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爱百科 143 0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贵州遵义娄山关。摄/杨舰发达的山地,隐藏贵州,也成就贵州。

在中国的诸多省份中,贵州因为地处边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曾引起人们注意,外界对贵州的认知,往往是碎片化的、印象式的。贵州远离中国文明核心区,发达的山地系统阻碍了早期中原文明的渗透。汉代的地理大发现、苗族先民的迁徙、明代大开发,这三次“大发现”,改变了日后贵州的走向。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进入帝国视野

2500年前,中国在列国征战之际,诞生了一个极为辉煌的精神时代,各种哲学流派纷纷诞生,并为后来的中国文明奠定了思想的框架——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叙述世界历史的结构时,将中国这一时期的文明与同期的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并称为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当时,生活在中国文明核心区的人们,几乎不知道如今的贵州所在地是什么样子。唯一的记载来自当时楚国的一次不起眼的行动——楚国希望出奇兵战胜秦国,于是派将军庄沿着沅水西进,庄在途中攻克了一个叫作“夜郎”的小国,一路攻到滇池一带,然而由于归途被阻,庄留在云南自立为滇王,融入了当地民族之中。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贵州茶园。摄/杨秀勇真正让贵州这个地区名声大噪的,是轴心时代之后,汉代的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汉的博望侯张骞不但凿空西域,从官方角度开辟了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他同样希望在西南地区找到一条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

在行走西南地区时,他遇到滇王和夜郎王,二王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与大汉相比,究竟谁更大?“夜郎自大”一词从此流传。在新近的考古成果中,人们渐渐认定,夜郎核心所在地,就是今日贵州西部毕节的赫章一带。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贵州茂兰。摄/杨舰今日来看,夜郎很难称得上是“自大”。夜郎国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十分繁荣、势力范围广大,只是因为山高路远,信息阻隔,使之不能了解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早已经历了重大文明发展;而对汉朝使臣来说,同样出于地理信息的匮乏,张骞寻路止步于云贵高原——由于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的阻隔,以及当地部族的反对,他无法在西南地区走向印度,只是发现这一区域向南可通往交趾(今越南一带)。

“夜郎自大”只是一个小话题,而对当时的帝国来说,几乎同时发生的一件大事是:岭南地区(今广东)的南越国谋反。帝国的统治者此刻发现,从夜郎经过牂牁江(今北盘江)可以一直通往岭南地区。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北盘江大桥。图/视觉中国自此,夜郎所在区域的重大地理意义正式浮出水面——昔日的夜郎一带,西南可通云南地区并进入越南,东南可一直通往广东,对当时的帝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纳入治下。

这一重大发现,使汉帝国同时攻下了夜郎国与邻近的且兰国,将贵州的重要地区纳入汉朝的郡县制之中。对处于遥远边地的贵州区域而言,纳入帝国的视野与版图无疑是这次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一次隐秘的大发现

在官方发现贵州之前,还有一次未被载入史籍的隐秘的地理大发现,同样参与塑造了今日贵州的样貌。

这次隐秘大发现的主人公是苗族的先民。史前时代影影绰绰的传说大致勾勒了苗族先民的生活轨迹:大约在炎帝、黄帝时代,苗族先民的部族在黄河流域争夺资源的战争中落败,从而开启了被迫迁徙之旅。他们沿水路进入今日的贵州、云南一带,并在后来的战乱中不断分散南迁,逐渐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绣娘杨秀芝手里正绣着的蝴蝶, 是苗族创世传说中的 “蝴蝶妈妈”。《苗族古歌》里唱道,蝴蝶从枫树心孕育出来,生下十二个蛋,孵出了姜央和雷公、龙、虎、蛇、水牛、蜈蚣等12个兄弟,姜央就是苗族的祖先。因此,很多苗族服装和饰品中,蝴蝶是最常见的纹样之一。供图/曾丽、谷佳俊苗族先民在迁徙道路上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定居地,就在今贵州黔东南的雷公山。贵州本以山地著称,雷公山区域则是山地最密集之处——这里没有平原沼泽,没有大型河流,目之所及只有苍茫无尽的群山。

在雷公山定居是一次集体性的隐居,其影响绵延数千年。苗族先民是复杂的混合人群,许多习俗和语言彼此相异,他们没有文字,没有核心统治者,每个村寨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但是有两样东西将他们整合为一个整体:远古大迁徙的族群记忆和逃避统治的生活选择。

