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鲁肃真的是唯唯诺诺的样子吗?

爱百科 126 0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认为蜀汉是汉室的正统,因此在小说中把刘备集团写成是正面的形象。

鲁肃作为周瑜的继任者,东吴的水军大都督,作者自然不想把他写的很完美。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还是从他传奇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吧。

一,鲁肃是仗义疏财的人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鲁肃出自于家境富有的家庭,但他的心思没放在治家上。喜欢施舍救济别人,钱财散光之后,甚至会贱卖自家的田地,来接济穷人和结交英雄豪杰。

由此可见,鲁肃是一位十分豁达的人,能仗义疏财,这样的心胸早超越了平常人。不然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周瑜在当时担任居巢的长官,听到鲁肃乐善好施,为人仗义。不一天,周瑜带着几百人前来拜访,并向鲁肃要一些资助。借此想考验鲁肃,看他是不是像别人传说的那样,慷慨大方。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粮仓,仓里各有三千斛米,鲁肃随手一指就把其中一个送给了周瑜。周瑜这时便明白了,鲁肃果然不是平常的人,接着他与鲁肃亲近结交,定下了像当年子产与季札一样的友谊。

有人会觉得周瑜是个当官的,带着几百人上门去要粮,像是变相打劫一样。鲁肃大话也没敢说,伸手一指便把库里的粮食拱手送了出去,鲁肃的为人似乎很窝囊。

若换个角度去理解这事呢,周瑜鲁肃都是当世首屈一指的人物,二人相会,必然一见倾心,相见恨晚。就像刘关张三人相识时一样,关羽张飞宁愿停了自己的生意,也要跟着刘备。

鲁肃为了能和周瑜在一起,共同干一番大事业,送出一库粮食在他眼里自然也不算什么大事。用英雄的逻辑来理解这些英雄,才会明白他们的行为。鲁肃能仗义疏才,说明他的心胸广大,这是能成大事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鲁肃是个主战派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试图平定江南地区。

大兵压境,孙权招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以张昭为首的一帮文人认为打不过曹操,与其打不过,还不如早投降了事,这样还不会得罪曹操。

孙权越听越心寒,便起身去更衣,鲁肃追到屋檐下。

孙权等待鲁肃说话,鲁肃这时回道:江东的文武包括我鲁肃在内,谁都可以投降曹操,我们投降了曹操,曹操还会给我们官做。可主公你投降了,曹操会怎么对待你?

孙权听了不寒而栗,鲁肃的话提醒了孙权,也促使孙权最终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如果鲁肃是个畏畏缩缩的人,毫无主见的人,他就随着众人一起主张投降了。他非但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顺着众人,还特意向孙权表明了抗曹的打算。可见鲁肃不是个窝囊的人物。

三,鲁肃一直主张联蜀抗曹

鲁肃是孙权的肱骨之臣,与周瑜、吕蒙、陆逊并称为江东四都督。周瑜死后,鲁肃接任了大都督职位。

无论是赤壁前还是赤壁大战之后,他的战略主张一直是联蜀抗曹。这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和。面对强大的曹魏强敌,要想保住东吴的平安,从而三分天下,必须要联合蜀国。

史上评价鲁肃是位外交家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在孙刘两家中的斡旋,才促进了孙刘集团的联合。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他的这种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当孙刘不在联兵之后,很快便被曹魏各个击破了。

周瑜曾和诸葛亮打赌,想让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周瑜的真实目的,是想借这个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作为除掉诸葛亮的合理借口。

鲁肃知道后十分担心,他知道诸葛亮若被除掉,孙刘联合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诸葛亮想用草船借箭时,鲁肃毫不犹豫地帮诸葛亮备好了草船。

由此也可看出,鲁肃的眼光和胸怀也胜过了

周瑜的潜见。与周瑜相比,鲁肃更像是一位战略家,正因为他对时局的判断和诸葛亮一样,诸葛亮和鲁肃也是惺惺相惜。事实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诸葛亮把鲁肃玩弄于股掌之上。若换成是普通人,屡屡让人玩弄也会想法去应对。

周瑜在病死之前,竭力向孙权举荐鲁肃接替他的职务。孙权只所以能认可鲁肃,也是对鲁肃战略眼光的认可。

和周瑜一样,鲁肃也是英年早逝。公元217年,四十六岁的鲁肃病逝,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229年孙权终于建国称帝,三国鼎立。此时他又想到鲁肃生前的建议,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权登临祭坛时,对着左右亲信们说道,鲁子敬当年早就为我策划好了今天。

纵观鲁肃的一生,鲁肃和诸葛亮共同促成孙刘两家联合,保证了南方的相对稳定。鲁肃死后,孙刘联合也就破裂了。

鲁肃从青年时的仗义疏财,到做官后表现出的战略眼光,都说明他是一位优秀的人物。

三国的鲁肃真的是唯唯诺诺的样子吗?

三国的鲁肃真的是唯唯诺诺的样子吗?

三国的鲁肃真的是唯唯诺诺的样子吗?

标签: 鲁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