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爱百科 111 0

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改朝换代二十多次。与其他国家相比,神州大地最不缺少的就是皇帝,而皇帝们最不会缺少的就是老婆,当然除了供皇帝玩乐的后宫佳丽,在皇帝们的生活中最为重要,最为尊贵,也是唯一可以作为正式配偶的便是皇后。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皇帝的后宫更是不可一日无后,不管之前皇帝临幸过多少女人,只要没有娶皇后,皇帝就不能算结过婚,依然要属于单身狗的行列。历朝历代的皇帝基本上都非常重视立后,有些朝代甚至将是否立后,作为皇帝或太子成人的标志,只有结了婚的皇帝才可以登基或亲政。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虽说后宫不能干政,但作为皇帝的贤内助,皇后在维持宫廷等级秩序,调和妃嫔关系,制衡皇族、內戚和朝臣的势力上,都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可以说皇帝要想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政治工作,没有个贤德有能力的皇后帮忙打理后院也会是非常困难的。可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还真的有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到死都没有立后,一直没有结过婚的成年皇帝,这就是统一中国,拥有丰功伟绩的秦始皇。

很多学者认为,秦始皇之所以不愿立后结婚,是因为他的母亲赵姬与吕不韦和嫪毐两个情夫的交往,深深伤害了尚且年幼的嬴政,导致他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女性极度的厌恶。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嬴政是否仅仅是出于对女性的厌恶,而导致他终生不娶的结论还是值得商榷的。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嬴政痛恨母亲和她的情夫们,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也不会诛杀嫪毐三族,把母亲囚禁,至死不见了。但或许正是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经历,让他对婚姻家庭和夫妻关系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在会稽刻石上,他就不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家庭婚恋观:

饰省宣义: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成。夫为寄瑕,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嬴政在这段话里,把他的想法表达得很清楚:有子的寡妇,要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不应该改嫁,也要防范与陌生男子接触,以免会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搞婚外恋,与家庭配偶之外的女人私通的男人,那就象跑到别人家猪圈里的猪一样,人人得而诛之。当然,如果女子结婚以后,与其他人私奔的,也要受到同样的惩罚。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虽说碑文措辞严厉,所述先秦古人的道德标准与现代人有不小的差异,但还是不难看出,嬴政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有配偶对于家庭忠诚程度的重视。也由此可见,年幼时母亲不检点的行为,给嬴政的心理确实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创伤,以至于他对背叛家庭行为的容忍度为零,背叛家庭者人人得而诛之! 尽管惩罚手段有些残忍,但从保护家庭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嬴政的三观还是挺正的。

既然嬴政对维护家庭关系,是有自己的看法和道德标准的,那么他就按照自己的标准为自己找一位皇后不行吗?难道他这一辈子真的连一个喜欢的女人都没有吗?事实上,还真有一位令嬴政极为敬重的女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这个人被大家称为巴寡妇,名清。经营着秦始皇时期全国最大的丹砂生意,富甲一方,是真正的商界女强人。她不仅是嬴政服食丹药,修建秦始皇陵墓中,以水银为江河百川的水银提供者,更为修建长城提供了大量资金。巴清平时乐善好施,福泽乡里。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声誉。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不过最让嬴政佩服她的地方是,巴寡妇在丈夫去世后,为夫守节,再未改嫁。这种既有钱有能力,又有善心有气节的女人,实在是太符合嬴政心中完美女人的标准了。或许在嬴政心中,巴清是偶像一般地存在着,她如同一朵纯洁的莲花,只能远观却不可亵玩。毕竟最让他感动的就是她为丈夫守节的忠贞之气,这样的形象一旦被打破,偶像在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会荡然无存。嬴政与巴清之间,更象是一种超乎男女之爱,灵魂伴侣的关系,一种柏拉图式纯粹的精神互动。

为了感谢巴清对自己事业的无私资助,也为了保障清家族生意的顺利扩张,嬴政甚至帮助巴清建立了属于巴氏家族的私人军队。这样的待遇也给巴清的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和成功。“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可见嬴政对这位女强人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和恩赏。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到后期,嬴政干脆把这位令自己真心敬重的女子,接入宫中奉养。言外之意,让她也有机会享受荣华至极的皇家生活,并且可以经常相见。在巴清去世后,嬴政给予了她极高的礼遇。司马迁曾说:

秦皇帝以贞妇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嬴政不仅赐予她“贞妇”的名号,并且特意修建了怀清台,来缅怀这位仗义疏财,情深义重的奇女子。

可是,即便这位名叫巴清的女子再好,与嬴政终归有缘无分,只能成为志同道合的莫逆,守望相助。秦王难道就不能以巴寡妇为道德标杆,为自己选一位皇后吗?天下如此之大,还不能从其它诸侯国中选一位贤良淑德的公主嫁过来吗? 这个问题,怕是还真不能。

