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顺圣皇后(三)

爱百科 106 0

  三、大周女皇

  解决了不团结的人就实现了团结。武后终于可以登上她梦寐以求的宝座了,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铁杆粉丝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也上表请改国号,声势浩大。“民意”不可为啊!

  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好日子),武后将国号改为“周”(唐朝结束),以神都洛阳为大周王朝的都城。施行大赦,改年号为“天授”,赐予全国人民国宴七天,以显示皇恩浩荡。十二日,武后加尊号为“圣神皇帝”,六十七岁的武后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将皇帝李旦降为皇嗣(不是皇太子),赐其姓武;皇太子李成器降为皇孙。十三日,武后在神都洛阳建立武氏七庙(祭祀七代祖先)。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其妻姒氏为文定皇后,此后历代祖先都被追封为皇帝。

  做了皇帝她仍然没有放下屠刀,她要除掉所有具有潜在威胁的人。又是一大批李唐宗室和忠臣良将被杀。二十四日,杀被流放的韦方质。二十六日,杀许王李素节之子李瑛、李琪、李琬、李瓒、李蠩、李瑗、李琛、李唐臣。良将丘神勣(老熟人了),刘虔通、史务滋……纷纷被杀。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执政能力和边疆的防御力量,吐蕃突厥等乘机入侵,大片国土沦丧。同时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为隆道公。当年孔子在课堂上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不知道他听到武后的封赏会不会高兴。改李唐太庙为享德庙,以武氏七庙为太庙。迁移关内七州的民户充实洛阳,有了人口才会有武周政权的稳定。

  对政敌的屠杀,客观上打击了门阀贵族。同时扶植庶族地主官僚,重新划分社会利益这块大蛋糕。就这件事来说,不得不承认武后的魄力之大,俗话说:你断人家财路,人家断你生路。这是历代很多统治者想做不敢做的事啊!武后做到了!那些不劳而获占有巨大财富的大贵族不得不低下了他们那高贵的头颅。这样一来扩大了统治基础,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武后在杀人的同时还是非常善于用人的,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任用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多为神龙政变参与者。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是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哭道:“失去狄公,朝堂空矣!”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录取进士,录取人数比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并且开创了武举,后来再造唐朝的郭子仪就是这个时期通过武举选拔的。考试门槛大大降低,录取名额向基层倾斜,不仅培养了个人势力,更扩大了群众基础。许多不得志和没有出头之日的人,忽然变成了国家公务员,甚至到中央机关上班,真是天上掉金元宝了。他们成了武后的铁杆粉丝,庶民把武后抬上了皇帝宝座,成就了她的帝业。

  同年九月武氏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玆,发兵戍守,稳定了西域的局势。延载元年(693)突厥的默侵犯灵州,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将其击败(神龙政变的重要参与者)。任用大将军娄师德在边疆防备吐蕃,后来又任命娄师德为宰相。顺便说一句,武后还首创了四字年号,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她就是要破旧立新,做前人做不到的事。武周时期由于才能卓越的将帅大量被杀,对外战争吃了不少败仗,国家的疆域比太宗高宗时期有所缩水,但还是守住了基本盘。

  她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吏。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武则天统治时期,尽管统治阶级内部斗得不亦乐乎,社会还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五十年间,人口增加了一倍,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武后的上位既给大唐带来了灾难,也为大唐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史书说她:“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於上而治於下,故能终天年,阽dian乱而不亡。”

  长寿三年(694年)侄子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几乎掏空了国库的钱。从侧面也反映了国家的富庶,与清末慈禧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大肆享乐有本质的区别。

  久视元年(700)武后自知一生罪孽深重,在嵩山上投除罪金简一枚(1982年被登封县一农民上山采药时发现),原文为:"上言:大周圀(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为我们留下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长安元年(701)九月,因孙子邵王李重润及孙女永泰郡主和她的丈夫武延基(武后的侄孙)私底下议论武后的男宠张氏兄弟的胡作非为,二张向武后进谗言,武后竟然杀死了这三个年轻人,连娘家人武延基也不放过。长寿元年(692)忠心耿耿的狄仁杰也被贬,去彭泽当了县令。五年后(697)又被召回中央任职,两年后(699)升为内史。

  女皇帝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圣历元年(698),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流浪在外十四年的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 控鹤监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这年九月十五日被正式册立,再次被确定为帝国的接班人,被赐武姓。武承嗣因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相当郁闷。也许因为作恶太多,九月十九日就去阎王那里报到了。李显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皇太子—皇帝—庐陵王—皇太子—皇帝。为了提高李显的威望,李显上位的第三天就被安排了工作,任命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任务是攻打突厥,当然具体业务由狄仁杰来做。皇嗣李旦被封为相王。

  李显虽被立为皇太子,但武三思仍然觊觎着皇位。武后晚年非常宠信张易之、张昌宗,二张呼风唤雨,权势熏天。武三思使出浑身解数巴结二张,武三思甚至为二张执鞭牵马。二张不亦乐乎,便给武后吹“枕边风”,说武三思如何如何好,武后逐渐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看到黎明的曙光了,武三思满面春光,雄赳赳气昂昂,耀武扬威,这一迹象迅速被张柬之等人察觉,已经等了十五年了,不能再等了。

