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爱百科 114 0

作者:唐博博士

【按语】

古装剧《清平乐》已于4月7日起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和腾讯视频等平台。这是自多年前的《精忠岳飞》后,又一部宋代题材古装剧。它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

《清平乐》是词牌名,但这部剧重在以宋词为载体,讲述了宋仁宗一生的历史,勾勒了北宋中叶经济繁荣、名士辈出的时代特色。

也许这部剧是个契机,帮助观众朋友从清宫戏的厌倦感中拔出来,来到一千年前的北宋,去感受不一样的历史魅力,学习不一样的历史知识。而我,也借这部剧的播出,分享一些关于宋仁宗的故事,供方家指正,希望对观众朋友有所裨益。

声明:本文及其后的系列文章,跟《清平乐》剧组无关,目前也没有获得任何商业资助,纯属练笔,自娱自乐。

第一篇,讲讲宋仁宗的身世——狸猫换太子。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电视剧《清平乐》宣传海报

【正文】

《狸猫换太子》,是小说《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

一、祸起后宫

宋真宗晚年,刘美人、李宸妃这两个嫔妃都怀了孕。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成为皇后,儿子也有可能成为太子。算了算日子,李宸妃的预产期更早。

刘美人有个想当皇后的梦。可一旦李宸妃生了儿子,她的皇后梦就有可能毁了。为了扫清自己通向皇后宝座的障碍,刘美人决定玩一出狠的。

李宸妃临盆,分娩时出血过多,昏了过去。刘美人就跟宦官郭槐合谋,买通接生婆,趁机偷走了刚出世的小皇子,换成了一只扒了皮的狸猫,血淋淋、光溜溜的。

接着,刘美人让宫女寇珠把这个小皇子弄死。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狸猫换太子”的连欢画书影

寇珠心地善良,于心不忍,有心让这个小皇子活下去,但一个姑娘家,就在宫里,怎么可能把这么个小皇子拉扯大呢?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小皇子偷偷交给宦官陈琳。

陈琳也是个好人,把小皇子装进了提盒里,偷偷送出宫,送到了八贤王的府里,秘密抚养起来。对外就说,这是八贤王的儿子。

再说李宸妃这边。宋真宗听说李宸妃分娩,赶紧去看望,掀开包被,竟然看到了那只扒了皮的狸猫。他以为李宸妃升了个怪物,一气之下,将她打入冷宫。

过了段时间,刘美人生了个儿子,很快就被立为太子。而母凭子贵,刘美人也升级为皇后,如愿以偿地圆了梦。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维持太久。六年后,刘皇后生的这个太子夭折。

从此以后,刘皇后再没生儿子,宋真宗也再无子嗣。

为了皇储的事,宋真宗急得抓耳挠腮,情急之下,就把皇兄八贤王的儿子,也就是那位被狸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立为太子。这样,这位狸猫换的小皇子,终于有机会随意出入后宫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太子在冷宫跟李宸妃见了面。毕竟是亲娘俩,一见面就有天然的母子亲情,两人面带泪痕,得以相认。

这件事传到了刘皇后的耳朵里,激起了她的嫉妒心。她立即拷问寇珠。为了免受皮肉之苦,保护太子,寇珠宁愿自杀,撞墙而死。可是,刘皇后还是不依不饶,在宋真宗耳边吹风造谣。宋真宗听信谗言,传旨要将冷宫里的李宸妃赐死。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狸猫换太子”题材的电视剧剧照,可能是来自《包青天》

小太监余忠,感念李宸妃的悲惨遭遇,愿意以身相护,给李宸妃当替死鬼,帮助李宸妃逃出监狱。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宸妃接出,送往陈州,而自己为了守口如瓶,也自焚而死。

