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爱百科 112 0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推崇他的人,说他是开天辟地的千古帝王;憎恨他的人,说他是臭名昭著的封建暴君。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吗?以前我被这种片面观点,带到沟里去了。后来随着阅读的不断累积,思考问题角度发生转变,发现秦始皇被严重误解与抹黑。

历史上,很多学者,把秦始皇修驰道,筑长城、盖阿房宫、建骊山墓,统统粗暴地归纳于暴政。

在现在看来,秦始皇不就是搞了几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基建工程嘛,至于要说成暴政吗?这种伟大的创业精神,不正是我们华夏子孙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吗?在当前全球大环境里,中国不正是需要这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吗?

特么把秦始皇和暴君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不是逻辑上的混乱,就是学术上的丫鬟思维。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1、修驰道

修驰道,通俗地讲,就是修国道,修高速公路。

过去秦国境内,有几条省道就够了,现在全国都统一了,连一条像样的国道都没有,这肯定不行。秦始皇是大战略家,当然知道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也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硬道理,更懂得交通便利对国防军事的深层意义。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秦始皇下令将原秦国境内的马路,同六国境内旧马路连接起来。以咸阳为中心,扩建九条高速公路,譬如咸阳至广东线、咸阳至云南线、咸阳至四川线、咸阳至甘肃线、咸阳至内蒙线、咸阳至河北线、咸阳至山东线等,奠定秦国主要交通干道路网。

据《汉书》记载,驰道宽50步(约55米左右),马车在驰道上驾驶,半天时间可以跑二百多里,也就说相当于时速30多里。驰道设计很科学,中间宽三丈(约7米左右),专供秦始皇出差使用,两边供老百姓使用,每隔几米就有种树和路标。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秦始皇修建的驰道,绝对是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可惜历史没有这么宣传,就是简单粗暴地说劳民伤财修建驰道,专供秦始皇巡游。这样说是不是很无耻?把秦始皇想得那么低俗与狭隘。

事实上呢,秦始皇修建驰道,和现在我们修高速公路、修建高铁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其意义都是极大改善了秦国交通情况,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加快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顺便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当然,这种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没有挖掘机、推土机年代,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秦国人民群众,为此付出了无数血汗,甚至是生命,值得华夏子孙敬畏。熟知中国历史的毛主席,从大历史角度思考,总结历代王朝兴衰,得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经典论述。

而历史上,有些学者把秦始皇修驰道,简单归咎于暴政工程的观点,客说好听点是过于片面狭隘,说难听点是猪油蒙心。任何一个时代,没有伟大的付出,哪里会有灿烂的成绩?

华夏子孙,毕竟长于开拓创新,短于偷盗抢劫。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驰道示意图

2、扩建长城

关于秦始皇修长城,存在几个严重的误解。

吐槽最多的是长城征调民工,滥用民力,结果只是个摆设,没有什么屁用,北方狄戎照样侵犯中原地区。历史上的长城,真的有这么多原罪?还是它被人为地曲解?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误解一:滥用民力问题

根据《史记》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河套地区与甘肃省黄河以南)。为了稳固军事成果,在此筑建了34个县城,并把内地问题青年,全部迁到这里来居住。出于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秦始皇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

来看两段既枯燥又生动的史料:

《史记·蒙恬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为了佐证历史的误解,我只好硬着头皮引用史料。

从这两段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秦始皇修建长城,施工人员以军队、犯罪分子、民工为主,并不是只有民工。并且要注意到,罪犯人群当中,包括违纪的公务员。也就是说,在大秦,不为老百姓好好服务的公务员,被人举报查实后,直接派来长城工地体验生活。

至于历史桥段中的,孟姜女哭长城,纯粹是一个段子,和秦始皇修长城没有半毛钱关系。明朝学者冯梦龙,在其所著《东周列国志》中作了澄清,孟姜女哭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长城,并不是蒙将军修的万里长城。也不知道是那个奇葩,把这个段子用来调侃长城,污蔑民族英雄秦始皇。

综上述说,史书上说修长城是滥用民力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纯属喷子行为。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误解二:长城无用论

秦始皇修筑长城,目地是为秦国构建立体战略防御体系,扩大了秦国战略纵深,属于秦朝重点国防军事工程。

先来看看长城几个流弊的特性:

一是,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是,建筑设计理念,采取“因地形,用制险塞”原则,非常科学;

三是,长城并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还有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是非常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

四是,东西跨度上万里,地形勘测技术,蕴藏科学的地理学知识。整个长城分布线,基本和400毫米等降水线相吻合,把游牧区与农耕区完美隔开。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当年大秦帝国修建长城,和现在美国搞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蒙恬30万大军属于“矛”,而万里长城则属于“盾”,矛盾攻防结合,威慑匈奴,从此不敢南下。如果没有长城,狄戎可以全天候24小时侵扰中原地区,大秦帝国岂不是提前成了中东地区?