  长安五年(705)正月二十二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张柬之、崔玄暐及左羽林卫将军敬晖、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卫将军李湛、薛思行、赵承恩、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职方郎中崔泰之、庙部员外郎朱敬则、司刑评事冀仲甫、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内直郎王同皎(有点眼花了,共十五人)率左右羽林兵五百多人簇拥着太子,以讨伐张易之、张昌宗谋反为名,包围迎仙宫,冲进宫内迅速斩杀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二张还没反应过来脑袋就没了。病中的武后听见变乱,大吃一惊,慌忙起身,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诸位大臣将军提着二张的脑袋已经过来了,武后看见人群里的太子李显,说:“原来是你干的,那两个小子既已被杀,你可以回东宫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今天不可以回东宫。以前天皇(高宗李治)去世时将爱子托付给陛下,却一直让他住在东宫。群臣时刻思念天皇之恩德,肃清内难。这是天意人心都归向李家。臣等谨奉天意,希望陛下传位给太子,使李家天下万代不绝,这就是天下之大幸了。”武后又躺下了,不再说话。随后大臣又立即斩杀二张的党羽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通事舍人张景雄(都姓张)。第二天,则天皇帝正式让位,中宗复位,历史上称为神龙政变,又叫神龙革命(复唐后改年号为神龙),中断了十五年的大唐帝国终于回来了,一切皆复旧制,神都恢复为东都。他们完成了狄公的遗愿。皇帝赐宴五天,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普天同庆!

  当中宗李显坐在皇位上,看着为他顺利即位费尽心血的这些人时,他知道,自己应该回报,其中封张柬之 、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为王(异姓封王,实属罕见),后世称为“五王”。这次政变的主要人物张柬之,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说他的功业几乎和匡扶汉朝的陈平、周勃相媲美。

  再造李唐,居功至伟!足以流芳百世!

  需要指出的是:像辛亥革命一样,这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张柬之没有杀武三思,是要留给李显杀掉,以彰显皇帝的神威,李显反而宠幸武三思,“五王”最后竟被武三思所害。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十六日,让武后搬到上阳宫居住。二十七日,给武后进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十一月,武后逝世,遗诏去帝号,为曾经的政敌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平反,让他们的子孙恢复旧业。加谥号大圣则天皇后。以后的皇帝总感觉给武后的定位不准确,所以谥号一改再改。少帝唐隆元年(710),改其谥号为天后;睿宗景云元年(710),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改为天后圣帝(带有帝字,李旦昏了头了),不久,改为圣后;玄宗开元四年(716),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加谥号为则天顺圣皇后,意思是把皇位还给李家顺应了天意,也奠定了她在李唐王室的地位,终于解决了谥号的问题,给了武后一个定位。六百多年后朱元璋起兵反元,在明军攻入北京(大都)之前元帝就开溜了,基本上和平解放了北京,省去了明军很多麻烦。朱元璋给其加谥号元顺帝,顺应天意之意,含义一脉相承。

  神龙元年(705)五月初四,将武氏的列祖神位从太庙迁入崇恩庙,复归本位。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安葬则天大圣皇后入乾陵(现在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帝陵)。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是不立碑的(慈禧除外),虽然武后最后去了帝号,但她毕竟做过皇帝,不立碑好像说不过去。碑上写什么呢?加谥号都这么难,碑文更是无从下笔,干脆就不写了吧!于是乾陵前就立了一块无字碑。

  后代史家就不那么客气了,五代后晋史官在《旧唐书》里写道:“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意思是:武后杀嫡子夺帝位之阴谋,断送唐帝王婴儿之生命,杀害压碎了椒房皇后、淑妃的骨头,她的不仁道也太过分了,这也是奸诈忌妒的妇人的常态。然而她还广泛援引正直的言论,对正人君子时时给以礼遇,当初虽然是母鸡鸣叫司晨,终于能够使儿子李显恢复圣明的皇位,很快地辨明御史大夫魏元忠的无罪,好言好语抚慰狄仁杰之心,尊重当时的教令而压抑宠幸之臣,听忠言而诛杀酷吏(来俊臣)。武则天有好的一面啊!有好的地方啊!算是对武后还有一点肯定吧!

  欧阳修在《新唐书》里直接写道:“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意思是:武后的作恶,未遭大刑诛戮,算她幸运!

  两部唐书关于武则天的文字充满了杀戮,几乎把她描写成了一个十足的恶人,虽然有些片面,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文字的真实性。

  女人执政要造成比男人更大的杀戮,有些人会说,这是封建礼教在鄙视女性,但我们看事情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难道要求古人有“男女平等,女人也顶半边天”的思想境界吗?难道要求古人要信仰社会主义价值观吗?

  这是一个女人和男人对决的时代。妻子与丈夫的斗争,母亲与儿子的斗争,祖母和孙子的斗争,女儿和父亲的斗争,侄子和姑姑斗争,表兄弟之间的斗争,权力的欲望摧毁了一切亲情。血腥之极,世所罕见,不忍读之。在这个家族中能活着已是万幸了,与唐朝开明包容的大环境似乎格格不入。

  几乎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免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一个王朝里的新皇帝也往往是踏着鲜血上台的,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有哪一个人物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杀害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呢?

      武氏篡唐激发了女性干政的欲望,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对政敌对亲人举起了屠刀,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史上称为“武韦之乱”。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被迫诛杀了武三思父子,睿宗即位后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尸,夷其墓碑,终有恶报!李显竟然被老婆韦后和亲生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安乐公主一度谋求皇太女的身份。后来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李隆基登基后又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完成了神龙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最终稳定了帝国的政局,大唐王朝终于走上了正轨,为即将到来的开元盛世铺平了道路。

  武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后用几句歌词做总结吧:“天朝第一君是个女儿身,留给史书一页新。回头看是善是恶,还是千古迷惑。”

标签: 唐朝长孙皇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