在陈州,人生地不熟,李宸妃没有谋生技能,只能住破窑洞,靠沿街乞讨要饭勉强度日。

李宸妃的运气不错,赶上主政陈州的官员名叫包拯,也就是传说中的“包青天”。包拯得知实情,索性认李宸妃当妈,以这个名义做掩护,把李宸妃带回了首都开封。

眼下,宋真宗已经驾崩。狸猫换出的那个皇太子做了皇帝,这就是宋仁宗。

借着给狄皇后祝寿的机会,包拯把双目失明的李宸妃带进了后宫,跟亲生儿子,也就是当朝皇帝相见,道出了真相。

就在李宸妃去世后的第二年,已经做了太后的刘皇后,见阴谋败露,大势已去,自尽而死。

包拯成了这桩公案的最大受益者,因功得到晋升,从而跻身一线名臣行列。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曾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包青天》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里,后来改编成了不同版本,包括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歌仔戏,还曾改编成电视剧,搬上银屏,扩大了知名度。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情节曲折,流传甚广,但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比如,生个孩子就能掉包,这后宫管理是不是太失败了?

比如,谁先生儿子,就一定能被立为太子吗?这是不是太绝对了?立嫡立长的传统并不是历代皇帝都严格遵循的。

比如,刘妃为了当皇后,母凭子贵是一种途径,但也有其他途径。她这样嚯嚯李妃,难道不怕事情败露,招致杀身之祸吗?

其实,只要认真对照历史文献,就能还原真相。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二、女神亮相

《宋史》对宋仁宗身世的记载简明扼要:“母李宸妃也……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

这就意味着,官修正史承认,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妈妈是李妃,而不是刘美人(刘皇后)。由于刘美人膝下没儿子,就把赵祯拿来当作自己儿子来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刘美人“抱养”李妃之子的事呢?

先说说李妃,也就是李宸妃(987-1032)。

李妃是杭州人士。他的爷爷李延嗣曾担任吴越国金华县主簿。父亲李仁德,就是个平头百姓。显然,李妃的家庭背景相当一般。对她来说,要想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就是嫁个贵人。然而,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里,靠婚姻改变命运又谈何容易?

于是,她选择进宫,去给嫔妃当侍女。她服侍的对象,就是刘美人。俩人之间,就是主仆关系。

再说说刘美人(969-1033)。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刘娥的影视形象,还是充分参照了历史上刘娥画像的样貌

刘娥祖籍太原。爷爷刘延庆是后晋、后汉时期的右骁卫大将军。爸爸刘通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嘉州位于今天的四川乐山。因此,全家人也就跟着迁到了四川。刘娥从小就生活在这里。

这么说来,刘娥的家庭背景比李宸妃强太多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刘娥出生后不久,父母双亡。襁褓里的她成了孤女,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这一点倒是跟李宸妃的早年有几分相似。俩人能结缘,大概也跟这样相似的经历有点关系吧。

刘娥寄人篱下,但好歹还是活了下来。长大以后,歌声婉转动听,还擅长乐器,因而成了歌女。娘家人把她嫁给了四川的一个银匠叫龚美。随后,龚美带着她离开了四川,来到首都开封府谋生。

历朝历代,当“京漂”都是不容易的。北宋也不例外。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生意难做,让龚美陷入了困境。为了活下去,他甚至打算把刘娥卖掉。

那个时候,别看经济繁荣,杰出女性不少,但总体来看,社会上还是重男轻女,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旦嫁了,就成了男人家的财产。男人可以随意休妻,甚至典妻,妻子却对自己的命运缺乏支配权和话语权。

刘娥被插标出售,恰好被韩王府的指挥使张耆发现,就出钱买下,推荐给了韩王赵元休。韩王一见刘娥,惊为天人,非常喜爱,就留在身边侍寝。

就这样,15岁的刘娥跟了韩王。

再说韩王。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子,这段时间形神憔悴。宋太宗觉得不大对劲,就找韩王的奶妈了解情况,问韩王身边谁在侍寝。奶妈不喜欢刘娥,就把刘娥进府的经过跟宋太宗如实汇报了。

宋太宗听罢,非常生气。他觉得,堂堂皇子,跟出身卑微且来路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非常不妥。于是,传旨让韩王把刘娥赶出王府。

为了让韩王断了对刘娥的念想,没过多久,宋太宗为韩王赐婚。新娘是开国功臣潘美(也就是小说《杨家将》里的潘仁美)的女儿。韩王不敢违抗父皇圣旨,只能接受这门婚事。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宋太宗虽然好色,但对儿子的婚事要求甚高

潘美的女儿一开始封为莒国夫人。不过,她时运不济,嫁给韩王六年就病故了,享年23岁。膝下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当然,也就不存在潘美利用女儿当后妃的机会,陷害杨家将这事了。

纵然结了婚,韩王还是对刘娥念念不忘。这怎么办呢?

