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爱百科 130 0

阴阳家是一个实用主义流派,它的创立就是为了供皇帝使用。创始人为齐国邹衍。

“阴阳”“五行”这两种说法之前其实就有。“阴阳”在《老子》《庄子》中出现过,“五行”在《尚书》中出现过。但将两种说法融会贯通出“阴阳消长,五行转移”的确是一种惊人的深刻见解,这种宇宙观有一种神秘力量,仿佛已经掌握了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当然,“阴阳”思想在其他国家的思想流派中出现过,如诺斯替教派中也出现过类似“光明”与“黑暗”对立的概念。后来的摩尼教也有类似说法。

“五行”分金木水火土,大自然的五种元素。与古希腊人的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的想法类似。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但“五德终始”学说对帝王来说就太迷人了。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所以秦扑灭了周。所以只要认真研究这种理论,皇帝可以永葆帝国稳定,而篡位者更加努力地研究,推翻国家也不是难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有后人将“五德终始学”看做纯粹的骗局。但司马迁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尽管驺衍的学说是空想,但“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也就是说,这种理论可以被有识之士用来劝告君王实行仁义之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资治通鉴》记载了第一次理论的实施: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乃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不过,日本历史学者对秦代就开始实施“五德终始”理论有怀疑,栗原朋信与镰田重雄都觉得《史记》中秦与“水德”的联系是少见、偶然、可疑的。相关文字只能解释为有人添加进去的。

不管怎么说,到了汉代,情况就不同了。“五德终始”成了宇宙真正的秘密,人人都要学习并解释。

大儒、经学家萧望之和匡衡的助手翼奉就开始用阴阳家理论干预首都选址了。他认为首都应该从长安迁到洛阳。原因在于,长安总是发生暴力与战争,汉武帝不得人心的武力扩张时期,长安就是中心。而洛阳让人想起周朝的简朴的美德。虽然意见暂时没有得到采纳,但他的理论过些年真的发生了影响。

随着阴阳家理论的扩张,《淮南子》、董仲舒和王充等重要人物都要将自己的理论中加一些阴阳理论。

所以此后国家的政策也渐渐染上了阴阳家理论的色彩。比如春季万物生长,杀伐不太合适;而秋后问斩就比较适合那个时候的肃杀气氛。

不过理论真的要实施起来,许多细节是讲不清楚的。如《资治通鉴》就记载过这样的技术性争论:

初,丞相张苍以为汉得水德,鲁人公孙臣以为汉当土德,其应,黄龙见;苍以为非,罢之。当然,更可笑的是袁术登基:

袁术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又以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遂有僭逆之谋。闻孙坚得传国玺,拘坚妻而夺之。及闻天子败于曹阳,乃会群下议称尊号;众莫敢对。主簿阎象进曰:“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参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术默然。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这里,主簿阎象铿锵有力的生命就体现在了强有力的阐述之中了,虽然这些知识分子估计都明白五德终始无非是哄人的,但皇帝既然信了,那就勇敢地参与进去,阐释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有什么学说?这一学派与道家有什么关系?

可惜,袁术不听金玉良言,毅然登基,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

标签: 道家学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