在历史上,除了汉人政权修缮长城之外,北魏、北齐和金朝等游牧民族,突破长城之后,为了稳固政权,也不断加固修缮长城。为什么游牧政权也热衷搞基建?道理很简单,他们又不是沙雕,在长年累月“爬”长城的过程中,看到长城巨大的实用的军事价值。

说了正面案例,再来讲讲反面案例。

最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北宋,因为北宋政权无能,一直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没有长城做屏障,失去了战略纵深,其结果就是被狄夷按在地下反复摩擦,契丹与女真侵扰中原地区,跟我们在家里,从客厅走厨房一样自由。

至于长城在历史上,屡次被狄戎突破的原因,既有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有技术层面的失误。世界上永远没有挡不住的矛,也没有攻不破的盾。不能因为“盾”能攻得破,就彻底否定“盾”的积极作用。

综上述说,长城军事价值很大,扩大战略纵深,有效阻挡了狄戎的侵扰,并非某些公知所说的,没有半点用处。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误解三:长城封闭论

长城封闭论,这个观点更为弱智。

就像现在很多无良公知,在网络上吐槽毛泽东时代,搞封闭锁国一样白痴。汉人修缮长城,并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使然,充分说明汉人热爱和平,重视国防战略防御。最少在当时,长城有效震慑了北方匈奴,大大提高了国防安全系数,保证了人民安居乐业。

你家盖了个别墅,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为了防备外面野狗野猫自由进入,糟蹋家里花园,于是在别墅外围修建一堵围墙。修建围墙,难道就表示你要自我封闭吗?这就能说明你从此不参加社交活动骂?这就代表你以后不出门工作吗?显然不是,你只是有点安全意识,喜欢安居乐业罢了。很多人竟然用近乎弱智的思维,去理解汉人修建的长城,实在是可笑可悲。

关于秦始皇修长城,及后人对长城的误解,就讲到这里了。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3、盖阿房宫、建骊山墓

再来谈谈秦始皇另外两大基建项目。

说起盖阿房宫、建骊山墓,很多人认为,这是秦始皇滥用民力、推行暴政的最真实案例。他们在《史记》找到确凿证据: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很多专家会说,你看看秦始皇,仅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就动用了70万刑徒和奴隶,可见秦朝的严刑峻法多苛刻,秦始皇时期的暴政多离谱。

其实,误解就出在“隐宫”“徒刑”四个字。

很多人望文生义,把“隐宫”误解为受过宫刑的人,又把“徒刑”误解为刑徒。实际上,“隐宫”指隐官,即宫中的官员;而“徒刑”是指士兵和囚犯,并非单指囚犯。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这句话正确解释是:抽调宫中的官员,征派部分军队和战俘、囚犯,总计70万人,分别修建骊山墓和阿房宫,并非全是普通的老百姓。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单了,盖阿房宫、建骊山墓,充分说明秦始皇在合理利用劳动力与社会资源。让囚犯参加劳动改造,是秦始皇伟大发明,到现在中国在使用,全世界都在运用。

另外,需要说明秦始皇时期,民工给政府做事,并不是全是义务劳动。再义务徭役之外,多出的工时,属于有价劳动,政府是需要给民工发工资的。

我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有真实史料做支撑。为了预防杠精说我瞎编,我只好又引用一下史料:

《秦律·司马》:“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入及赏(偿),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

因犯罪需要花钱赎罪以及欠政府债务的,法律判决时间到期后需要审问,如果无力缴纳款项,从当日起可以通过劳役抵偿债务,每劳作一天抵偿八钱;由官府给予饭食的,每天抵偿六钱。

上述史料,告诉我们秦国,没有历史讹传的那么残暴。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这两大基建项目还没有竣工,秦始皇就驾崩了。

后面的工程是秦二世完成的,准确地说是老狐狸赵高完成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没有管理好工程进度与民工待遇问题,导致后面问题重重,激化了矛盾。《史记》有记载: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司马迁同志写完这句话气不过,还接着大骂秦二世是“人头畜鸣”。说胡亥是长着人头出生,说话却像畜牲一样。司马迁,对胡亥也是恨铁不成钢啊,这不是气急了,怎么会在文中爆粗口呢?