其实,刘娥虽说赶出了王府,但没走远,而是秘密安置在张耆家里。韩王时不时都要去张耆家里,打着拜会、视察的名义,去跟刘娥幽会。

张耆很清楚,韩王喜欢刘娥,刘娥又是自己推荐给韩王的,如今只能小心伺候。为了避嫌,他都不敢回家去住,干脆在外面另搞了一套房子暂住。

这些年,韩王赵元休混得不错,深得宋太宗信任,被立为太子,更名赵恒。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登基,这就是宋真宗。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宋真宗一生最大的忧愁,就是生儿子

赵恒当了皇帝,后宫的事总算是有了话语权。刘娥也不用躲躲藏藏了,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宫了。只不过,宫里已经有了郭皇后以及其他一众妃嫔。刘娥没有名分。

刘娥虽然得宠,但深知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平时也就保持沉默,不跟后妃们争宠。其他后妃里,倒是杨淑妃极为得宠,受宠之深,不亚于刘娥。俩人关系不错,情同姐妹。

沉默是金。多年来的沉默,让刘娥躲过了后宫的一次次惊涛骇浪,终于熬出了头。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获得了“美人”的头衔,级别为四品,相当于享受“副部级”待遇了。至于刘美人的前夫龚美,刘美人捐弃前嫌,认他为兄长。龚美也就改姓刘,成了外戚。

三、皇后之争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去世。宋真宗准备立新皇后。

新皇后的人选,在他脑海里酝酿良久。他瞩意刘娥。不过,立皇后不光是皇帝家事,也涉及到朝廷脸面,甚至影响国家政局,因此作为国家大事,还是要拿到朝堂上讨论。

当宋真宗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后,寇准、王旦等重臣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参知政事(副宰相)赵安仁甚至提出了另一人选:沈才人。因为,沈才人的爷爷沈伦是前任宰相,身份背景更高贵。

这个提议,跟宋真宗的想法相去甚远。或许,在宋真宗看来,立皇后的事是“朕之家事”。拿到台面上就是让你们这些大臣附议的。你们居然反对,还提出其他人选,岂有此理!宋真宗很不高兴。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寇准是宋真宗时期的重臣,亲历了澶渊之盟、封禅等多个历史事件

宋真宗身边有几个专业拍马屁的高手。其中有个叫王钦若的家伙,当初辽兵南下,就是他力主宋真宗迁都逃跑。此时此刻,王钦若趁机进谗言,说赵安仁提议立沈才人,主要是为了图私利,巴结沈家。宋真宗本来就在气头上,当即决定,不再搭理赵安仁了。沈才人当皇后这事,也就吹了。

可是,有这么多大臣反对,立刘娥当皇后的事也没法达成共识。算了,还是等一等吧。

如今,摆在宋真宗面前的,除了立皇后之外,还有个大问题——立太子。

宋真宗上台已经超过十年了,膝下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刘娥虽然受宠,也生不出儿子来。这让宋真宗非常苦恼。同样苦恼的,还有刘娥。刘娥心里很清楚,自己当不上皇后,主要是因为出身卑微,群臣不服。如果能够生个儿子,就能够弥补出身的前天不足,为她当上皇后增加砝码。自己生不了,那就打起了别人的主意。

就在这时,刘娥的侍女李氏,也就是后来的李宸妃做了个梦,梦见一个赤脚仙人下凡,要做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梦呢?

