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中学高2016级1班 雍清瑞
最近在课余,慕名读完岳南的《南渡》。该书讲述的是“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燕京等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知识分子,为保全民族文化的火种和珍贵遗产,由中原一路颠沛流离,辗转西南的故事。在这过程中,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各阶层、各行业为挽救民族危亡,誓死抗击日寇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离开北平前,清华教授赵忠尧冲过日军层层封锁,抢救出放在学校实验室的50毫克放射性镭。随后,他“把盛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开始了南迁之路。
在路上,他“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行李,只有手中的咸菜坛子与他形影不离,双手磨出了道道血痕”。一个多月后,当破衣褴褛的赵忠尧以“祥林嫂”式的形象站在清华校长梅贻琦面前时,“梅贻琦先是一惊,继而泪水涌出了眼眶……”其悲壮艰辛,令人为之动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广袤的中华大地,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实国之殇也。然而,大师们为保全民族精粹和科学珍宝,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不亦国之幸乎?
赵忠尧的故事,只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赴国难的一个缩影。是什么给了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此强大的勇气,让他们宁愿冒着死亡威胁,也要“为民族复兴保存最后一批文化种子”?
我想,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是因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更因为植根于他们灵魂深处的民族精神。
《道德经》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让我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韧特性和不屈精神。
中华文化如水之浩瀚,海纳百川、包罗万象,莫能望其边;中华民族如水之柔韧,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莫能屈其志。
敌人虽能一时征服我大片土地,却无法征服古老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虽然武器落后,但抗御外侮之决心不减分毫。虽然屡战屡败,但同仇敌忾之气势更加高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在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成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
今天,我们正在民族精神的凝聚下重新焕发生机,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文物的精美,更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科学的奇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看完《南渡北归》,我更加向往那个大师云集、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师们让我钦佩的,不仅在于学术上的开创之功,更在于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本书的封面这样写着。那个激荡人心、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文化会再次大放异彩,再次迎来群星行闪耀的时代,激励中华民族走向更大的辉煌。
【“少年派”栏目征稿启事】
1.作者范围: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2.作文体裁不限,字数400-1200字。必须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严禁抄袭),而且该作品是第一次投稿(此前没在其他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请取消“一稿多投”的念头。3.投稿时,请将作文直接写在邮件正文中,切忌用附件。4.请务必留下详细的学校、班级和个人姓名信息,提供能保证收得到邮局汇款单的详细地址、学生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缺一不可。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5.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6.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邮件标题前标注“少年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