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爱百科 147 0

松坡将军蔡锷在政治上颇有一套,今天我们便来看看蔡锷的领导才能有多优秀。

1911年,蔡锷所率领的重九起义军进驻昆明,并于五华山两级师范学院召开会议,宣布“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在万众瞩目中,登上演讲台,成为了云南军都督。

很多事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如今的蔡锷已当家做主,但麻烦却接踵而至。当时的云南开发度不足,财政方面相当贫乏。一直以来,云南地区的支出都是靠国家财政帮衬的。在蔡锷上台时,云南每年财政支出大约为六百万两。然而,云南一整年的赋税收入,仅为支出的一半——三百万两。作为地方的最高领导,蔡锷这才感到当家方面的艰辛。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三百万的大窟窿,该靠什么方式来填满呢?

蔡锷虽然为云南带来了新气象,但他却没有三头六臂,解决不了财政方面的窘境。蔡锷最先想到的办法,仍是让中央帮扶,于是,他便向中央申请拨款。

1911年十二月,蔡锷起草了《为云南财政支绌请拨款协济及借款兴办实业呈答总统文》,内容为:

“查前清宣统三四年预算案,云南岁出年约需库平银六百余万两,地方行政经费尚不在内,而本省岁入不过三百万两,故每年除由部库拨款各省协济一百六十万余外,尚不敷一百余万。”

这是云南之前的情况,可这套惯例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去年刚刚闹了革命,推翻的不是其他,正是负责拨款的满清政府。如今连“部库”都没了,这笔钱该找谁要呢?

“自去岁起义,协款骤停,呼吁既已无门,应付将穷于术,而内戢匪乱,外固国防,加以援蜀协黔,在在需款。”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此情此景,怎一个穷字了得,蔡锷该如何应对呢?

蔡锷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年轻,有些地方无法考虑周全。经过深思熟虑后,蔡锷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以身作则,继续革命!

1912年1月,蔡锷已经当了一个月的云南都督,但他却没有半点志得意满的感觉。当一方领导,本质上也是一种工作,也要领取酬劳。换做其他人当了都督后,就该为自己挂红了,可蔡锷却没有这么做。

蔡锷继续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以身作则,拿自己开刀,筹措财政经费:

“吾滇自反正以来,整理内治,扩张军备,经费骤减,入不敷出,深恐财政支绌,不足以促政治之进,则唯有约我同人,酌减经费,以期略纾民困,渐裕饷源。”

自从云南“反正”之后,蔡锷就致力于整顿内政、购置军备,以至于财政状况急转直下。为了让财政不会落到捉襟见肘的地步,所以蔡锷只能要求各位同僚,开源节流,用省下来的这笔钱解决民生问题。

蔡锷说的比较委婉,放到现在来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财政要从领导的工资里抠出来。这里出现了两个字,让云南都督府的干部们大为欣慰,那便是“酌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所谓“酌”,就是酌情。

只要谈起感情,减少的工资便是九牛一毛。每个人都觉得,蔡锷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最后发下来的工资虽然有所减少,但大体还是说得过去的。没想到,“酌减”具体落实起来,着实让一众将帅心惊肉跳。蔡锷制定的减薪计划,覆盖了各个级别的干部。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级别越大的,减薪的幅度越大。级别较小的,减薪的幅度也小。像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军官,如排长司务长,他们的薪资不增不减。至于士兵和班长,这些是基层的支柱,更是减不得。蔡锷的减薪,主要是针对那些级别高的军官的:

上等正都督,在“酌减”之前每个月的薪俸是六百两银子,经“酌减”之后变成了一百二十两,降低百分之八十。上等副都督,本来的工资是四百两,同样减低至一百二十两,和正都督的薪水画了等号,但降幅却仅有百分之七十。上等协都督,“酌减”之后的工资为一百两,原本的工资为二百五十两。至于中等、次等的,本来薪俸就不算高,所以降幅也不大。例如正都尉本来的薪俸是二百两,“酌减”之后变成了八十两,仅降低了百分之六十。次等协校尉,本来的工资为二十两,仅“酌减”了四两。