大迁徙的历史记忆被历代族人编织进“苗族古歌”中世代传唱,逃避统治则塑造了主动远离文明侵袭的生活方式。雷公山成为苗族先民的核心聚居区,他们在这里静止下来,隐没于历史之中。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中,战事发生——“亚鲁王吹响牛角呜呜呜,亚鲁王擂响铜鼓轰隆隆”。响彻天际的牛角声意味着亡人带着粮马准备浩荡启程。摄/卢现艺山地为苗族先民的隐居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当代美国人类学学者詹姆士·斯科特在《逃避统治的艺术》一书中,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北部山地画了一个圈,称之为“赞米亚”地区,他总结这一区域的特点:山地地貌,位于各国边疆,远离所属国的主要人口中心,远离经济活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无国家空间”。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贵州高原的平地比相邻的云南高原更少,与山为邻是贵州人栖居状态中的主旋律。摄/雷声最重要的是,逃避国家统治是活动在这一空间内的人群的主动选择,差异性而不是一致性是这个地区的标志。显而易见的是,雷公山区域就是詹姆士·斯科特描述的赞米亚地区的典型形态。

汉帝国与苗族先民对贵州的两次地理大发现,使“无国家空间”的坚持与文明核心区的统治此消彼长、相互震荡,在漫长的年代中共同塑造了贵州的样貌。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东西主干道的开通

在汉代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时,云贵高原地区被称为西南夷,这个区域里的原住民众多,从事游牧、半农半牧或农耕,他们被文明核心区的历史记录者统称为“濮人”,也叫作“百濮”,足见族群之复杂。夜郎人很可能就是濮人之一种或数种;后来南方的百越民族也有一小部分沿河流北迁到如今的贵州境内。这诸多民族与苗族先民一起形成了后来贵州的众多少数民族。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贵州苗族服饰。摄/理查德·怀特对中央帝国而言,统有诸多民族的边疆山地,在很长时间里都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帝国的统治和文化只在四川盆地沿着乌江和赤水向南延展,浅尝辄止地停在贵州高原的北部边缘。正是这种不可能,才造就了各民族共享的“无国家空间”。

直到明朝以前,贵州地区都没有完成有效的政区整合。羁縻政策是一种长期策略——将当地部族的头人纳入纳贡体系,就算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即使对当地统治者而言,支离破碎的山地也无法让政治统治推进到更广大的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人口管理技术、纳税政策……所有与国家和先进文明相关的主题,都无法在山地进一步推行,这片区域一直是一个化外之地。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桫椤。摄/熊亚平北宋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今贵阳及附近地区,名叫炬州,“炬州”在当地的发音类似于“贵州”,所以,当炬州土著首领附于当时的朝廷时,宋朝任命其为“贵州”的羁縻州长,贵州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此“贵州”辖地只有今贵阳附近一小片区域。而今日贵州省的大片区域实际则呈碎片状态,由当时周边的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分别管辖。

支离破碎的贵州,由于第三次地理大发现的出现,从而有了整合为一片完整区域的可能。这第三次地理大发现,“发现”的是一条道路。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图/《地道风物·贵州》这条贯通贵州的东西向道路很普通,而且被很多人走过:从湖南西部沿水路上溯,一路向西,又经过今日的贵阳、安顺,最终通往云南。战国时庄入滇走的就是这条路,苗族先民西迁也多取此道,然而这条路并未被汉唐大帝国使用过,其真正进入帝国视野并为之所利用,始于元代。

身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有“将天下视为其游牧之地”的野心,所以,他们头脑中的地图比此前任何朝代的统治者都要大得多。对汉唐统治者而言,进入西南地区,只要从其都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出发,经四川西南角进入云南即可(夜郎国就在这条路上),所以很长时间里,从湖南到云南的东西向道路是被忽视的。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黔金丝猴,数量稀有,如今仅存于梵净山区。摄/牛克锋而对蒙古人来说,从四川取道,南下攻打云南,只是其踏平天下的一小步而已,从云南出山,向东进入湖南并连接中原地区,才能将其征服的广阔天地连在一起。因此,贵州的镇远—贵阳—安顺一线就升级成为一条重要的道路。