不能不佩服李氏的心机。她大概是洞察到宋真宗迫切求子的需求,决定勇敢地赌一把。毕竟自己是宋真宗宠妃的侍女,还是有机会接近宋真宗的。

这天,李氏服侍宋真宗时,得到宋真宗夸赞,就闲聊起来。李氏就把这个梦告诉了宋真宗。对于一个进入不惑之年,膝下依旧没有一儿半女的皇帝来说,李氏说这话,不就是刺激甚至勾引吗?宋真宗当即决定,“帮助”李氏“圆梦”。当天就迫不及待地临幸了李氏。

结果运气不错,李氏怀孕了。

李氏虽然怀孕了,却没有得到像样的封号。因为宋真宗只是一时性起,并不是真的喜欢她。其后的几个月,不管是谁先动议,总之皇帝、刘娥、李氏达成了三方协议,以“借腹生子”的方式把孩子生下来,随即过继给刘娥。

这天,李氏跟随宋真宗前往砌台。途中,头发上的玉钗不慎掉落。李氏大惊失色,而宋真宗倒是暗自祈祷:如果玉钗完好无损,李氏怀的一定是男孩。这当然只是意念中的一厢情愿了。侍从捡起来一看,玉钗果然完好无损。宋真宗甚为开心。大家一起等待着降生的那一刻。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谜底揭晓。李氏果然生了个男孩。见“借腹生子”的目的已经达到,宋真宗赶紧对外宣布,刘娥诞育皇子,晋升为德妃。这个男孩取名赵受益。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至于李氏,生娃有功,封为崇阳县君。虽然级别不高,但总算结束了侍女的日子,成了皇帝诸多老婆中的一员。后来,李氏还生了个女儿,因此还封为才人、婉仪。可是,这个女儿后来夭折了。

宋真宗给李氏的父亲李仁德一个官做。级别不高,正九品,名号叫左班殿直,是个低阶军官。俸禄不高,一个月5000文。这点钱的购买力,也就相当于今天的3000块钱。靠这点收入养活全家,那是相当费劲。

因为刘娥和杨淑妃关系不错,襁褓中的赵受益就被送到杨淑妃的宫里,代为养育。

这次“生娃”有功,为刘娥的上位增加了说服力。两年后,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正式被册封为皇后。

这不是个普通的皇后。刘娥展现了“贤内助”在事业上的强大能量。她不但帮着主持宫闱之事,处理得有理有据,非常得体,没有大错,而且陪伴宋真宗批阅奏章,直至深夜。渐渐地,宋真宗有些拿不准的事,顺便跟她商量,她对答如流,“周谨恭密”,深得宋真宗满意。久而久之,也就获得了参与国事处理的事权。

宋真宗的满意,没有维持太久。一个奇怪的天象,让宋真宗的心,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天有异象

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昼现”。这是什么天文现象呢?

“太白”就是天文学上的金星(启明星)。《西游记》里就有个老神仙,名叫太白金星,在天庭做官。从地球看过去,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最明亮的时刻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夕和日落稍后。换句话说,金星和太阳不大可能同时出现在天空。

“太白昼现”,意思就是说,太阳已经出山了,还能看见太白星。也就是说,金星和太阳同框了。

这种现象是什么预兆呢?当时天文学家的解释是,太阳和太白同时出现,从亮度看,像是两个太阳。按照“天人感应”的说法,天有二日,世上也会有二主(两个皇帝)。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旦人间有了俩皇帝,那谁是老大啊?在君主专制时代,这种情况恐怕要闹乱子。

宋真宗是个迷信之人,赶紧让星象家去分析。经过占卜,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女主昌”。这可把宋真宗吓坏了。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宋真宗又是封禅、又是炼丹,越渴望长生不老,身体的毛病越多。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拜托刘娥帮忙处理奏章。于是,刘娥就逐渐把持了朝政。这才是最让宋真宗担心的:刘娥会不会谋朝篡位,当第二个武则天啊。

想到这儿,宋真宗就跟心腹大臣周怀正透露了自己的担心。当然,宋真宗并不糊涂,他也想好了应对之策:让太子监国。通过提前让太子进入角色,处理军国大事,逐渐削弱刘娥对朝政的影响力。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周怀正是宰相寇准的同党,因而寇准很快就知道了这个事。当初他就不同意立刘娥为皇后,这个时候本着对大宋江山社稷的长远考虑,寇准决定帮一把宋真宗。于是,他就找机会进宫,跟宋真宗秘密讨论“太子监国”的事。