蔡锷品质高尚不假,但从减薪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此前的清朝都督有多贪婪。财政上云南都督府已捉襟见肘,可从前的高官却自己享受着高额薪水,任由地方财政出现巨大漏洞。除此之外,基层干部的薪俸低得离谱,次等协校尉的工资竟然只是正都督的三十分之一!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待遇上的含金量又何曾有人计算过?都督出门在外,不论是衣食住行都不用花钱,连他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能享受到惠利。相反,越是基层的干部,越要靠薪俸去养家糊口。所以,加上待遇之后,高官与基层干部享受到的待遇差远不止三十倍。

从古至今,不少行业都出现过减薪的情况。毕竟,经济这东西谁也拿捏不准,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就只能上下一心开源节流。蔡锷的减薪,先拿自己开刀。他是云南的一把手,所以他减得最多。下面的二把手、三把手即便颇有微辞,也不敢忤逆。

一把手都已做出表率了,自己还有什么可含糊的?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蔡锷是聪明的,他并没有动底层干部的利益。“弁护目并匠夫,饷银仍照旧章支发。”蔡锷所针对的,是高官、中官。没有品级的公职人员,本来就享受不到太高的薪俸待遇,倘若工资革命时把他们也算在内了,这不是又回到压迫的旧时代了吗?革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云南官员上下一心地支持蔡锷的革命行动,但暗地里叫苦不迭是肯定的。只不过,他们没想到这次的减薪还是一次阶段性的革命,等待着他们的“厄运”尚未停止。1912年六月,蔡锷的减薪新规又颁布下来:

“现因国事多艰,再加裁减,凡政军学警各界,除分认爱国公债外,其原薪六十元以上者,均减为六十元;以下递减,惟目并暂仍其旧。”

不得不说,蔡锷对自己真狠。这次减薪,蔡锷的工资水平从一百二十两骤减到六十两。放在以前,六十两顶多相当于中官待遇。

在那个人人都喊着革命口号的年代,蔡锷真可谓是行走在革命事业最前沿的先驱者。在当时,社会各界的收入都不高,除了一些商人能够获得暴利在外,包括医生、教师在内的各界人士工资水平都很普通。倘若当时社会各界的收入都很高,像现在一样大学教授每个月能拿到上万,医院的主刀大夫年薪几十万,而公务员的工资又徘徊在两三千元上下,这种情况必须给公务员涨涨薪水。

但蔡锷生活的年代,社会各界的收入都不高,偏偏官僚们拿着令人咋舌的高薪,这就有点离谱了。所以说,蔡锷的工资革命,还是颇有远见卓识的。若将云南比作一个集团或企业,这家企业在经营方面不当,每年都有大量亏空。然而,从CEO到经理,每个人都拿着天价年薪,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样的企业,仍要向国家索取扶持款,向客户叫苦不迭,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蔡锷的政治手腕非常简单,就是以身作则。自己做到了,才会要求别人去做。包括减薪在内,蔡锷制定的规定都非常简单。

第一,禁止请客送礼,杜绝吃请和贿赂的情况;

第二,兼差人员概不得兼薪(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被借调到其他部门的公职人员只能领取到一份工资,不得兼领两份工资);

第三,禁止收受贿赂或贪污公款;

第四,禁止侵吞饷银;

第五,不得挪取教育经费。

瞧瞧,蔡锷所指定的这些“新规定”,放到现在看来相当简陋,有不少待补充的地方。即便在当时看来,这也只是没什么新意的“平常举措”。

既是如此,为什么蔡锷还能做得这般出色呢?

关键仍在以身作则。再完美的举措,没人去执行,也是白纸一张,没有效力。越是平常的举措,只要有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让政令上行下效,那便能取得不错的收效。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地方都督,蔡锷在带头表率这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公费所入,衣食而外,一以佐军,不欲使家有盈余。”

受到蔡锷的感召,当时的云南政治清明,干部皆以廉洁作为风尚。

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这一点蔡锷值得后人学习

即便是现在看来,蔡锷的领导方针也有颇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什么是好领导?以身作则就是好领导,若制定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去执行,还能约束谁呢?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蔡锷》、《为云南财政支绌请拨款协济及借款兴办实业呈答总统文》】

标签: 蔡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