要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姻,大都是为政治利益,联姻等同于结盟。而嬴政的志向是灭六国一统天下,成为整个国家的老大。在这样远大的政治理想面前,他怎么可能与任何一个国家结为盟友,让自己的志向受到牵制呢?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既然联姻诸侯国的公主会成为羁绊,那本国内的贵族千金中就挑选不出优秀的女孩子嫁给嬴政? 非得让堂堂秦王打光棍儿,当一辈子不婚族么?别忘了,如果嬴政选取了这种方案,那么必然会出现另外一类特殊且极有能力在朝局中兴风作浪的人群:外戚。

想当年,嬴政十三岁登基后,由于年纪尚幼,可是没少受赵姬的两位老情人的压制。当时吕不韦和嫪毐都依靠与赵姬的暧昧关系,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政治资本,成为当时秦国两大互相对抗的政治集团。

吕不韦成了秦王“仲父”,而不甘示弱的嫪毐也号称自己是秦王“假父”。在这两大集团为扩张各自政治利益,不断进行竞争,嬴政不仅受尽了夹板气,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嬴政自主施政的自由,双方都成为嬴政成年后亲政的巨大的障碍。

特别是与赵姬有了两个私生子的嫪毐,更是飞扬跋扈到无法无天的程度。竟公然在公开场合,对一些大臣叫嚣:“吾乃皇帝之假父,窭人子何敢与我亢?” 公然挑衅朝廷的权威。到最后竟然发展到发动叛乱,要杀秦王,并打算让自己与赵姬的儿子取而代之。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嫪毐叛乱之时,嬴政已经是22岁的青年了。面对乱局,他处理得异常睿智冷静。他巧妙地利用了吕氏集团与嫪毐集团间,尖锐的利益冲突,借吕不韦排除异己的迫切需求,顺势以吕不韦一方的力量平息叛乱。在诛杀嫪毐三族,彻底铲除嫪毐集团的势力后,又寻机逼死了吕不韦,将权力彻底集中到了自己手里。

吕不韦和嫪毐与赵姬还仅仅是情人关系,与整个秦王室并没有亲缘关系,他们集团内部的核心成员还并真正未搅入王族内部继承人选拔的争夺。说白了,虽然在最后时刻嫪毐起了反心,但核心矛盾依然只是集中于掌权,并非夺位。但即便如此,这样的政治斗争已然是惊心动魄,如坐针毡了。如果再因为联姻的关系,掺杂了夺嫡之争,实权派的臣子中,再多上几位国公爷或国舅爷,怕这斗争会更复杂,更血腥,更残酷。这些问题,对从刀尖上走出来的嬴政来说,肯定会心有余悸的。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一个22岁的年轻人,若是在今天,恐怕还只是一个尚未走出大学校园,对社会懵懂无知的孩子。但嬴政却已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成长为一名权谋于胸,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了。对于自己婚姻对人生的影响,他是非常清楚的;对可能产生的麻烦,他也是心生忌惮的。虽然年轻,但严酷的事实,让他在布局自己私生活上,定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正式的婚姻,自然也不会有名正言顺的外戚,也自然会少了对权力,特别是皇位继承权,异常贪婪的觊觎,自然也会少了尔虞我诈的残酷斗争,少了在斗争中的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与其给自己找一堆麻烦,还不如始终不婚,让那些热衷后宫争斗的人,无机可乘。

况且在秦始皇那个年代,如果没有正式的妻子,就不能有顺理成章的法定继承人。虽然没有立后,但据专家考证,嬴政至少有二三十个子女,儿子起码也有十多位。没有正式的皇后,那么所有的皇子都是庶子,虽说长幼有序,但在宗法制已经深入人心的先秦时代,嫡长与庶长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没有嫡长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上天注定理所应当的皇太子,虽说长子继承也符合礼法,但与嫡长子继承的权威性相比,还是要弱化了很多。

统一六国,却坚持不婚的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婚姻家庭观?

所以秦始皇不仅沒娶皇后,甚至是连太子也没有立。估计他的意图是想在儿子中挑选一个最有才干,最有能力的,能将他的功绩万世传承的人选,来继承皇位吧。或者,他在巴清全力以赴的资助下,对自己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的结果充满自信。既然能够长生不老,那就干脆自己把这个皇位千秋万代地坐下去好了,还立啥太子? 说不定儿子还没老子活得长久。反正这辈子统一了中国,干了前无古人的大事,拥有了人间最尊崇的地位,并且陪伴过自己仰慕的红颜知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至于是否结婚,于历尽千帆的嬴政而言,去纠结这些世俗的礼法,又有何意义,有何必要呢?

标签: 秦始皇第一个娶了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