这件事的策划过程非常隐秘,参与的大臣极少,连皇后刘娥都不知道。出宫后,寇准找人连夜秘密草拟“太子监国”的诏书,准备公布。其实现在想想,有些极端秘密的事,宰相大人最好还是亲力亲为,而不是交给别人去做。知悉范围越大,越容易走漏风声。

很不幸的是,“太子监国”这事泄密了。

刘娥纠集党羽丁谓等人,质问宋真宗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关键时刻,宋真宗“拉稀”了,说“不记与准初有成言”。这个没有担当的皇帝,面对强悍的老婆,吓破了胆,把锅甩给了宰相。于是,寇准百口莫辩,被免去宰相。丁谓取而代之。

寇准倒了,但寇准的同党不甘心。周怀正是这件事的主要参与者,一看谋划失败,担心刘娥、丁谓一定会罗织罪名,进行政治报复,不如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准备发动兵变,废掉皇后刘娥,杀掉宰相丁谓,拥寇准官复原职,让太子登基,宋真宗退位做太上皇。

纰漏再次出在手下人身上。就在兵变前一晚,周怀正的手下向丁谓告密。丁谓派人立即进宫,密报皇后刘娥。第二天一早,在丁谓等人布置下,周怀正等人还没起事就被逮捕、杀害。

紧接着,刘娥、丁谓等人开始对寇准进行政治迫害。刘娥先是矫诏,把寇准的“莱国公”爵位给免了,又在很短时间内,对寇准来了个四连贬,从知相州(河南安阳)贬到安州(湖北安陆),再贬到道州(湖南道县),最后贬到雷州(广东湛江),越贬越远。

这些事情,宋真宗毫不知情。甚至有一天他询问左右,为什么多日不见寇准。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逝了。他让刘娥翻了身,也让刘娥失了控。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常常很是棘手。

五、女皇威仪

宋仁宗上台,尊奉“亲生妈妈”刘娥为皇太后。既然刘娥已经批文件批上了瘾,而且经验丰富,那就延续惯例,军国大事都由刘太后处置。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风评较高的皇帝,也是《清平乐》的主人公

宋真宗时期,刘太后和丁谓原本是互相利用的政治联盟。等新皇登基后,丁谓见朝政都被刘太后垄断了,自己这个宰相就是个傀儡,感觉很不舒服。他觉得刘太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该分道扬镳了。于是,丁谓冒出个想法:架空刘娥,独揽朝政。

如今的刘娥,再不是那个寄人篱下的歌女,也不是那个被人插标的妻子,而是经验丰富的女政治家。丁谓那点小九九,她当然看得出来。刘娥决心不按套路出牌,抢先下手。

就在宋仁宗上台这年的六月,刘太后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宣布丁谓欺上瞒下、架空两宫、勾结内廷宦官等罪证,把他罢免宰相,抄没家产,贬到崖州(今海南岛),比寇准贬的地方还远。刘太后在朝中党羽甚多,她一发话,谁敢说个不字。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就没人再敢跟刘太后分庭抗礼了。从此,承明殿上五天一次的朝会,宋仁宗坐在左边,刘娥坐在右边。刘娥正式开始临朝听政。

两年后,刘娥身穿衮衣,也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龙袍,接受宋仁宗和群臣上的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这一刻,刘娥达到了她的人生巅峰。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拥有皇太后身份的刘娥,一直小心翼翼地尝试着靠近武则天,但始终没能如愿

不过,刘娥并不满足。她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像武则天那样称帝。

女人当皇帝,在男权社会里可是离经叛道的事情,很容易搞得众叛亲离,弄巧成拙。刘娥很懂这一点。她没有武则天的机遇和人脉,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

一次,她在朝会上问大臣:“你们说,唐朝的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女主?”

