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爱百科 149 0

谢邀。咸丰时代,满清的政治格局形成一方是慈禧与奕訢领导的帝胤贵族,另一方是以肃顺为首的的宗室贵族;前者是君权的化身,后者是相权的代表。两大集团最激烈的争斗,便是咸丰帝回銮事件。我认为咸丰皇帝这样做,是权力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恭亲王,体现了咸丰皇帝高超的政治智慧。

一、咸丰皇帝和恭亲王的兄弟感情不容置疑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詝(咸丰皇帝)十岁时,由于生母33岁钮祜禄氏皇后过世,奕詝受静贵妃抚育。静贵妃生有三个儿子: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訢。奕纲和奕继已死,静贵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比奕詝小一岁。静贵妃便将失去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抚育。

奕詝孝敬静贵妃如同生母,孝顺乖巧;视奕訢如同胞弟,年龄相近关系密切,兄弟感情稳定。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道光帝行乐图》是晚清宫廷画师创作的中国画。此图为宫廷画师所绘,代表了晚清的宫廷绘画风格。此图描绘的是清道光皇帝与众皇子、公主欢聚行乐的情景,场景当为圆明园。

画中的道光皇帝气度优雅,手持鼻烟壶,坐于“澄心正性”亭中,慈祥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玩耍。“芳润轩”亭中坐着的皇四子奕詝则是后来的咸丰皇帝,皇六子奕訢则是后来精于洋务的恭亲王,他们当时正在父亲的注视下读书。正在放风筝的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尚还年幼,其中皇七子奕譞正是后来宣统皇帝溥仪的爷爷。而画中的两位公主,一为寿安固伦公主,道光皇帝的第四女,一为寿恩固伦公主,道光帝的第六女。

二、咸丰皇帝遵循道光皇帝的重托善待皇族兄弟恭亲王

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宣召大臣示朱笔,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恭”字就是暗示“兄友弟恭”的古训。咸丰皇帝遵循父亲的指示,一直善待信任恭亲王。恭亲王也是全力辅助同父异母的皇帝哥哥。

咸丰皇帝登基后,恭亲王奕訢确实受到了重用,皇帝首先将位于北京什刹海西岸的原乾隆朝重臣和珅的府邸赐给了他(这就是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北京著名旅游景点恭王府)。然后,恭亲王又多次代替、代表咸丰皇帝举行各种祭礼。

尤其是,咸丰三年,恭亲王被授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就是进入军机处。这样,当时也不过才21岁的恭亲王奕訢就进入了清皇朝的最高层政治中心。咸丰帝居然命令恭亲王进入军机处,这不但是极大的恩典、极高的信任,而且也是极其大胆地打破了清朝的旧制。而且他既然是以亲王身份进入军机处,当然就是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从此以后,清廷的首席军机大臣就大多为皇室宗亲,如恭亲王奕訢,以及后来的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等担任。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恭亲王奕訢

三、咸丰皇帝破格重用爱新觉罗·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侄。两人同为爱新觉罗后代,是非常远的亲戚关系,但肃顺的爵位是皇族中最低等的,是“闲散宗室”,而恭亲王是和硕亲王的爵位,是除了皇帝以外,最高的爵位了。

爱新觉罗·肃顺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咸丰帝即位,擢内阁学士,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肃顺秉政后接连兴起几个大狱,如议约违旨案,顺天乡试舞弊案和户部宝钞处贪污案等,意在整顿吏治、抑制腐败;在整顿内政同时,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肃顺重用汉人和湘军将领,对西方列强则持强硬态度。肃顺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爱新觉罗·肃顺

四、恭亲王的君权集团和肃顺的相权集团的形成和对立

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打破祖制,召恭亲王奕入军机行走,至咸丰五年康慈皇后丧仪事件恭亲王奕被逐出军机,两年中奕一直为首席军机大臣,参与中央枢密。而此时肃顺尚未被咸丰帝所重用。

咸丰五年,肃顺不断被咸丰帝破格提拔,授予大权,至咸丰十年八月逃往热河,这期间肃顺权倾朝野,无人能比。而此时恭亲王奕几乎赋闲在家。

两大集团最大的政治分歧是在对外关系上。肃顺的相权集团对外采取强硬态度。如肃顺在中俄《瑷珲条约》谈判过程中毫不惧怕俄国人的威胁,维护了民族尊严。这和咸丰皇帝的的政治理念一致。而恭亲王的君权集团对外采取妥协和谈态度,也是恭亲王被咸丰皇帝冷淡的重要原因。

综上不难看出分别以肃顺、奕䜣为核心的两大政治集团应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奕䜣奉命留守,肃顺尊旨随扈后逐渐形成,其组成成员也以各自的利害关系分别围绕于肃顺或者奕䜣的周围,使这种权力对峙最终形成。

真正使肃顺与恭亲王奕䜣的矛盾摩擦升级为不可调和的权力之争,是在咸丰帝北狩热河之后。咸丰北逃,留下恭亲王奕䜣议和。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君权集团和以肃顺为首的相权集团逐渐形成并对立。两大集团最激烈的争斗,便是咸丰帝回銮事件。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五、咸丰皇帝热河避暑山庄的回銮和改变回銮的过程

1、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

1960年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清廷派奕訢为全权大臣议和,商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后,时刻关注京师的消息。在英、法议和退兵之后,咸丰帝一度有回銮的打算,但是不久就打消了这一念头,此后咸丰帝又几次改变回銮的旨意。

咸丰帝八月初八日(1860年9月22日)北狩,到达热河八天之后,在奕䜣等的奏折上朱批:“著俟抚局已成,不致别生枝节,即加紧弛奏,以便回銮,慎之!密之!”

