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地来说,唐玄宗最初布的军事格局,在防止军区叛乱时,就存在巨大的漏洞。第一、天下一共十大军区,一个军区所占的份额实在太大。第二、在特定的时候,为了制约中央政府的竞争者,唐玄宗又让安禄山一个人节制关东三大军区,总兵力接近帝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第三、玄宗时代的军事互相牵制格局,就是关东,西北互相牵制,所以在中原没有庞大的驻军。在这种的布置下,安禄山一旦发动叛乱,整个关东马上就会为之变色。
唐玄宗的军事布局,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外战争中,战斗力会变得非常强大。事实上,说到晚唐对外军事衰弱时,人们难免会一再称赞唐玄宗时的布局,总而言之,只有让前方将帅集中事权,才能让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再总而言之,一个帝国把前方将帅的事权切割的那样细碎,怎么可能强有力的对付外敌呢?至于说到宋朝的军事衰弱时,人们更会有意无意的称赞唐玄宗时的布局;总而言之,让文官系统节制军事系统,怎么可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呢?总而言之,帝国政府像防贼一样的防着军方大佬,不让外敌欺负,那就叫有鬼了。在类似的论调中,如果你回看唐玄宗时代的军事布局,难免会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军事布局。在类似的论调中,如果说唐玄宗有什么错误,那就是错把安禄山那种大坏蛋当成好人看了。这种分析历史的论调,没有一个统治者会真正接受的。因为一个人坐在权力的顶峰上,自然会发现,什么忠奸善恶,那就是和浮云的一样的事。一个人坐在权力顶峰上,还把下面的军政大佬分成好人坏人;并相信重用好人,就能如何如之何,那他的政治智商,估计还停留在中学生的阶段。事实上,人们喜欢用这种论调看历史,所以难免会觉得,晚唐皇帝一个比一个愚笨低能,因为他们都是不变的信任邪恶变态的太监。面对这种历史,真是让读史者捉急,因为人们难免会想,随便拉个初中生穿越回晚唐,也可以让大唐实现真的中兴,只要不重用邪恶变态的宦官集团就可以了!
肃宗、代宗重新布的局很简单。第一,那就是扩大禁军的编制,而且把禁军的指挥权纳入宦官系统。第二、不断分割、增加军区。唐玄宗时代,帝国一共十大军区。而代宗时代,帝国足足有三十多个军区。而且后来,还在不断增加。河北设置了四个军区(幽州、成德、相魏、魏博)。中原设置七个军区(淄青、汴宋、河阳、永平、陈许、淮西、襄阳)。山西设置三个军区(河东、河中、泽璐)。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地区设置了七个军区(朔方、邠宁、凤翔、同华、鄜坊、陕虢、振武)西部设置了(陇或、河西、北庭、安西)这是北方的藩镇。简单的梳理一下就有25个军区了。南方的军区相对于北方而言,虽然少了一些,但是也有汉中、剑南、荆州、淮南、江南东道、江西、宣歙、黔中、岭南九个军区。简单的算一下,足足有34个军区。注:上述军区的名称,许多地方都是为了大家在地理上容易有个直观的感觉,所以没有采用原名称;而且统计也未必全面细致,只是为了大家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我这段文章的重点,不在于考证相关军区,只是希望大家通过类似的罗列,对大唐安史之乱后的军区划分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
换而言之,安史之乱后,大唐军区开始分割的越来越多;当然了,这只是开始,后来还会分割出许多军区。因为帝国的军区变得越来越多,许多人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是中央政府对军队控制力下降,所以才会如此,实际上这是政府控制力上升的结果,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推恩令翻版,套用文词就是广建诸侯少其力。军区这样多,具体到某个军区,力量其实已非常有限了。