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洋三杰之一且位居其首,王士珍为何在北洋政府露脸不多?

爱百科 178 0

北洋三杰,王世珍为福将、段祺瑞为重将、冯国璋为主将,三杰因性情各不相同,世人呼之为北洋“龙、虎、豹。”

袁世凯之后,“虎、豹”两位分别统御皖系、直系,风云争雄,留下了不少时代佳话,诸如三造共和之类。唯独居三杰之首的王世珍,时而登场主持大计,时而隐退乡里不见其踪,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

为何会如此呢?

作为北洋三杰之一且位居其首,王士珍为何在北洋政府露脸不多?

王世珍彻底隐退后,曾花40万两白银,在家乡正定修建了居所和祠堂。他那大宅院中挂着的几副对联就是最好的回答。

先来看挂在厢房里的王世珍亲笔对子——

“富贵如云时过也,衣食是我每惜之。”

接着看后院“三不堂”里的对子——

“困中求志富中求德禅中求己,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最后看德威堂那副别人称赞他的对子——

“韬略一生才当管乐,清高万古物有羽毛。”

第一副对子朴素至真,王世珍不是恋权贪富贵之人,俗世纷扰,所求甚陋,不过衣食也,这种世外的境界是北洋虎、豹没有的,说到底王世珍有隐士之心;第二副对子就耐人寻味了,也很经典,一生德行操守说得很透,王世珍有所求、终不愧的风骨都在其中;第三副对子虽是他人的溢美辞,但也是中肯的,王世珍是个清高,极爱惜羽毛的人。

整体是这样一个人,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久居乱世风云台,因为有违其心、其志、其操守。

作为北洋三杰之一且位居其首,王士珍为何在北洋政府露脸不多?

王世珍祖籍山西,明代迁至河北正定牛家庄,几代都是书香之家。只是到了王世珍这一代的时候,家族中的叔、父死得早,家境因此很贫寒。但因为书香传统在,王家人还是咬牙将王世珍送入了私塾,这给他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底子。

看王世珍存世不多的老照片,此人浑身都是儒者书生气,其实他从军很早。15岁时即被正定总兵叶志超招去当了勤务兵,17岁时考入学兵队,后来便随军进驻到了山海关。

说到王世珍进北洋圈子,这里还有个著名的轶事。他原名不叫王世珍,是冒名顶替一个叫王世珍的同乡进的天津武备学堂。哪知道,风云变迁,常人难料,多年后,假的王世珍一飞冲天,真的王世珍却沉寂在了乡里。

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听信老友荫昌的大力推荐,于是招来王世珍,并委以重任。

从此,王世珍成了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几乎参与了袁世凯主导的一切大事,诸如镇压山东义和团、封堵黄河决口之类。

历史中最快意的风云事,莫过于伯乐风云崛起,千里马纵横驰骋。袁世凯和王世珍就是这样,此后的岁月,袁世凯是一步步踏入风云巅峰,王世珍跟着才华尽撒,水涨船高。

1905年,袁世凯新军在河间举行秋操,慈禧见到了王世珍,北洋之龙名不虚传,因为对王世珍大加赞赏,慈禧竟下意识地感慨出了这么一句话:“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子多好呀!”得知王母含辛茹苦后,慈禧二话没说,直接把王世珍的母亲封为了“诰命一品夫人。”

因为这个,袁世凯对王世珍越发倚重,每有大事必垂询。

说王世珍为北洋之龙,还有一层世人少知的涵义,王世珍一度被袁世凯视为“龙目”,凡重大文稿,必须经王世珍过目酌定,袁世凯方能安心。

光绪、慈禧相继过世后,袁世凯遭到摄政王载沣的打压,险些丧命,只得避退洹上。王世珍一生追求不愧天地人心,其实就是忠诚。袁世凯隐去后,出于对主公的忠诚,他多次申请开缺,一表忠诚,二避嫌疑。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很快复出,复出后的第一个请奏就是让王世珍襄办湖北军务。之后袁世凯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更是任命王世珍为陆军大臣。

作为北洋三杰之一且位居其首,王士珍为何在北洋政府露脸不多?

但苛求不愧天地人心的王世珍在随后陷入了左右为难,他既效忠袁世凯,更效忠清廷。

两者必取其一时,这位传统君子还能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隐退。

因此,溥仪退位前后,他是竭力为清王室争取优待条件,之后便辞官退居回了正定老家。

袁世凯称帝失败,含恨而亡后,北洋军阀进入纷争时代,北京政坛是走马灯是地换人,王世珍虽然一度出任过民国总理,但始终不显山不露水,只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因为如此乱世有违他隐士之心,有违他内心对传统忠诚的坚守。

严格意义上,王世珍算不上乱世的悲剧,但乱世的尘埃还是埋没了这条北洋龙,又或者说,他是因为操守、心智,自己埋没了自己。

北洋龙,应为盛世龙。

乱世,只能潜入乡渊。

标签: 北洋政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