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诸葛亮同为蜀汉托孤大臣,却因心怀叵测被贬,最后激愤自杀

爱百科 42 0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的蜀汉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中,在病逝之前,刘备召诸葛亮到永安,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他,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则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一幕感人的君臣情义故事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参与者,他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之臣,在刘备托孤时被封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他就是蜀汉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李严。

  李严,南阳人,初为郡中专职吏员,刘璋用他为成都县令,后升任中都护,刘备率军入川时,李严投降刘备。平定成都后,李严被刘备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后与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后因讨贼有功加封辅汉将军。李严在任上,兴修水利,整修城郭,使得吏民悦之。但李严为人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又假借职务之便为自己大盖房舍,与下属官吏常常发生摩擦。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刘备伐吴败回,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自此李严进入了蜀汉的权力中心。刘备病重时,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幼主刘禅;刘备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以防备东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李严此时在蜀汉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诸葛亮的。

  诸葛亮掌权后,最想做的就是完成刘备遗愿,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从而一统天下。而在成为托孤大臣后,李严的政绩似乎大不如从前,对北伐的一应事物,李严一改往日的精明强干变得拖泥带水,其欲望也迅速地开始膨胀,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官进爵,李严暗地里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这样的提议被诸葛亮严词驳斥。为了出兵北伐,诸葛亮调派李严驻军移师北上,进驻汉中。但是李严接到命令后,寻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去。后来还想要划分五个郡成立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诸葛亮自然没有答应(李严这时候已经想要割据一方了)。二人自此之后嫌隙日生,逐渐形合影离。

  李严的种种做法让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对其越来越不放心,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更是说道:““李正方(即李严)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居心不良,心怀叵测,可能会制造事端。在诸葛亮看来,自己对李严给地盘,给尊重,已经是仁至义尽,包容至极;而在李严看来,则是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而且还被诸葛亮一步步削弱。尔后,李严改名为李平,这其中也隐含了自己求取富贵不成而愤愤不平之意。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诸葛亮在上邽之战大破司马懿,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却因李严的军粮供应不上,被迫撤军。诸葛亮撤回来以后,李严居然惊讶道:粮食很充足,丞相怎么就这么退回来了!还给刘禅上书,说丞相撤退肯定是诈退,引诱司马懿跟他交战。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

  忍无可忍的诸葛亮拿出李严先后写的两封信进行对质,在证据面前,李严无话可说。欺骗主帅、贻误军机是杀头的大罪,不过,诸葛亮看在托孤大臣的身份上,只是启奏蜀汉后主刘禅,说李严以公谋私,包藏祸心,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于梓潼郡。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感到此后再也无人启用自己了,激愤发病而死。李严心里很清楚,自己被废之后,最了解自己的,最有气度原谅自己的还是诸葛亮,诸葛亮死了,自己再也没有被起用的机会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