然而蒙古人的脚步并未走远,真正利用这条道路,给贵州带来突破性发展的是明朝人。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两个空间的较量

在“无国家空间”中,各族群那些隐秘的、碎片式的生活痕迹,无法系统地留存在历史记录之中;只有当文明世界的“国家空间”以某些形式进入这些碎片化地区时,这一地区的历史才得以被记录。

14世纪,贵州的历史记录有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性的增长——160万来自江南与中原等地的汉族移民,在国家调征之下,陆续进入镇远—贵阳—安顺一线,从此世代定居。最初的原因是国家巩固版图的需求。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地戏主要流传于安顺的屯堡地区,其戏曲形式有很明显的江南之风,与当地其他民族的传统歌舞或戏剧有显著的区别。摄/曹经建明初,为了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一支明军由贵州进入云南并赢得了战争。这样一个遥远的边疆地区需要持续巩固统治,因此,当战争结束时,这支军队被勒令驻留在通往云南的贵州道路上。同时,为了让驻军得以繁衍壮大,大量移民被国家驱动进入贵州。

这是“无国家空间”与文明国家之间一次激烈的正面交锋。这次交锋最初是琐碎的:移民与原住民之间进行了漫长的一村一寨、一土一瓦的争夺与建设;后来渐趋宏观:国家对当地统治者逐步改土归流;当这个过程在胶着与反复中渐渐尘埃落定时,一个结果出现在地图上:贵州建省。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黔东南从江县高增侗寨。贵州发达的山地系统作为天然的屏障,使“国家空间”只能驻足于主干道,“无国家空间”在远离主干道的群山深处继续得以坚持与保留。摄/陈沛亮

这个看似明晰的、属于国家层面的胜利,有诸多显而易见的成果。核心文明区的人口管理体系、先进的农业技术、生活方式、建筑样式、文化教育系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这些文明成果随移民大量涌入贵州,并在主干道上渐渐沉淀下来。

然而,“国家空间”与“无国家空间”的拉锯战是长期的,文明沉淀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安顺的屯堡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今日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世代自称为明代军队的后裔,而事实并非如自称那般准确。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图/《地道风物·贵州》屯堡人是明军遗民与明清时期陆续移居的综合体,这个不断有新人加入的汉族移民群体,将长期面临与原住居民争夺生存资源的考验,为了团结生存,必须树立一个旗帜建立自己的族群认同,“明军后裔”的自称就是这个有效的旗帜。屯堡人的族群心理,成为这一段复杂历史的一个注脚。

更多时候,贵州发达的山地系统作为天然的屏障,使“国家空间”只能驻足于主干道,“无国家空间”在远离主干道的群山深处继续得以坚持与保留。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持续推进的道路网络

“两个空间”的较量在明代达到顶峰,贵州后来的历史即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国家化”的历程。

至清代时,清王朝与吴三桂之间的战争,使贵州已开发地区又一次陷入抛荒与凋敝状态。为了巩固中央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康熙、雍正二朝持续调整贵州省边界,将原本属于周边省份的区域划拨至贵州省,基本形成了今日贵州省的疆域范围;与此同时,新一轮的人口迁入使贵州的人口数量激增,至清末已突破千万。伴随人口增长而来的,是道路交通网的修建与贸易网络的开通。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群山怀抱中的贵阳中环七冲立交桥。摄/龚小勇贵州的公路系统在民国时期正式开通,而真正令贵州交通进入重大发展时期的事件,则是新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这是一次从备战角度出发、在中国大后方的“三线地区”进行的现代国防工业建设,贵州省作为战略后方要地,迅速进入国防工业发展时期。这个过程促进了贵阳、遵义、安顺等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并开通了以贵阳为枢纽的川黔、贵昆、湘黔铁路干线,成为今日贵州交通的基础线路。

三次“地理大发现”如何影响贵州?

如今,在高速公路线的网络逐渐形成后,崎岖的贵州终于有了坦途的样子。摄/唐可可时至今日,更多的道路通往过去无法通行的贵州深山之中,她的生态环境、各民族强健质朴的生命力与多元的文化,将在长久的时空中,仍如群星一般闪耀光彩。

- END -

原文刊登于《地道风物·贵州》,有删改。

作者丨范亚昆

封图 | 龚小勇

内容来源丨《地道风物·贵州》

标签: 地理大发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