瞻基的素质绝对可称的上是一流的,他和父亲加在一起,虽然统治了短短十一年,却被史学家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历来人们对朱祁镇的评价却很差,说他宠信宦官,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徒,杀过忠臣,不是一个好皇帝,难道真如人们说的那么差劲吗?一点也没遗传父亲的基因?好在古今人性是相通的,基于人性的本质,我们来分析一下。

1646年,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17岁的朱见深,把帝位传给他之后,说出了考虑日久的遗言,朱祁镇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希望从今以后废除这种制度,再也不要这样做了,你能做到吗?”。“我一定会做到的”跪在床前的朱见深哭着,郑重地许下了诺言,从此,大明一朝结束了残忍的殉葬制度。作为皇帝,能去理解他人的痛苦,废除先皇的陋规,难道不是人性的光辉的闪烁吗?难道不值得大赞特赞吗?在我看来,这比所谓的开疆扩土,更值得称颂。

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虏后,为何还能回京?

作为皇帝明明可以在宫中养尊处优,可他偏偏要御驾亲征,难道他不知道打仗不是游山玩水吗?其实他比谁都清楚,为此他把后事都留好了,先立二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命异母兄弟朱祁钰监国,这说明他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按排,如果我们对亲征不进行表扬的话,起码也不该批评,因为打败仗只能说明他的军事才能不够,不能当作衡量好坏的标准,要知道当时各地的援军还未赶到,虽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实则二十万都不到,此时瓦刺军已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到了北京,沿途百姓惨遭杀戮,生灵涂炭,朱祁镇在宫中是坐不住了,他的亲征是对百姓的按抚,对士气的鼓舞,错就错在打了败仗。

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虏后,为何还能回京?

明军兵败土木堡,全军覆灭,朱祁镇被俘,瓦刺军太师也先开始之所以不杀他,是想用皇帝做人质勒索明朝,没想到勒索不成,也先恼羞成怒,才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领导的明军击败,无奈之下,瓦刺军退走大漠,朱祁镇也被带到了北方,开始时也先拿他当人质,渐渐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经常陪他谈心聊天,生活物品尽量满足,甚至要把亲妹妹嫁给他,也先的弟弟也成了朱祁镇的好朋友,后来放朱祁镇回去,也先是没有谈交换条件的,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如果朱祁镇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也先能如此重视他吗?他一定是学识、胆量、心胸以及无意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气质征服了也先,才让他们作出这种不合乎情理的放人举动。

明英宗在土木之变被俘虏后,为何还能回京?

朱祁镇回京,靠的不是乞求,不是交换,靠的是个人魅力,那时他已不是皇帝了,卖不了国,出卖不了利益,也先,也先的弟弟以及瓦刺许多官员都成了朋友,完全靠的是个人能力,作为朋友来说,朋友怎能为难朋友?所以朱祁镇又回到了北京。

谢谢阅读

标签: 土木之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