这时,咸丰是有回銮打算的。九月六日,咸丰帝在廷寄中又明确表示“此时天气尚未严寒,该夷如能早退,朕即可回銮,以定人心。”表示想趁冬天到来前回京。九月十八日,廷寄中口气仍然未变,“一俟该夷兵退,不再反复,朕即可回銮。”

咸丰帝一再表示要回銮,但九月二十九日,奕䜣、桂良、文祥、胜保四位王大臣上奏,请求咸丰帝定下回銮日期时,咸丰帝却又犹豫不决了,批示“此时尚早”。

十月一日,恭亲王奕䜣及留京全体王大臣上奏,恳请回銮。咸丰帝却发下上谕:“谕内阁:本年天气渐届严寒,朕拟暂缓回銮,俟明岁再降谕旨。”并同时发下由相权集团代拟的说明不回銮理由的廷寄。

在并不长的时间内,咸丰帝的决定转变如此之大,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君权集团认为是肃顺为首的相权集团的负面影响,理由是成立的。

回銮之争实质是权力之争。相权集团反对回銮固然原因种种,但主要的一条是远离京师,便于对咸丰帝的影响甚至控制。君权集团识破了相权集团的用心,因此坚决主张咸丰帝尽快回銮。这是两大集团正面冲突的开始。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咸丰皇帝

六、咸丰皇帝为何不让恭亲王来到热河的原因

自咸丰五年以后,恭六退而肃六进,而且恭亲王犯下“礼仪疏略”之过时,肃顺正好任礼部侍郎。肃顺心里明白,自己是踩着恭亲王的肩膀上位的。万一咸丰顾念旧情,重新重用恭亲王,那么疏不间亲,肃顺势必要屈居恭王之下,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肃顺只有不遗余力地排挤恭亲王,才能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权位。

自从咸丰帝到达承德热河之后,肃顺与咸丰帝的关系更为接近,随侍左右。此时咸丰帝身体逐渐变坏,肃顺为了保证咸丰帝去世后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动,除极力劝说咸丰帝留在热河外,必须制止恭亲王来热河。

恭亲王奕訢与文祥等人见咸丰帝迟迟不回北京,而且热河还不时传来皇帝病重的消息,十分紧张。他上奏去热河请安,要求直接与咸丰帝见面,以打破肃顺的封锁。

在1861年3月,恭亲王奕訢奏请前来热河看望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批复中写道:“朕与恭亲王自去秋别后,倏经半截有余,时思握手面谈,稍慰仅念。惟朕近日身体违和,咳嗽未止,红痰尚有时而见,总宜静摄,庶期火不上炎。朕与汝棣萼情联,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与病体未宜!况诸事妥协,尚无面谕之处,统俟今岁回銮后,再行详细面陈。着不必赴行在!特谕。”大意是,你我从去年秋天分别已有半年多,经常想念你,我现在生了病,你来看我,两兄弟回忆往事,动了感情,反而有碍养病。反正现在和议已成,我也没有什么指示需要当面讲的,不如今年回京城后,再详细面谈吧,你不必来热河了。

从这个批复可以看到咸丰皇帝对恭亲王的兄弟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恭亲王来到肃顺控制热河是有一定的政治风险,对肃顺集团是不完全信任的。这一点从咸丰的遗嘱中可以看到。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热河行宫

七、咸丰皇帝的遗嘱为恭亲王回到权力中心铺平了道路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做出三个决定: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三是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其后葬于清东陵定陵。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同道堂”章:高8厘米 ,长2厘米,宽2厘米,寿山石,白文篆刻。

“御赏”章:高5厘米,长2厘米,宽1厘米,田黄石,朱文篆刻。

咸丰临终前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懿贵妃,并颁诏说,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 。

咸丰皇帝知道他儿子只是个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屁孩,所以事先给他选好了八个顾命大臣,以他平日里深为信赖的爱臣肃顺为首。但对肃顺等人的信任是建立在他还活着的基础之上,咸丰皇帝想,如果他去了,保不准今天的肃顺就是下一个“鳌拜”,必须做到权力制衡。

咸丰皇帝在热河得了重病,为何不允许恭亲王见最后一面?

“御赏”和“同道堂”章的诏书

于是,咸丰皇帝用“御赏”、“同道堂”两印来制衡肃顺的野心,也打通了恭亲王联手慈禧太后之路。

无论怎样,从恭亲王奕䜣的立场上来看,咸丰皇帝临终都未见上一面,自然是肃顺挑拨离间所致。恭亲王奕䜣和肃顺之间本已没什么好感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矛盾进一步升级。到咸丰帝驾崩,恭亲王奕䜣未列辅政八大臣,排除于权力中心之外,矛盾最终被激化。

公元1861年11月2日,恭亲王与慈禧太后联合,对肃顺集团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实际权力。

标签: 咸丰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