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通过哪次战役,消灭了明军在东北的大部,奠定了前清建都的基础?如何评价?

爱百科 120 0

是萨尔浒之战,因为它决定了前清的生死存亡。

正如乾隆所说,此“一战而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辽阳,王基开,帝业定”。

战役的背景和原因东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是女真人,今天辽宁东北部直到黑龙江流域都是他们分散活动的区域,分为建州、海西和东海三大部,三大部各自又分为若干小部落,建州女真分五部(苏克素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和长白山三部(讷殷部、珠舍里部、鸭绿江部);海西女真分四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和乌拉部;东海(女真)主要也有三部:窝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长期处在各部“互不相统属”,“皆称王争长”的英雄时代。

努尔哈赤就是建州苏克素护河部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于赫图阿拉(今新宾老城),祖父觉昌安(也称叫场)是建州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也称塔失)是建州左卫指挥,母亲厄墨乞是建州右卫都督王杲的孙女,可见他出身女真贵族家庭,从小受争雄建业思想的熏陶。

努尔哈赤通过哪次战役,消灭了明军在东北的大部,奠定了前清建都的基础?如何评价?

明万历十一年(1583),王杲之子阿台在古勒城举兵反明,被明军包围。在建州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诱降下,古勒城被攻破。当时觉昌安和塔克世都在城中,也在混乱中被杀。这一年努尔哈赤25岁,他把父、祖遇难的账先算在尼堪外兰头上,以报仇的名义拉起队伍,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行动。他英勇顽强,又足智多谋,越战越强,经过三十几年的拼搏,终于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大部和东海女真的大部都统一到了自己的麾下。同时进行内部建设,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认为自己“帝业已成”,便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历史上称这个政权为后金。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努尔哈赤一直是小心谨慎地对明廷表示恭顺,在他征伐各个小部落的初期,没有引起明廷的重视,后期,他征服海西女真四部时,明廷进行了干涉。

在这种形势下,明廷必然要岀重拳给后金一次毁灭性打击,一场生死决战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决战萨尔浒双方都下定决心要决战一场,明朝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集中了优势兵力,而且,也是把精锐都投入进来了,像川兵、浙兵都是以顽强著称的部队,特别惯于山地作战。把名将都用上了,像杜松、刘铤,都是身经数百战、军功卓著的著名勇将。

如此大张旗鼓,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一举彻底消灭后金势力,以绝后患,用明朝官员的话说,是要“犁庭扫穴”,一下子端了后金的老窝,把这个新生的反叛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努尔哈赤通过哪次战役,消灭了明军在东北的大部,奠定了前清建都的基础?如何评价?

后金战前准备也很充分,正是锐不可当!特别是对敌方的动静、意图都摸得清清楚楚,充分认识到对自己来说,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决战,当然也是倾全力要把来敌消灭在国门之外。

所以,从备战情况可以想见这次战役之重要和激烈程度,对明与后金都是一次关键性的决战。

从战前准备情况还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的准备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敌方有多少兵力?战场自然环境如何?都不清楚。像兵力,明朝将官都只是大概地知道后金有八旗军,按编制也就是五六万人。直到仗打完了,杨镐才听阵上人说,看见后金有10万人之多。准备是盲目的,指挥、部署也必然就是盲目的。相反,后金却很注重搜集情报,明军的所有情况都在努尔哈赤的掌握之中,以至“兵未发,而师期先泄,建州得预为备”。

努尔哈赤可是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后劲大胜,明政府战败,损失惨重。

评价萨尔浒之战,决定了明与后金对峙局面的确定。

战前,后金虽然公开反明,但每一举动都还很谨慎,还试探着来。战后,后金就无所忌惮了。而后逐步进占了辽沈地区,向山海关逼进。

所以说,这是清朝兴起过程中的一次关键战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萨尔浒大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