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最差的皇子李恪,在李世民眼中连储君的备胎都不是

爱百科 141 0

待遇最差的皇子李恪,在李世民眼中连储君的备胎都不是

李恪剧照

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

由于《旧唐书》中的这段话,千百年来,很多人认为,太宗李世民打算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因长孙无忌的阻拦而未成功,导致李治上位,大唐落入武则天之手。而李恪“善骑射,有文武才。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的史评,以及李世民“英果类我”的界定,更让后人遗憾,李恪未能替代李治是李世民立储的最大失误。

真的是这样的吗?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这一年大唐刚刚成立一年,父亲李世民仅仅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与他同年出生的还有太子李承乾、二哥李宽(早夭)。同样从李恪传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尽管作为几乎和太子承乾同龄的第三子,“其母隋炀帝女”并未给他带来丝毫的地位提升,也从来没有进入李世民的宠爱之列。相反,可以确认的则是,李恪是李世民14个儿子中以待遇最差而著称。

待遇最差的皇子李恪,在李世民眼中连储君的备胎都不是

李恪剧照

在所有的记录中,李恪一生不仅没有丝毫得宠的事迹,反而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弹劾和处罚。比如,李恪因犯了踩庄稼和赌博这样的小错,就连续2次被削去都督的头衔,先后削去实封共600户,只剩下200户的实封。贞观二年5月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达22州。

贞观七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时,唐太宗对他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由此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给李恪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样一句话,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时,却在一转身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待遇最差的皇子李恪,在李世民眼中连储君的备胎都不是

太宗李世民

仅仅从这几个小小的事迹就可以看出,李恪在李世民眼中是多么不受待见,完全是一个出气筒以及李世民教育儿子的反面教材。

《旧唐书》称“恪善骑射,有文武才”更是尚武的大唐贵族最基本的素养,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虽然善骑射,却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李恪的文才同样毫无记载,别的皇子具体到擅长哪种书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记录,唯独李恪的“文才”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不见踪影,而同样因为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记载来看,李恪的各项能力和水平,在大唐皇室中很可能还在水平线之下。作为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在先天智力上应该和其他兄弟差别不大,而造成他能力平庸的根本原因则是他很可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精英教育,甚至是在放养中成长的。

试想,这种状态的皇子怎么可能成为李世民立储的对象。至于李世民欲立李恪的言行,只不过是冲动之下一时的想法罢了,否则为何找反对最为坚决的长孙无忌商议,还是私下来商议,更可笑的是,长孙无忌坚持了一下,李世民就放弃了,可见立李恪的想法只不过是李世民一时的冲动而已,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是不可能的。

待遇最差的皇子李恪,在李世民眼中连储君的备胎都不是

李治剧照

纵观李恪的一生,除了以待遇差这个亮点外,很难再有其他超出同时代兄弟的亮点,而他的存在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其他嫡出兄弟的陪衬,至于储君之争,在李世民眼中他甚至连备胎都算不上。因为在李世民看来,李治这个汽车轮胎的质量可能比较差,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用李恪这个三轮车车胎来代替,无论这个三轮车的车胎质量有多好。

标签: 唐朝李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