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狄青,被欧阳修、文彦博排挤,他有何功绩?

爱百科 19 0

说到北宋名将狄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狄青,北宋名将,抗击西夏有功,被人所熟知。同样的,狄青也是一位帅小伙,说他是宋朝第一帅也不为过

史有记载: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狄青走在街道上,都是会被围观的那种阳刚小伙

哪怕小时候,因为代兄受过,在充军服兵役时脸上刺字了,可是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样貌,还因为整个人气宇轩昂,被选为皇家仪仗队的一名马兵

这种帅气,还不止体现在他身上,也遗传到了他儿子狄咏身上,宋哲宗为大长公主挑夫婿时就说过:“一定要像狄咏那个样子”

只是这样的相貌,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好处,反而就算抗击西夏有功,也屡屡被人瞧不起,被人排挤,北宋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欧阳修和文彦博,赫然便在其列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七月,欧阳修上书宋仁宗请求罢黜狄青,洋洋洒洒数千言,没有一条有力证据,反而多有称赞之词在其中

”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找不出什么问题便编造问题,最后是将当年的一场水灾归罪于狄青

如是说道:“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你就说说,离不离谱,强行相关的感觉

文彦博也同样排挤狄青,理由更加明白,因为“朝廷疑耳”,请求罢黜狄青,宋仁宗不忍,觉得狄青是忠诚

文彦博随即来了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诚”,一句话戳到命脉上,瞬间站在了文彦博那一边

那么欧阳修如此排挤狄青,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其实并没有,狄青不是那种会得罪人的人

狄青自小出生贫寒,没有念过书,却习得一身好武艺。因代兄受过而走上从军之路,在一次次的征战中,才换来的赫赫军功

而他,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军功,就狂妄自满。反而兢兢业业,为大宋朝的安危,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狄青因为脸上被刺有黥文,所以行军打仗时会带着面具,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水抹去,他却觉得留下可以鼓舞士气而并未那般做

一个为了军事而不顾自己为官尊严的将领,又岂会是功高自满之人。不是自己的功劳,狄青从不欺占

昆仑关一战后,地方首领侬智高败逃,有人让他上报侬智高已死,用来邀功,狄青却直接说道“不敢诬朝廷以贪功”

不仅如此,狄青还喜欢将功劳推给身边之人。史有记载:“为人缜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队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尤喜推功与将佐”

这样一个将领,为兵士所喜,也该为皇帝百官所喜,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这一切,不过是因为那个时代造就的

在文德致治的大宋朝,武将是心照不宣的二等人,就不说对于一位为国建功的将军该有的尊敬,起码也不该有奚落排挤

可是文官们背地里称狄青为“赤枢”,十分的看不起。而且不仅是百官看不起他,就连布衣妓女都瞧不起军士

有一次,韩琦宴请狄青,妓女白牡丹为其斟酒,当场便出言不逊“劝斑儿一杯”,讽刺狄青脸上的黥文,最后也仅是被杖则

再有一次,狄青自己的宴会上,邀请了布衣刘易,宴会上“优人以儒为戏”,刘易认为是狄青故意为之,破口大骂“黥卒敢尔?”

最终,还是狄青给刘易道歉,这件事才算完结

怕将领兵变,便打压武将的宋朝,武士是没有资格把持权力的。一旦权力过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君主猜忌

从士兵到元帅,狄青终究因为权势过大,威望过高而被罢黜,离开京师去了陈州

就算如此,大宋朝廷对他仍然难以放心,每个月都会遣使前去看他,名曰抚问,实则监视,免的狄青生了异心

一个为大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却是被如此对待,甚至于因每日担忧恐惧,于嘉佑二年离世

身前被宋朝如此对待,死后才被加封,陪葬皇陵,何其讽刺。一代大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让人惋惜

而那些铸就他悲壮收场的文官名相们,却未被口诛笔伐。混迹在宋朝官场的文官武将们,也许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但就是文官天然的对武将的轻视,让他们一次次的出手,不过是立场不同,便想方设法地搬倒对方

所谓“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身在京都的那些文官们,哪懂得什么战场狼烟

当武将士兵们在前线卖命,只为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国平安的时候,那些远在京都的人们,也许早已是笙歌艳舞,吟诗作赋,极尽享乐

若大宋对武将有一丝的宽容,也不会有一分为二,被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下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