中央政府依靠宦官系统控制的禁军,就容易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军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再依靠文官系统对全国的控制力,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军区,中央政府都有辗压性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孤立的军区敢挑战皇权,都是看不到任何胜算;就算众多军区勉强实现联合,其联合也必是松散的、无力,就算机缘巧合勉强占据点上风,也会很快被皇帝追过去打得告饶。因为安史之乱前,中原没有军区,安史之乱后,中原也开始出现大量军区。人们就感觉,这些军区是叛乱的后遗症。其实呢,这是对唐玄宗军事布局漏洞的补充,事实上,安禄山叛乱后,马上就可以风云变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地区没有军区。中原的军区众多,也不意味着中央政府控制力削弱,相对是中央政府控制力增强的结果。我还是前面的话,这也是广建诸侯少其力的表现。藩镇割据一直无法威胁大唐帝国的统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藩镇数量只会增加,绝不会减少。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具体的藩镇,在帝国军事力量的整体份额中,所以占比例只会减少,绝不会增加。
用童话故事的观点看,晚唐的皇帝多少有些愚笨低能。因为在童话故事中,皇帝重用几个忠于自己的忠臣良将,啥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是,翻开两晋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乱前)的历史显然告诉大家,只要权力格局出现问题,世上就没有什么忠于自己的人。所以,儿子的权势大了,老爸有可能会被废杀;弟弟的势力大了,哥哥有可能被废杀;老妈势力大了,儿子有可能被废杀,你说谁可信?这些最亲近的人都不可信,那些手握枪杆子军方大佬,就可信?总的来说,什么忠臣不忠臣,那不过是用来扯淡的。因为忠有大忠、有小忠。所以人们想抽皇帝脸、甚至杀皇帝时,也可以高举忠义大旗。总而言之,忠于国家民族百姓的利益,这才叫大忠,忠于一家一姓,那就叫小忠;往小了说,天下是列祖列宗的天下,绝不是某个昏君暴君的天下,所以忠于帝国才叫大忠,忠于皇帝那叫小忠。所以,两晋南北朝乱臣贼子成群结队的出来进去,绝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政治学习抓得不够紧,实在是因为豪门贵族势力太大,所以皇权很难维持稳定。当然了,晚唐五代手握枪杆子的军人动则打皇帝的脸、甚至让皇帝靠边站,绝不是因为当年的军队政治学习抓得不够紧,实在是因为豪门贵族势力瓦解、官僚政治没有构建成熟,所以军人势力失控了。至于后来,人们都高呼推翻帝制,让天下全变成乱臣贼子,绝不是因为西方传来了歪理邪说,实在是因为工商业经济兴起,底层社会在维护自己共同利益时更容易实现协作。在这种背景下,忠于一家一姓的思想都已OUT了;至于某个皇帝昏斏庸、残暴、卖国,让大家永远忠于他的思想,更是标准的反动思想,因为谁敢推销这种观点,人们肯定会唾他一脸:你想当狗,还要拉着大家一块当狗?你脑袋没被驴踢过吧?
军区大佬们是否忠于皇帝,通常是受制于地缘,而不是受制于他们的忠心。如果他们所处的地方,容易对抗中央政府,军方大佬自然就是军阀;就算偶尔出个愿意忠于中央政府的大佬,也不会有下场的。如果他们所处的地方,缺乏对抗中央政府的条件,军方大佬自然就是忠于皇帝的将领,就算他们偶尔想不开想和皇帝分庭抗礼,通常也会追悔不迭,因为缺乏对抗中央政府的条件,你也敢和皇帝哩个啷,交出一颗脑袋,你就偷着笑吧,因为弄不好,这是要交出全家人脑袋的。皇帝在对付军方大佬时,会掂量他们的地缘;军方大佬在对抗皇帝时,也会掂量自己的地缘。如果地缘合适,不服皇帝管教的理由是众多的,也是现成的。因为皇帝是昏君,一心重用邪恶的大太监,我们难道不应该和他玩兵谏吗?我们难道任由他们继续破坏国防大业吗?如果地缘不合适,无条件服从皇帝的理由也是众多的,总而言之,赵构重用秦桧卖国,岳武穆都宁死不反;我们大唐皇帝再坏,也没有坏到这份上吧,我们大唐皇帝重用的奸臣,再坏也没有坏到这个份上吧;我们有什么理由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