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爱百科 151 0

李景隆父亲李文忠,朱元璋大姐的儿子。

朱元璋大姐早死,朱元璋创下了偌大富贵,他姐姐是一天福也未享受。李文忠是一个好外甥,在朱元璋的亲自教导下,懂得爱民带兵。帮着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平定江南,转身又屡次率军北击残元,功卓劳多。可惜也早逝了,病逝的那一年,仅仅四十五岁。

朱元璋很伤心。

朱元璋把李文忠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名。又让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

明史上形容说“曹国公”李景隆宽肩窄腰、眉目俊朗,站坐皆顾盼伟然,出则雍容华贵,施施然一个美男子,为人温文尔雅,讨人欢喜。

自小读书偏爱读兵书武略。

所以,朱元璋也很疼爱他大姐的孙子李景隆。

李景隆本人也很争气,朱元璋脾气不好,偏于暴虐。但李隆基办事向来能领会朱元璋的意思,练军也罢,参与国际贸易也罢,办得都很漂亮。上下满意,很能团结人,情商不低。

为此,朱元璋 把他送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嘱咐表兄弟二人互相扶持,同享富贵。

朱元璋看人很准,可惜他看孙子不准,以为朱允炆特别孝顺就会做皇帝;看儿子也不准,以为朱棣似他,会重亲情。朱允炆继位之后,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重用了总爱倡导“忠孝治国”的儒家大儒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三个人。掌权不及三个月,既未有“收获民心”之政,也未有“立威在外”的军事行动。以为既然坐上了大位,天然地就会有权威。

于是,朱允炆悍然宣布“削藩”。

削藩就削藩呗,也是应有之举,古者有作为的皇帝都会某种程度地削藩。可惜朱允炆和他的班子政治谋略不行,搞出了人命。湘献王朱柏被逼自焚。还有四位藩王被废为庶人。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之多,封了朱家藩王有25家,25家藩王散布全国,领兵带将各各占据交道要道,军国重地。

湘献王自焚,25家藩王,家家自危,悲愤莫名,

朱允炆动作太大了,树敌太多了。

燕王朱棣是老政治家了,懂人性,懂政治,看明白了朱允炆犯了朱家子孙众怒。

于是,起兵反!

再来说说朱元璋老臣们的后代他们会怎么想。比如徐达的后代徐增寿,徐辉祖,汤和的后代,这两个人是朱元璋时代得了“善终”的两个大功臣。

其他人没有证据不说,徐增寿是证据确凿的朱棣间谍。

徐增寿的大姐是朱棣的正妃,朱允炆曾经当面问徐增寿:“朱棣反否?”

徐增寿说:“燕王和先帝同气,富贵已极,怎么会反呢?”

然而话说不久,朱允炆就逮到了徐增寿向朱棣通报南京城中军事部署的证据,朱允炆亲自持剑斩杀了徐增寿。

李隆基也算功臣之后啊!

这些功臣之后,眼见了朱允炆大刀阔斧削藩,亲手持剑杀戮功臣之后,不给人留一点活路,事实告诉他们:大唱施行“儒家仁政”的朱允炆其实比朱元璋还狠,还要疯狂,你让他们作何感想?

反!他们也许不敢 ,也没有那个能力和实力。

但是朱棣反了,他们乐见其成,袖手旁观,坐观虎斗,应该是正常人的正常选择的。

如果朱棣派人偷偷找了他们,让他们暗中“助一臂之力”呢?等于给他们一个两边下注的机会,傻子才会拒绝吧!

