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爱百科 124 0

伴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不少人开始抱怨现在的过年过节太没有意思了,一点过年过节的气氛也没有了。我们今天的人过年过节不过只是一家团聚在一起吃个饭,然后各自玩各自的手机,这确实是缺少了点味道,比起古代的人们,那要差远了。在几千年前的唐朝,我们祖先就在节假日有了很多活动。那么唐朝时期,人们都是怎么过年过节的呢?

在唐朝,人们都十分重视节日,除了春节,端午中秋,这些在今天也还受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唐朝还会过很多其他的节日,每年的节日假期加起来大概快到五十天了。我们可以推测出,唐朝人的节日生活有多丰富了。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一、岁时节日风俗1、元日风俗

唐朝的元日就类似于正月初一。在这个时候,即使在古代也是要放假的。加上除夕的假期,唐朝时期的人们可以得到七天的假日。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记录了元日的风俗,说到家里的亲戚带着侄子外甥来走动: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盞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

《南部新书》之中也曾提到有关元日的风俗:

“长安市里风俗,每至元日以后,递余食相邀,号为传座”。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在元日这一天,亲戚朋友都会互相走动。除此之外,元日还有贺寿的风俗。日本的和尚在中国学佛法的时候,就曾在自己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之中就写到新年第一天,大人们在宅院里立竿悬幡,祈求平安。

正月一日,家家立竹竿,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刘禹锡在《元日感怀》中还写到“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说在元日的时候,孩子们会穿上色彩艳丽的新衣服,出门互相攀比。这首诗记录了刘禹锡自己一个人在外地过年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都穿了新的衣服,而自己家里门口没有人来访,感觉到了一种孤单落寞。

可见,这样的风俗是元日必备的,人们早也习惯了。而在元日,喝酒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规矩,例如刘禹锡和白居易喝酒,就写道:“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一般是年纪小的人先喝,年纪大的人后喝。

而在朝廷之中,每年的元日,还会有一次典礼,用来庆祝新年。文武百官都要出席。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2、上巳节

上巳节也属于三令节之一,上巳赐宴胜游,是唐人生活中的一件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每年的三月三日。《泰和三日祓楔渭滨》记载过:

“上林花鸟暮春时,上已陪游乐在兹。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汾词。”

这就是在这一节日之时,人们一起结伴出去玩的场景,好不热闹。还有《丽人行》中写到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说在这一天,很多好看的女子也都出来了。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3、中秋节

唐朝人尤其重视中秋节,中秋赏月诗有九十多。诗人白居易被外贬为江州司马后转为转任忠州(治临江县,今四川忠县)刺史,就写过两个关于赏月的诗歌,两首歌完全意境不同。古代的诗人赏月可以写出很多诗歌出来,面对一轮皎月,每个人的感触都有所不同。

做司马的时候,白居易说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这首诗的意境多为凄美,更加有了一点悲苦的感觉,表达的是一种对自己亲人的想念。

而第二年写的: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时的白居易赏乐的心情就比之前好很多了。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4、重阳节

重阳节也是备受唐朝人重视的节日。在重阳节这天,人们会去登高,会去赏菊花,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刘长卿《九日登高李明府北楼》写过: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上面这段诗句描述的就是一副重阳节的登高图。

重阳佳节,人们还要将茱萸插在发鬓上,以图辟邪。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一首唐诗《九月 九旧忆山东兄弟》之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

在这个节日的时候会喝一点菊花酒,也是用来辟邪保平安的,《九月 九日刘十八东堂集》之中写道:“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说的就是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就会喝菊花酒。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5、除夕节

唐朝人的除夕用来逐除疫鬼,也是一次重大的群众活动。人们会带着假面具,弄出各种鬼神的模样,一个是傩翁,一为傩母,十分热闹。在除夕这天,人们就会在庭院里点火,在居室里点灯烛,一起唱歌跳舞,守岁喝酒。

《全唐诗》就有这样的记载: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一个除夕夜的夜晚,人们围绕在燎火旁边,跳舞唱歌的场景,那时候的除夕夜也会放爆竹,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之中写道:

暮际,道俗共烧纸钱。俗家后夜烧竹与爆,声道万岁。街店之内,百种饭食,异常满街。日本国此夜宅庭、屋里、门前,到处点灯也。大唐不尔,但点常灯,不似本国也。

对唐朝和日本的风俗又做了一次比较,记录了在唐朝时期,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用来庆祝新年。和他的故乡日本有着一定的差异之处。

除夕节还有“贴“春书”、桃符的风俗”。《四时纂要》之中写道:“岁旦置门前,插柳门上,以畏百鬼。”这也是专门用来敬畏鬼的,今天的贴春联习俗也承袭了唐朝的一些风俗。

二、纪念性的节日所谓的纪念性的节日,其实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节日多带有明显的纪念性,例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当然,在唐朝的纪念性节日远远不止有端午节一个。

1、诞节

诞节中的诞字,通常和生结合在一起用,这个诞节也就是庆祝皇帝生日的节日,这个节日在唐朝是从唐玄宗开始过的。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在《唐会要》就有记载:

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群臣当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上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赛白帝,报田神。制曰可。

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年皇帝过生日的时候,就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庆祝活动。皇帝自己会在皇宫里面举办一些宴会、酒会,宴请群臣。在地方上,也有一些庆祝活动会举办。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2、人日

每年的正月初七,就是人日。在人日这天,人们的庆祝活动是剪彩和登高。剪彩可剪成绿叶、红花外,还有鸡等这些小动物,丰富多彩,任由发挥。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等饷人。擎来问夫娟,何处不如真。——《人日剪彩》

在《人日剪彩》中就说到闺房妇人非常擅长剪彩,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足以见识当时的人们多擅长这类剪彩活动了。

唐代的节日风俗:根据岁时与纪念意义不同,又有着哪些文化底蕴?

3、端午节

端午节不论是在唐朝还是现在,都是受到很多人重视的节日,唐朝时期的人们尤其重视端午节,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很重视龙舟竞渡,这个风俗大部分集中在江淮地区,在杭州每年的竞渡会被安排在钱塘湖旁边。

《金华子杂编》记载:“排列舟舸,结络彩舰东西延袤,皆高数丈,为亭湖之轩饰”写的也正是竞渡的场景,场面很热闹,场地也会被人们精心的布置,所以,这类繁荣的场景也被很多诗人记载下来了。

端午节,皇帝要向大臣赐百索田,臣子还会写诗文表达对皇帝的感谢,例如李商隐就写过:“将以彩丝萦诸画轴,用禳故系,兼续修龄。”窦叔向也曾写“仙官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余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也是用来答谢皇帝的恩赐。这一端午节习俗也是唐朝流传很久。

总结:唐朝的节日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节日意义的,还有一种则是纪念意义的节日,这两种分类里面又有很多节日,在唐朝节日的庆祝仪式有很多,所以也非常热闹,唐朝的节日习俗,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节日风俗基础,后代很多朝代的庆祝仪式都会和唐朝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唐朝节日里的热闹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这也构成了繁华的大唐风貌。

参考资料《旧唐书》《全唐诗》

标签: 唐朝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