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利用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

爱百科 172 0

感谢邀请。

历史上用到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很多。在这里我仅仅选取3个最为经典的战例。

1、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意同坐山观虎斗。意思是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我方既不盲目相助,也不鲁莽干涉,而是静观其变,直到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案例:《三国演义》中,曹操两次使用此计。第一次是袁绍病逝后,曹操从河北撤军,袁谭和袁尚原本在曹操的压力下共同迎敌,但是曹操一走立马翻脸,兵戎相见。袁谭不敌袁尚,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趁机挥军北上,打败袁尚、袁熙,消灭袁谭,一举平定河北。

第二次曹操打败乌桓后,人在乌桓的袁尚和袁熙逃往辽东,曹操并不追赶,而是选择退军。不久后,辽东太守公孙度将二袁的首级送到曹操面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二袁除掉,还得到公孙度的投降。

2、擒贼擒王。擒贼擒王:意思就是摧毁敌人最强大的主力,消灭敌人的核心和魁首,才能彻底瓦解敌方的战斗力。

案例:

隋唐时期,瓦岗寨与王世充的势力势同水火。有一次两方在关键的决战前,王世充找到一个与瓦岗寨首领李密很像的人,把他藏在军中。当两军交战到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将假的李密绑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喊李密已经投降。王世充的军队看到敌首被抓,士气大增,而李密的军队看到主帅被抓,顿时群龙无首,被王世充大军一举击破。这场战役可以胜利,就是利用擒贼擒王这一计,用假的李密使出了真李密的效果。当然这个计谋的成功,也是因为当时战场上的混乱,李密的军队无法确认李密是否真的被抓。

3、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抓住对敌方不利、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争夺利益。

案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国内一片混乱,怨声载道。太子平联合将军市被讨伐子之失败被杀。内战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太子平的反抗其实有着齐国的支持,在太子平被杀后,燕国的混乱已经不可收拾。齐宣王立即派章子率大军进攻燕国。燕国的兵将不仅不抵抗,还主动打开城门,于是齐国大军几乎未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燕国的都城,还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差点将燕国灭国。

三十六计相关的案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