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专业的东西我可能说不出来,一来认知有限,二来作为一个程序员也没有太多闲暇时间整理资料。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理解吧。
西晋把胡人内迁,本意是为了更好的监督,最终同化他们,然而八王之乱开始,西晋皇室内斗,已经无力监管胡人。304年冬天,氐族人李雄占领成都,打响了五胡乱华的前奏。之后匈奴刘渊、羯、羌陆续上阵,最终归于鲜卑人的北魏,然后东晋刘裕篡位建立刘宋,南北朝正式开始。
说起民族融合,首先是文化上的。上文提到的李雄、刘渊,以及他们的子嗣,都完全用汉姓,制度上虽然不是完全尊汉礼,但也只是在汉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做修整。北方汉人虽说受到灾难,然而汉人人口基数大,作为统治者的胡人即便不愿意,也不得不考虑汉化的便利。况且作为游牧民族的胡人也不是天生就愿意游牧的,也是因为北方的生存环境才不得不游牧,一旦入住中原,他们也喜欢这种农耕生产方式,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汉人的农耕文化。最后鲜卑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彻底,改汉姓,着汉服,尊汉礼,讲汉语,写汉字,除了血统不同,已经和汉人没任何区别了。然而文化融合之后,就是民族的认同了。木兰诗的历史背景是北魏抗击柔然,其中一句“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以看出,北魏已经不认为自己是胡人了,反而把更北方的柔然称作为胡。既然有了文化融合,民族认同,那最后的血统融合也就顺理成章。现在匈奴在哪儿(可能在匈牙利,然而那是东汉初时期就被打跑的北匈奴,南匈奴就是刘渊他们。)?氐族在哪儿?羯族在哪儿?除了教科书上提到的“羌管悠悠霜满地”,还听说过其他羌族的东西吗?北魏孝文帝之后鲜卑就自称汉人了,哪儿还有鲜卑的名字?
既然是民族融合,肯定是双向的。胡人吸收先进的汉文化,而汉人也多少借鉴了胡人的一些优点。典型的例子就是,凳子。秦汉魏晋时期,汉人都是席地而坐,也就是“跪坐”的方式。然而五胡乱华之后,胡凳被汉人接受,之后才有椅子的诞生。所谓龙椅,在南北朝之前是不存在的。
再说一句,文化血统都被融合了,然而限于当年的通讯条件,口音是没办法大一统的。有一种说法,潮汕客家人的口音,是最接近中原古汉语发音的,因为中原历来兵家必争,每逢战乱,中原汉人避祸南迁,所以中原古汉语口音在南方反而得以保存。如果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现在北方口音反而都是被胡人口音混杂而来的。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标准汉语的四个声调还是蛮简单,易推广的。如果真的吧客家话作为标准汉语,那就是9个声调了……想想就痛苦。况且明朝时期就把北方话定位官话了。所以普通话也是大势所趋。(关于客家话最接近古汉语发音的说法,也仅见于网文。待考证。)
以上,程序员的不成熟看法。欢迎指正。
标签: 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