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四川省成都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照常开始了一天的生活。7点早餐结束后,戒毒人员王某突然对主管民警说:“警官我一定好好戒治,早点回家团聚。”王某这一句保证的原因源于一次特殊的家访。
6月8日,戒毒所二大队教导员补静等3位民警,奔行在前往都江堰的路上。他们此行正是去走访王某的家庭。
异常
一次深夜的哭泣
故事再往前,那是五月的一个夜晚,戒毒人员们都已入睡。二大队,戒毒人员宿舍区内,回荡着此起彼伏的鼾声。只有值班民警补静巡更的身影,从这间宿舍出来,又走进那间宿舍。
走进一间宿舍,补静就发现了异常——天气已经热起了,可戒毒人员王某咋用被子把头蒙了个严严实实?揭开被子,补静看到王某捂着嘴巴,正在低声啜泣,淌下的泪水,已经沾湿了一大片枕头。
因为患有心脑疾病,王某在省戒毒管理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才刚刚出院回队几天。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伤心呢?把王某叫到值班室,补静开始了仔细的询问。原来,是在王某住院期间,家里遇到了突发的变故。
王某有一个年近百岁的奶奶,长期卧病在床,还有一个上一年级的7岁儿子。6年前,王某父亲去世。王某进戒毒所后,照料奶奶和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王某母亲一人的肩上。而王某母亲,也已年过7旬,身患多种老年疾病。
前不久,一次意外摔倒,引发股骨头重度坏死,让王某母亲基本丧失了行动能力。孩子无人接送,只好辍学,王某奶奶和母亲双双卧床,让这个家庭到了崩溃的边缘。得知家中情形,王某在自责自罪之下,情绪失控,才有了深夜哭泣这一出。
关注
在所戒毒必须安心
当夜,经过耐心劝导,补静帮助王某初步平复了情绪。第二天,又安排他与母亲通了一次亲情电话,详细了解家中情况,劝慰母亲。决不能让家庭的变故,影响戒毒人员安心戒毒。大队队情分析会研究后,将王某列为了重点人员,予以重点关注。
大队作出安排,主管民警之外,每个班都确保有民警对王某情况予以重点关注,及时进行疏导和监护。就餐间隙、集体活动时,都会有民警有意无意地来到他身旁,聊上几句,送来关切与安抚。在开展文体、康复活动的时候,鼓励王某积极参与,融入到欢愉的集体氛围之中。
同时,大队安排民警与王某母亲加强联系。通过电话,把王某在戒毒所发生的点滴转变及时告知,帮助她看到希望,树立生活信心。民警还查阅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帮王某母亲“出谋划策”,提出解决当下困难的过渡性办法,鼓励她树立起面对困难的勇气。
关怀
实地走访树起希望
为帮助王某和他的家人,经戒毒所批准,民警决定前往王某家中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情况,积极开展教育转化。
从戒毒所出发,车行近两小时后,民警来到了王某家。家里陈设很旧,斑驳的墙壁显示主人已经很久没有好生打理过这个家。但宽敞的房屋,还有门厅上方悬挂的精致牌匾,却提示着这家人当年的辉煌。王某母亲斜倚在一张椅子上,边上放着一副拐杖。
通过与王某母亲交谈,民警对王某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家在当地属于先富起来的那群人,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忙于生意,对王某疏于管教,王某从小就养成了好吃懒做,挥金如土的习性。之后,王某染上了毒瘾,“坑蒙拐骗”变着法找家里要钱。父亲去世后,王某更加放纵,海洛因、冰毒、K粉等都有沾染,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不闻不问,丢给母亲照顾。
躺在椅子上,诉说着王某的过往,王某母亲泣不成声。拉着民警的手,她说道:“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是你们给我打来电话,宽慰我,给我出主意,帮我迈过了这道坎,谢谢你们!”安抚王某母亲后,民警又把王某近期在戒毒所的表现情况告诉了她,帮助她进一步建立起对王某信心,树立起应对当下困难的勇气。
走访中,民警了解到,孩子已经通过雇佣当地专门负责接送放学上学的人,暂时解决了上放学问题,避免了辍学。同时王某的母亲也雇了人,帮忙解决了每日餐食的问题。现在家庭情况基本稳定了。
民警还为王某的奶奶和妈妈录制了视频,带回所给王某看。民警希望,能够帮助王某重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亲情的力量帮主王某戒治毒品。据悉,接下来,戒毒所还将定期对王某家庭进行回访,加强与当地当地政府联系,积极协调,帮助解决王某家庭的实际困难。
(图片视频由省戒毒管理局提供)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党的历史简短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