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命”的背水一战,韩信赢了,后人为何却不敢模仿?

爱百科 83 0

背水之战:

第一原则是知己知彼。

第二原则是置之死地。

第三原则是夺敌战心。

后人不是没有效仿,而是要么效仿不成功、要么是被人逼成背水,所以背水之战也就韩信打得最漂亮。

“赌命”的背水一战,韩信赢了,后人为何却不敢模仿?

首先是知己知彼,才敢背水一战。平魏之后,韩信向刘邦请兵,以实现开辟北方战场的计划。

刘邦同意,于是韩信与张耳率三万精兵直下代国。

此战甚是顺利,不仅擒杀代相夏说而且略地代国。

但此时,荥阳战线吃紧,于是刘邦把刚给韩信的三万精兵又要了回去,去支援荥阳战线。

所以,韩信手中之兵,已经不是久经战阵的老兵老卒,而是新募招降之兵。用这样的兵去打仗,不要说进攻,就是对阵、防守都成问题。所以,必须得解决怎么让士兵舍生死战的问题。

韩信方面日子不好过,陈余方面也是头疼。

“赌命”的背水一战,韩信赢了,后人为何却不敢模仿?

因为韩信平魏破代,已成破竹之势,甚至代王陈余的老家代国已经被韩信给端了,所以赵军士气不高,甚至听到韩信大名都已然战栗。

两军相逢勇者胜,所以此时就要比战心、比意志了。

其次置之死地,才能诱敌来战。于是韩信采取背水列阵,把自己大军的后路堵死,打胜了才有出路;打败了谁也别想跑,咱们就赌命一战了。

背水一战的另外一个用意,就是暴露己方弱势,诱敌来攻。陈余方面占着地理优势,占着本土作战的优势,所以他可以跟韩信熬,还可以等韩信攻。这两种形势都不是韩信想要的。所以,只能摆一盘险棋,让陈余方面放弃地理优势、放弃本土优势,主动进攻、阵战对决。

赵军士气不高、主将书生意气,所以战事有利,赵军则蜂拥而上;而战事不利,赵军则会一触即溃。

第三遍插旌旗、才能夺敌战心。背水一战不是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那真得是以战力、以气势、以决心取胜。

背水一战的核心关键是心理战,具体就是怎么制造有力形势,瓦解敌人的战心斗志。

见韩信背水陈兵,陈余大军虽然讥笑韩信不懂兵法,但即便如此,颓废的赵军也不敢出寨阵战,仍是躲在营寨中看热闹。

见背水陈兵还是不行,韩信便只身犯险,亲率中军旗帐亲赴汉军的营前战阵。

陈余看到汉军主帅韩信到了阵中,于是马上率轻骑突击,试图擒拿韩信、一举破敌。

韩信佯装战败,所以且战且走,直至背水阵地。

而赵军见汉军败局已定,所以当真是见利便疯狂,于是倾巢而出。

从营前战阵打到背水战阵,汉军已经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于是战心战力也就飙涨了。

双方胶着之时,韩信的2000骑兵迅速迂回杀入赵军营寨遍插汉军旌旗。

这就是心理战。

“赌命”的背水一战,韩信赢了,后人为何却不敢模仿?

本土作战是持久战的优势,但却是大军阵战的劣势。

因为一旦战事不利,本土作战的赵兵可以跑啊,因为他们的家就在赵地,跑到哪都能活,使劲跑还能跑回家。所以,赵军立溃,也就不顾命地使劲跑了。

而韩信之军则是背井离乡之兵,他们不能跑,因为跑到哪都在人家地盘上;加之背水死地,也没地方跑,只能打;而且现在战事有利,自是人人争功,所以只能越战越勇。

所以,背水之战,兵非简单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它还有很多重要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件不具备,背水死地就会成为兵家死地。

主将方面:韩信诡谲而陈余书生。这一点很重要,得需要敌人很蠢笨,碰上一个不那么书生的,韩信的诡谲也是无的放矢。碰上李左车那样的,韩信估计都不敢过来打。

形势方面:汉军破代所以掌握了战场主动,赵军应敌仅是被动防守。

士兵方面:可以说汉赵双方都不成,韩信之兵如果是精兵老卒,他可能也就稳妥一点儿;而赵军方面更不成,见利就疯、见败就溃。

算计方面:背水一战不是破釜沉舟,所以必须得有奇兵诡计。背水谁都能玩,但奇兵诡计、瓦解敌志,可不是谁都能玩的。

标签: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