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 出自何处

爱百科 122 0

  应该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近人吴兆江所写。

朱自清很喜欢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这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著于现实的意思。”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报考北大本科,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朱自清对教学十分认真,他对学生作业格式有具体规定:作业本第一页要空下来,把一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以便查阅。

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韵府》,因来不及检查原书,就在文章后面写明是“抄《佩文韵府》”。

朱自清写作时,喜以笔尖沾纸,速度不快,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写下,所以写下后无需多加删减,即成佳作。

  在清华大学时,他每天只能写500字;而李长之有一天曾写过15000字的论文,还外加两篇杂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约在每周三下午2至5时,在清华园中文系会议室,把《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分人剪贴,另设总论及杂类,均按罗马字母排列,半年后完成剪贴《诗话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及蝉,有人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请教昆虫学家后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推论。例如有些蝉子夜晚不叫,推论到所有的蝉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叶圣陶与朱自清促膝长谈,点起两支白蜡烛。

  朱自清即写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1921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写了一篇。原来是两人同去的,各写所见,倒为后人留下散文游记两篇,可以一比异同。

朱自清晚年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标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