大臣们都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少年了,一个个跟人精似的。刘娥一张嘴,这些大臣就知道嘴里会吐出什么货色来。针对刘娥的问话,大臣们的回答很强硬:“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差点断送了唐朝的江山社稷。”

这话一说,搞得刘娥一时语塞,相当尴尬。

历朝历代都有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宋仁宗初期也不例外。

殿中丞方仲弓就上书,请刘娥效法武则天,“行武后故事”;权知开封府(也就是开封知府,由于宋太宗赵光义当过开封知府,后来当了皇帝,其他人再当开封知府,怕被人怀疑以后会称帝,索性改称“权知开封府”,意思是暂时充当开封知府,不敢效法先帝赵光义)程琳呈上《武后临朝图》。

这两个家伙这么做,就是暗示刘娥效法武则天,当皇帝。

投机分子的暗示,说到了刘娥的心坎上。可是,刘娥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得听听大臣们的意见。朝会之上,面对刘娥的询问,大臣们谁都不敢吭声,只有鲁宗道表示:“如果您这样做,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

刘娥非常尴尬。对她来说,称帝最大的障碍,就是儒家传统观念。她无论如何迈不过这道坎。她很清楚,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一旦自己称帝,指不定会闹多大乱子呢。于是,她只好当众把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扔在地上,公开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虽说皇帝是当不成了,但刘娥对当皇帝的感觉还是念念不忘。她渴望过把瘾,哪怕只是穿着皇帝的衣服,出席一些重大活动,有一种当皇帝的仪式感也行啊。

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刘娥决定第二年二月,她本人要出席太庙的祭祀大典。出席时,她会身穿帝王的衣服。大臣们群起反对。负责祭祀活动的礼部侍郎薛奎,说了一句绵里藏针的话:“太后身穿帝王服饰,在太庙行礼的时候,是行男性皇帝之礼,还是行女性后妃之礼呢?”这句话把刘娥问愣了。

行男性皇帝之礼?自己既是女的,又没称帝,不合适。行女性后妃之礼?自己可是穿着皇帝的衣服,哪能自降身份呢?带着这样的尴尬,时间来到了第二年二月。

虽然大臣们激烈反对,刘娥还是穿上了帝王服饰,出席了太庙祭祀大典,祭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只不过,她也做了点妥协,把帝王龙袍上的十二章图案,减掉了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也没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剑。

在士大夫们的一再抵制下,刘娥的女皇梦最终没能实现。就在祭祀典礼的第二个月,也就是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染病。为了让自己尽快康复,也为了收买人心,刘娥下令大赦天下,把寇准等人官复原职(虽然他们早已去世),把丁谓迁回内地安置。

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减轻刘娥的病情。几天后,刘娥就去世了。

刘娥弥留之际,一直在扯着身上的衣服。宋仁宗不解其意,便问薛奎。此时的薛奎已经身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陪王伴驾,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太后不希望在见到先帝时,还穿着这身帝王服装,俩人见面没法解释,很尴尬。”宋仁宗这才明白过来,赶紧让人给刘娥换上太后服饰,然后入殓。

六、真相大白

刘娥生前,威严浩荡,谁也不敢造次。

刘娥死后,政局突变,有些先前不敢说话的人,开始语出惊人了。带头的就是燕王赵元俨。

赵元俨在赵氏皇族里威名远扬,由于在宋太宗的儿子里排行第八,又是宋真宗的弟弟,故而人称“八贤王”。刘娥当权的十几年里,他一直装疯卖傻、称病不朝,保护自己,等待时机。如今,刘娥已死,他立即进宫见宋仁宗,跟他上眼药说:“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赵元俨重在强调:李氏是被虐待而死,死于非命。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电视剧《包青天》里的八贤王赵元俨,似是正义化身

宋仁宗听罢,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时候,抚养宋仁宗成人的杨太妃(也就是杨淑妃)告诉他说:“陛下的亲生母亲确是李宸妃,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

