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纸上谈兵”

爱百科 99 0

  喜欢事后孔明的人,世间多不胜数,其例子在玩扑克、玩麻将、谈时事等场合中最容易找到。我也是个事后充孔明的人,虽然我没将这一嗜好放在玩乐上,但常常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

  据我所知,《史记》记载这么一个小故事: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跟人讨论兵法时,连他的父亲赵奢(赵国名将)也不是对手;后来赵括带兵上阵,结果大败。人们曾根据这小故事,推出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只凭书本知识夸夸奇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我以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亦是一种事后孔明的说法。当然,讨论《史记》这本书及内容的真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但实际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史记》成书于汉,自是不可能载有汉以后的故事。所谓死无对证,历史上有没有赵括这个人呢?恐怕现时谁也说不清楚。既然如此,赵括只能是《史记》中的人物,对其了解,也只能通过《史记》,如果对《史记》所载深信不疑,是不是“纸上谈兵”呢?

  假设历史上真有赵括这个人,他的经历跟《史记》所记载的相同,可赵括读过哪些兵书、写过哪些读书心得、怎样与父亲讨论兵法等,司马迁知道吗?我们知道吗?如果不知道,我们对赵括的了解有多少呢?

  带兵打仗是涉乎自身生死的问题,一个人即使平日夸夸其谈,但涉及到自身的生死时,大概不会轻易只顾夸夸其谈而不顾自己的生死吧。或许那次战争的失败跟赵括的策略有关,但他采取什么策略呢?他与其他将士的临场发挥如何呢?我不是赵括,也不是赵括的将士,更没有去过战争的现场并以军事家的眼光进行分析,而我更是没有参与过古代战争,这样,即使司马迁用文字将战争的情况较详细描述出来,我看后也难与对那场战争有生动体会。

  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人的言论,可以放在抽屉里慢慢讨论,但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出现是偶然和新鲜的,如果采取纸上谈兵的态度来对待,岂不是将人当成机器来看。

  司马迁将赵括的小故事描述出来,是一种判断;当这小故事被概括为“纸上谈兵时”,则是对另一事件的判断;而自己使用纸上谈兵时,就变成自我批判了。

  2007年11月15日

标签: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