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爱百科 136 0

这句话是耿炳文被任命为征燕大将军时,出征前,朱允炆对他说的。朱允炆有朱元璋的狡诈,但没有朱元璋的老辣。如果你能正确理解“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就会知道靖难之役的结果不会被改写。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一、“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真正的含义大明朝初期,本来国泰民安,不过,那都是由朱元璋在撑着。元末天下大乱,蒙元撤回草原,这个时候,朱元璋确实需要封些藩王来稳定天下大局。藩王驻守一方,有自己的军队,在维护北方、西南等边疆稳定上起到了正面作用。但长此下去,藩王割据一定会影响到朝廷。这个中国历史上无法改变的轮回估计明朝也躲不过。朱元璋封了二十五个藩王,其中一个是孙子,其他都是儿子。燕王朱棣就是这些藩王势力最大的一个。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就感受到了这些藩王的威胁。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行动。不过,这朱允炆对于这些叔叔们,并不是想赶尽杀绝,而是想剥夺权利。如果剥夺权利的过程中发生了冲突,也请不要让皇帝自己动手。他不想背负对叔叔们骨肉相残的骂名。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耿炳文出征前,朱允炆给了 “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的嘱托。要知道朱棣和其他藩王不同的是,他起兵反了。虽然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但这性质可是叛逆之罪,至少要夷三族的。那就是说,朱棣必须死。但杀叔的骂名皇帝不背,谁来背?这个锅谁都背不起?所以作为臣子们来说,就要认真揣测皇上的意思了。历来皇族内斗,臣子遭殃,替主人出头的人,打输了株连九族,打赢了置主人于不义!横竖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所以,耿炳文接了这条命令之后,就注定他无法独善其身了。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二、其实朱允炆惨败并不是毁在这一句话上首先,朱允炆锐意削藩,朱棣可不是第一个。当初,齐泰认为应该从燕王朱棣开始动手,他势力最大,干掉他,其他人都老实了。但黄子澄认为太冒险了,应该先从容易的开始,先铲除了燕王的羽翼,最后他也就没什么力量抗衡了。朱允炆走了着臭棋,从周王朱橚开始下手了。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其实,朱允炆还真是没有杀这些叔叔们,周王朱橚被从开封抓到南京,被贬到云南,又抓回南京囚禁。没过多久,齐王朱榑也来陪朱橚了。代王朱桂和岷王朱楩也被贬为庶人。除了湘王朱柏是个倔脾气,不愿受辱,引火自焚之外,其他的叔叔不但没有被朱允炆杀掉,后来还被朱棣恢复了王位。从而可见,朱允炆不是说说而已,你要是给他把一个活着的朱棣抓回来,他还真下不了手。“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个最高指示就是让朱棣死在战场上。就像湘王朱柏因印钞案,自行了断,朱允炆也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一样。朱棣死在战场上,一到达了皇帝的目的,二又不是皇帝下令所杀,本来应该是最好的结局,耿炳文是大明的老臣了,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有人说明军败在因为这句话不敢对朱棣下手,才造成朱棣的多次逃生、反败为胜,其实是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三、朱允炆是败在战术上,靖难之役不会改写。本来朱允炆讨伐朱棣,是皇帝讨伐叛臣,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算是帝师了,皇帝乳臭未干,驾驭这个天下的能力还远远不足。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这几位大儒就是朝廷大政方针的主要策划者。预期说“大儒”,不如说“腐儒”。朱允炆的“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句名言怎么可以公开说呢?大家心知肚明,但你说出来年轻人会想多了。朱棣装病,请皇帝放在南京做质子的儿子回来,朱允炆还真答应了,这都什么关头了,儒生怎么想的?难道非得想宋襄公一样,等对手准备好了才能进攻,否则就不仁义了?朱允炆在削藩之时,瞻前顾后,坐失良机,给了朱棣造反的机会。初战失利,就换掉老将耿炳文。让这个防御战专家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最臭的一招棋,是方孝孺说给朱允炆的那段话:即事不济,当死社稷。眼看南京不保,这帮儒生满口仁义道德,要皇帝坚守,如果受不住,应当以死酬志!后来,这帮儒生推荐的“帝国新秀”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皇帝也放弃了南撤计划,自焚在南京城中。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从头到尾,朱允炆几乎没有一个节点能占据主动的,天下也不是方孝孺式“诛十族都不投降”的忠诚所能守住的。朱允炆削藩没有错,战略上本有主动,但战术上一败涂地。

假如朱允炆没说出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那么靖难之役的结果有可能改写吗?

朱允炆以及他的儒生团队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主导了大明帝国的朝廷。“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本身不会对明军的军事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背后反映的是这个团队迂腐不化的理念和拙劣不堪的技术。

标签: 靖难之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