这个时候,宋仁宗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尽心孝顺的刘太后,竟然不是亲妈。而亲生妈妈李氏,自己竟然从来没有相认过。宋仁宗悲痛欲绝,几天没法上朝,随后下诏自责,并派兵包围刘氏家眷的府邸,派人去李氏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李氏去世后,并没有被虐待,而是高规格下葬。在水银的养护下,面色如生,面容端庄,就像刚刚去世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刘娥成为皇太后以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侍女李氏。此时已经是婉仪的李氏,被晋升为顺容。只不过,为了防止母子相认,刘娥把李氏送到宋真宗的陵寝永定陵守陵。当然,刘娥也没亏待李家,派人访其亲属,得知李氏的父亲李仁德已经去世,还有个弟弟李用和在世,靠给死人穿纸钱混口饭吃,就让李用和“补三班奉职”,相当于从九品的低级军官,吃上了皇粮。

李氏深知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对于眼前的一切毫无怨言。终其一生,也没有以皇帝亲妈自居。直至明道元年(1032年)病重,刘娥将其加封为宸妃,派太医医治。册封当日,医治无效,李氏去世,享年46岁。

刘娥本打算按照低级别嫔妃身份,把李氏草草安葬得了。可是,宰相吕夷简建议厚葬。他的理由是:“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意思是说,太后您要不考虑刘氏家族的未来,就当我没说,您要是想让刘家以后继续荣华富贵,李氏就应该厚葬。

刘娥一琢磨也对。自己已经64岁了,来日无多。宋真宗知道真相那是迟早的事。还是生前做点积德的事吧。于是,她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让李氏穿上皇后的衣服,按照一品礼节,在洪福院装殓,用水银灌入棺材。

历史证明,这些做法不仅让吕夷简飞黄腾达,也救了刘氏一家人。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吕夷简是宋仁宗时期的重臣,曾以反对范仲淹改革而闻名

当宋仁宗获悉这一切后,他感慨道:“人言其可信哉!”随后,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将刘娥陪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这也是个突破惯例的做法:以往皇后的谥号都是两个字,但刘娥由于临朝称制,谥号增加到四个字。

李氏也被尊为“章懿皇后”,陪葬宋真宗永定陵。李氏生前没有看到的荣耀,在死后都被亲生儿子实现了。

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稀里糊涂地成了国舅,被越级提拔为二品的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宋仁宗甚至把女儿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就是为了让李家的日子过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当然,福康公主是亏大了,相当于嫁给了父皇宋仁宗的表弟、或者说是自己的表叔,这也太奇葩了。公主大概得被逼疯了。

至此,宋仁宗的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母”的故事也成了轰动朝野的大事。其实,宋仁宗还是不希望全国老百姓都来讨论他的八卦,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朝野上下都不准议论刘娥临朝时期的往事。

越是不允许议论,民间越会议论,久而久之就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谱。元代杂剧《抱妆盒》、明代的《金丸记》,特别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让人们似乎忘却了历史,只记得传奇。

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离奇、血腥。它只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求子欲、两个年轻女子改变命运的渴求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的一幕人生大戏。

以往以奸臣形象著称的吕夷简,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吕夷简的建议,让刘氏家族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也让刘太后以从善如流的好形象载入史册。按照历史学家的评价,刘娥“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她能够做到限制亲族,除了穿着帝王衣服过把瘾之外,没有逾越政治底线。

至于“包青天”。他是在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由于父母年迈,他先是从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调任安徽老家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当监税,又索性辞官,专心在家伺候父母。直至父母双亡、守丧期满,才在景祐四年(1037年)前往京城听选,获任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

清平乐(一):“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历史上的包拯,脸不黑,额头也没有月牙,清正廉洁,文采稍差

“仁宗认母”发生之时,包拯还在安徽老家,而且级别不高,根本不可能参与这些政治事件。

因此,“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有历史原型,但情节几近虚构。

最后再说说狸猫。

在中国,狸猫属于猫科动物中的猫亚科、豹猫属,擅长奔跑和偷袭,能上树,主要活跃在灌木丛和林区,胆大凶猛,经常夜间活动。以鸟类为食,也吃鼠、蛇、蛙以及果实,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说白了,狸猫就是一种生性凶猛的野猫。

在日本,“狸”这个汉字经常被翻译成中文的“狸猫”或者“狐狸”,事实上这事错误翻译。日语里的“狸”(たぬき),指的是貉,属于犬科动物,长得有点像小浣熊,但并不相同。

标签: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