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爱百科 176 0

十五世纪末欧洲的势力开始向海外扩张,先是探险与发现;后是通商与殖民,于是“欧化”成了近代世界的一个象征。

新航路与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历史开了崭新的一页,但为何欧洲人要航向海洋呢?

动机不外乎是宗教、经济与知识技术三点。 经济方面,欧洲资源并不匮乏,但是一些香料(丁香、肉桂、豆蔻)与奢侈品(丝织、宝石)仍须仰赖东方进口。

十五世纪以后欧洲本因黑死病造成的经济、人口衰退又见回升,所以对于进口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东西方的贸易向来掌握在阿拉伯商人手上,层层的剥削使售价昂贵,且贸易路途遥远,供应亦有受到战争而中断之虞,于是欧洲人遂兴起直接与东方贸易的念头。

宗教方面,向异域传教本就为基督宗教徒的抱负,传说有一祭司王名曰约翰,他在东方统治了一个繁荣的基督宗教国度。一来教徒受到传说激励,一来是穆斯林势力已被逐出伊比利亚半岛,所以欧洲人想要将基督宗教的势力进一步向海外推广。

然而空有宗教热诚仍不足够,幸而此时地理知识与航海技术已有显著之进步,地理知识方面,《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他将中国形容成一个遍地黄金的梦幻国度,为欧洲人心向。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寻金热促成的地理大发现法国人德伊将欧洲人与阿拉伯人的地理著作综合整理绘为一本《世界地图》,使十五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逐渐相信世界是圆的。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航海技术方面,因罗盘与天体观测仪的普及,航海者能够藉由天体方向测估位置,使之在茫茫大海中不致迷行。另外,此时的造船技术已知多桅多帆的应用,拥有巨大龙骨和利炮的远洋舰使欧洲人远航的续航力大增。

而在向外扩张的国家中葡萄牙居首位,原因在于葡萄牙的位置恰好在往非洲与美洲的起始点,并且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西班牙的闭锁使葡萄牙无法向陆地发展,加上葡萄牙本身的土地贫瘠,使之不得不转向海外扩张,于是大航海时代在葡萄牙的先行下展开了。

其先行者为王室的成员─亨利亲王,他坚信非洲南端有一通往印度的海峡,因此他以其资源设船厂、天文台、学校等相关机构,不断地派遣水手出海远航,虽其最后并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但仍有收获,如在西非的几内亚沿岸取得相当多的资源(奴隶、象牙、黄金)。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亨利亲王

一四八八年狄亚士终于航行到非洲的最南,当时他将该地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王约翰二世更名为“好望角”。

欧洲人越过了非洲最南端到了非洲东岸以后,海外扩张的速度就大为提高了,原因在于非洲东岸本就是贸易频繁的海上网路,阿拉伯商人与东亚诸国的的商旅常往来于此,但是阿拉伯商人不愿与欧洲分享此贸易专利,所以一四九八年达伽玛来到印度古里贸易时便受到当地穆斯林的阻挠,一五零零年达伽玛再度造访古里时双方甚至爆发冲突,最后葡萄牙人占了上风,东方航路大开,香料的价格因此跌到了只剩原价的五分之一。

葡萄牙人先后取得了卧亚、马六甲、澳门,几乎掌握了东方航路,可惜因为未得到也门亚丁所以无法完全控制印度洋的交通。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葡萄牙的扩张控制范围

一五八零年后葡萄牙与西班牙共戴腓力二世为君,反而与英国、荷兰变成敌对,一五八八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葡西海上霸权的地位就此易主。

继葡萄牙之后称霸的是西班牙,其贡献最大者为哥伦布,哥伦布认为沿大西洋西航可到达日本、中国、印度等东亚诸国,起初哥伦布把计划告诉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但约翰二世自组委员会研究后认为哥伦布所提的距离(三千海里)不正确,于是不肯赞助其西航计划,哥伦布遂转向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游说,他进一步阐述世界为圆球的论点,并以目前的东航路(一万五千海里)做比较,表示西航经济效益将更高。

一四九一年当卡斯提尔对哥拉纳德的战事胜利以后,女皇接纳了哥伦布大胆的计划。翌年,哥伦布率领三艘船只与近百名水手开始了西航,经过了七十天的航行,一行人登陆于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岛屿,由于低估了西航至亚洲的距离,哥伦布至死都以为自己已到达亚洲,后来的三次航行哥伦布一直在找寻梦想中的中国与印度。

直到一个意大利人亚美利哥在其与友人的书信中认为哥伦布所到之地应为一个新世界,之后他的书信被出版,一个地理学者为了纪念亚美利哥的发现,遂在论文中主张将新世界命名为亚美利加(即美洲),可是当初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的谬误仍流传至今。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确认比发现更加重要,所以新大陆以亚美利哥的名字来命名

自哥伦布第一次航行返欧后,葡萄牙与西班牙便起争端,因葡萄牙人也以为西班牙人到了亚洲,于是认为西班牙人入侵了他们的地盘,最后由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出面调停,双方协议:将位于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教皇子午线),以东归葡萄牙;以西归西班牙,双方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

