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还是指南针?

爱百科 181 0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了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

《梦溪笔谈》

简介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

沈括:

沈括(1031-1095),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提举司天监,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博学能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

《梦溪笔谈》中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在沈括所撰的《梦溪笔谈》卷第十八《技艺》中,详细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其法如下:在用胶泥制成的毛坯上刻出反体单字,火烧令坚,这样便制作出了供排版用的泥活字。

排版时则放置一个铁板,上面铺敷松脂腊和纸灰之类的混合物。然后以铁范作版框,内排泥活字,布满一框即为一版。持之用火来烤,待铁板上的药剂稍微熔化之时,便用平板按框面使泥活字平整。

一般设两铁板,一版专门用于印刷,另一版则用来排字,交替使用,极为简便。印完之后,再用火烤铁板,药剂熔化时用手轻拂泥活字,便一一脱落下来。常用字则多达20多个,以备一版内有重复字的情况。如果遇到生僻字就随刻随用。为便于捡字,把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雄辩地说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而且根据史料,毕升只是总结了活字印刷术的经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恐怕还要在庆历年间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尽管尚未发现北宋时的活字印本,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是明代的印本。但南宋周必大按照毕升活字印刷的办法,使用胶泥铜版,成功地刷印了《玉堂杂记》。

蒙古太宗十三年至宪宗元年(1241-1251)杨古则制成了活版,刷印了《近思录》诸书。明清时期根据毕升的活字印刷之法,又出现了使用铜、锡和铅等活字,明祝允明《书新本渭南集后》云:“自沈梦溪《笔谈》述活板法,近时三吴好事者盛为之。”又清魏崧《壹是纪始》云:“明则用木刻,今又用铜、铅为活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清代李瑶和翟金生的泥活字印刷法,完全印证了毕升泥活字印刷法是可行的。

另外,毕升试验过但没有能够付诸实践的木活字,元代的王祯便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法,并依此法印了书,进一步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木活字印书。

标签: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