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1]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第一次国共合作乃是“理”所应当。而这个时候,中国社会可以联合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孙中山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
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正面临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的失败之中,各次反军阀的斗争都无法取得胜利,也正在急需中国社会上其他的力量参与,一起把中国的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军阀统治,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我们有必要把中国国民党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历程叙述,以便明白和清楚中国国民党开始的目标和理想跟大革命失败后的目标有何不同,也就能够明白为何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基于中国国民党的主动,才实现了打倒军阀的目的;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国民党完全是在被动中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内的抗日救国力量一起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中国国民党[2],是孙中山领导和创建的一个中国政党,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1905年)、国民党(1912年)及中华革命党(1914年),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主持下的中国国民党(广州)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大会选举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名共产党员为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接着又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国共产党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农民部的部长,工人部实际上也由中国共产党员领导。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中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中国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民党经历了革命党-执政党-革命党的历程,期间的坎坷曲折也是非常大的,直到1924年才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比起中国国民党来说,那要早了几年。可见在组织架构和行动能力上,中国国民党要比中国共产党稍逊一筹。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联合中国国民党的力量,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接受了苏联提出的“联俄容共”的要求;其二是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力量还过于薄弱,不足以单独反对北洋军阀以及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压迫与剥削。
而中国国民党之所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也是基于两个原因:
其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也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其二是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可以说,历史到了这个时刻,两个抱有大致相同政治纲领的政党,开始了“抱团取暖”的动作,以实现拯救国家于危亡、拯救民族于不幸。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这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孙中山先生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标志着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转变。国共合作的建立,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公开宣传和组织群众,领导和推动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在南方,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
2.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
3.与此同时,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奠定了基础。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尤其是广大国民党左派与中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不幸的是,中国国民党的伟大创建者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在北京因病逝世,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孙中山的继任者蒋介石,口口声声“总理的遗愿”(联俄联共),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既反俄也反共,而且是反到骨子里去的那种。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的独裁者本性随着大革命的推进逐渐显露出狰狞的面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5日,李济琛、钱大钧、古应芬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固然有很多原因。如果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角度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中的左派,也在大革命中迅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同时,也给后续国共合作失败时国民党的清党行动造成了巨大的优秀党员损失。
2.中国共产党作为刚刚建立不久的政党,缺乏相应的政治经验,工农运动出现了“过火”的现象,导致了同一阵线内的其他力量的不满,从而给了很多“分裂”的口实,并成为被打击的依据。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最重要的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建立统一阵线是必要的,但领导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里;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最最重要的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且由中国共产党来直接掌握武装的领导权。
[1] 参考
[2] 参考
标签: 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