总之,把阿房宫与骊山墓,粗鄙地说成是秦始皇的暴政,有失公允。尤其是阿房宫,它建成后属于中央办公机构,只不过奢华了点。

如果要这样讲,希腊雅典的神殿,是不是也是暴政的产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不是也是暴政的结晶?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与伦敦塔,是不是也是暴政的证据?

当然,秦始皇着手开建的骊山墓工程,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没有给秦国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只是单纯地满足秦始皇个人需求,这也是历史学者,认定秦始皇推行暴政的缘故之一。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4、功过是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要把他放在大历史框架中去思考,从华夏民族繁衍与华夏文明传承的角度去思辨。

如果仅仅按着流俗的历史观,去分析他一个政策的好坏,一道政令的褒贬,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就是典型的丫鬟思维,永远看不懂他的雄才大略,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戚戚怨怨的丫鬟之见。

我们来简单梳理秦始皇几大历史功绩:

拓展了华夏民族生存空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宽了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为华夏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广袤土地,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繁衍后代;没有广阔空间,在军事上就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战略纵深就没有战略迂回空间。这些基本因素,都是中国在历史上长时间成为世界灯塔的基础。

促进华夏文明持续发展。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马路车轨、统一文字语言、统一国家礼仪等,这些历代史学家与官方媒体都肯定的业绩,大家都比较熟知,就不用多解释了。我只说一句话,这些动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统一文字语言,促进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从而保证了华夏文明得于薪火相传。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根植华夏子孙大一统思想。

秦始皇在先祖的基础上,奋发图强,把区域性小国,经略成区域性强国,最后灭掉六国,统一华夏,成为世界性大国。最关键的是,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废除了容易滋生军阀割据的分封制,推行了更符合治理模式的郡县制。让大一统思想,从此根植于华夏子孙灵魂,绵远流长二千年,才有今日中国之局面。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欧洲完全不同,中国虽然广袤,但各种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对于农耕型社会,土地是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小国林立必定导致战争不止,生灵涂炭,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大一统局面更有利中国发展。

秦始皇执政期间,还开挖了灵渠,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连通,进而盘活了整个国家的水上交通线。这种事情,不仅功在秦朝,还功在千秋,直到今天还在运转,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1975年,湖北云梦县境内出土大量秦简,包括著名的《秦朝十八律》在内,一举打破秦国只搞专制不搞法制的历史讹传。

因为这部秦律,涉及到秦国民生、吏治、徭役、手工业、军户等方面,非常详细与系统,很多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最典型的法律条款,对秦朝公务员公车私用、民间放高利贷、男女婚外情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历史给秦律定义是过于苛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过于严厉与死板,缺少人性化的一面。如果“昆山龙哥案件”,放在秦朝的话,当事人估计就要受委屈,要去工地搬砖赎罪。

加上秦律很细致,细致到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法可依。这样有个好处,也有坏处,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犯罪分子”。这也是秦律过于严厉的副作用,后来被持续放大,成为秦始皇推行暴政的铁证。

总的来说,秦始皇功绩远远大于过失。

很多人用丫鬟思维去解读秦始皇,所以他看到尽是哀怨与家暴。对秦始皇的千秋大业,历史大功绩,却视而不见。我们要知道,很多伟大的举措与政策,需要时间与空间去验证。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名人,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汉朝名臣主父偃说秦始皇“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朝理财名臣桑弘羊认为秦始皇“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唐太宗李世民说秦始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认为“废除分封制,以天下为公,是从秦朝开始的。”

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写到“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你们是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秦始皇的?

天下黑秦始皇久矣,源于汉朝学者搞了太多秦始皇黑材料。

动机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抹黑秦始皇,从理论上推翻郡县制的科学性,为开历史倒车的分封制找到理论支撑。事实证明,分封制是历史垃圾,郡县制才是科学的社会治理模式。百年之后,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搞推恩令,逐步恢复了秦制,才使大汉帝国事业走上康庄大道。

最后,借用毛主席一句话来结束文章: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情的是秦始皇……

标签: 历史人物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