因此西班牙得到南北美洲大部分的土地(巴西以外),葡萄牙则有非洲、亚洲殖民地(后来的菲律宾除外)。

美洲为新世界既为各方所承认后,欧人便有继续西航的念头,然而虽找到许多河口、海湾与巴拿马地峡,却始终未找到通达另一端的水路,直到一五二零年麦哲伦找到了大西洋的西南出口(后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到达一平静洋面,他将此称为太平洋,继续在太平洋西航后抵达菲律宾,麦哲伦虽战死于菲律宾土著之手,不过有一船终仍返国,完成了航行地球一周的创举,不仅证明世界为一圆球,也为西班牙取得菲律宾。

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

麦哲伦航程证明世界为一圆球

十六、十七世纪,整个墨西哥和南美洲均落入西班牙与葡萄牙手中。在白人势力未进入之前,美洲已有数个辉煌的文明,如瓜地马拉的印地安人、墨西哥的阿兹提克人与马雅人、秘鲁的印加人,后来他们被来自欧洲的征服者入侵,占据了土地和资源。

政治上,欧洲人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和咨议会,总督虽统领大权但亦非专断任意,因咨议会受理当地人对殖民政府不当决策的申诉,除此之外教会也成为专制的助力,教士们向当地人民教劝服从国王之道,并以异端裁判做为维持专制之手段。

经济上,欧洲人以重商主义为原则,殖民地系为母国的利益而存在,故只重视母国需要的经济片面,如大量开采重金属而忽略煤、锰等其他有助于工业的矿产,栽植糖、棉、烟草而忽略其他农业产品。

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其他各国(英、法、荷)急于追赶,由于东西航路分别被葡萄牙与西班牙所独霸,于是其他各国乃将希望放在北半球上,他们冀望能够找到通往亚洲的西北航道或东北航道。在此构想下,意大利人约翰卡伯特受到英国雇佣寻找北方航路。

卡伯特在一四九七年发现布莱顿角岛与纽芬兰沿岸,后来又航行到了今日的美国东岸,于是英国人有了对北美领土的主权。随后英国人又于一五五三年发现白海,打通了英国与俄国的商业关系。

各国虽在北美占有领土,不过当时这些土地的价值并不怎么高,主要的目的还是在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无奈冰封的北洋终究无法突破,欧洲人始终未能从此打与亚洲开拓展贸易之路。

欧洲的对外扩张对后来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一般性的影响有三点,第一点是成就了环球航运的新局势,西欧从欧亚大陆的边陲一转成为世界的中心。

第二点是使欧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与人文知识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新知识的和新技术的输入增益了欧洲文化。

第三点是造成了世界欧化,美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第二欧洲,非洲、亚洲与其他地区受到欧洲文化影响也是异常昭著,于是“欧化”成为“近代化”。

经济方面的影响可分为四点,第一点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配合资金流通的便利,使商业范围乃告扩大,中古世纪的小型地方贸易一变成为世界贸易,奢侈品和一般性消费品(米、糖、茶)贸易量大增。

另外,合股公司的出现亦是商业革命的要因之一,一则政府给予特权,二则公司可藉由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大规模的进行交易。

总之,商业革命造成一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产人士出现,其中包括银行家、造船者、股票投机者,他们在十七世纪后逐渐变成西欧社会的中坚和贵族抗衡。

第二点为物价革命,本来中世纪欧洲受于银产量减少和贵金属流入亚洲,遂有通货不足之感,美洲发现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和秘鲁等地,大肆开采的贵金属流回欧洲,通货乃由稀少转为过剩,因此物价急剧上升。

欧洲各国对此各出不同解决办法,如哈布斯堡王室向银行家借款。

英国侵夺各城市的特许权,然后再要求他们出款赎回。更直接的是君主与国会争论要求开征新税。故物价革命一则造成部分国家的宪政危机,二则使原本没有资本的农民生活情况好转(相对的地主遭遇恶化)。

第三点是重商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原意为政府为富国强兵和促进繁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地理大发现后重商主义大兴,他们强调金银通货主义,以掠夺的方法取得贵金属,认为殖民地的存在系为辅助“母”国的经济。

第四点为物产的交流,欧洲人把牲畜(马、牛、猪、羊)与谷物(麦类、苹果)弄到美洲,同时也带回新的品种(玉米、马铃薯)。不过有一些作物不适宜在欧洲种植(烟草、可可),故乃留在当地生产,待成熟后再运回欧洲贩售。双方的交流发生了相当的作用,一些作物后来传播到非洲、亚洲成为当地重要的粮食。

除此,欧洲的对外扩张亦也有负面的影响,如帝国主义的殖民使美洲原本的文明灭绝、大量的黑奴被卖送至美洲开垦、还有一些欧洲人习以为常的疾病(天花、麻疹、水痘)被带入美洲,对于没有免疫力的美洲原住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标签: 地理大发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