先是朱元璋老臣耿炳文,曾经屡次打败张士诚,最后以他为主剿灭了张士诚的耿炳文;曾经横扫大同和陕西打败李思齐和张思道的耿炳文;曾经南征到云南,北伐到捕鱼儿海的耿炳文;与徐达同列第一等功臣的耿炳文。

在耿炳文南征北战时代,朱棣只是一个“随军练习生”的耿炳文 。

这个耿炳文受朱允炆命令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伐燕王朱棣。两军甫一接触,耿炳文大败。败则败呗,耿炳文的部将张保还投降了朱棣。张保到了朱棣阵营,竹筒子倒豆子,把他朱允炆军的一切情报都报告给了朱棣。

接下来吊诡的是朱棣把张保放了回去,耿炳文也没有把张保怎么的,任由张保在明军中大肆宣扬燕军的兵强马壮以及雄县和莫州惨败的景象,明军军心大乱。

耿炳文借势“又败逃”,把土地和人民留给了朱棣,死伤军人无数。

这事情,细想想有点意思。

只是后来朱棣当政,所有的事情都任由他去说 ,历史书上写的是耿炳文之败全是因为朱棣英明神武罢了,后来朱棣登基第二年也就杀了耿炳文。

纵观李景隆一生所为,他是一个“聪明人”,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后来在朱棣朝代,李景隆官拜百官之首。李景隆为了不做耿炳文第二,仗势四处“欺男霸女”,“抢占民田”,“欺负官僚”。其实是自辱名声,故意惹得“官怨民愤”,失去了造反的能力,失去了政治影响力,终于得以“颐养天年”,富贵一生,福荫子孙。

何其有本事也!

一个人打胜仗不容易,但“恰到好处”地打败仗更不容易。李景隆的每次败仗都恰到好处。

第一次围攻北平城,其时城内空虚,朱棣去了大宁搬取“朵颜三卫”救兵。本来明军先锋瞿能领着千余将士马上就要攻进北平城的张掖门了,李景隆下令“罢兵”。理由是不能“孤军深入”。

其时,李景隆手中有五十万大军,反而疼惜瞿能“孤军深入”,夫复何言。

两个月后,朱棣满血归来,在大兴附近的郑村坝和明军遭遇。朱允炆又来了神助攻,下旨嘱咐李景隆说:“不要让朕负杀叔父之名!”

瞿能父子三人都是当时名将,很能打的,左冲右突,明军也倍众于燕军,燕军莫之能当 ,已成了“明军合围燕军” 之势。

奈何李景隆手持“不准伤了朱棣”的圣旨,再加上两军中都忽然发生了怪事:

先是朱棣所骑战马三次无缘无故倒毙,宝剑自动断裂,只得屡次换马换剑,一帮子人忙成一团,耽误了功夫。

瞿能见状,以为有机可乘,舍弃了歼灭燕军主力的机会,率军合围朱棣,意图活擒朱棣。眼看得手,朱棣周围亲兵已经被砍杀了几百人了。

其时,战场在沱沱河上,沱沱河上多旋风。忽然,一股风吹来,李景隆的帅旗迎风而断,李景隆带头大喊,“旗断了。”明军万众闻声回首,人人大惊。

说巧真巧,此时朱棣最能打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带着千余重骑兵狂奔而来,一个猛冲,明军大败,李景隆跑得最快。辎重牛马士兵全都不要,只有一个字,“跑”。

瞿能无法,只得保护主帅李景隆去了。

此仗有点意思不?

也不知道是李景隆口才好,还是朱允炆脑子笨,或者是朱允炆身边有人有办法有能力替李景隆开脱。

李景隆几乎单身败回南京之后,不仅无罪,朱允炆还认为李景隆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权柄不够大”!于是又给了他“专征伐”之权。

然后,李景隆又做了一次“运输大队长”。

这一次也有郭宁妃的二弟,朱元璋的老战将老功臣兼凤阳人郭兴的小弟,打过陈友谅、张士诚,转战全国,大小百余战,曾经担任过朱元璋身边宿卫的武定侯郭英跟随李景隆打先锋。

然而,如此能打的郭英和李景隆还是不可避免地失败了,给朱棣送去了大批的辎重兵马。

最后,就是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了。

我说明白李景隆为什么如此不堪了吗?

我说明白耿炳文和郭英为什么如此作战不堪了吗?

谢谢阅读莫忘点赞。

标签: 靖难之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