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爱百科 108 0

文/傅华轩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

后来由于隋朝的离间,突厥分解为西突厥和东突厥。

大唐贞观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大唐王朝经过李世民的治理,国家安定, 国力恢复。开始缓过手来,对付周边不安分的部落。

第一个被唐朝征服的对手,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东突厥。

从南北朝时起,东突厥就是历代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到隋朝后期,东突厥在始毕可汗执政时期臻于全盛。其时,中原动荡,天下分崩,东突厥的百万铁骑屡屡伺机入寇,其兵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隋朝境内那些乱世中的草头王们,也纷纷依附在东突厥之下,如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窦建德、王世充、高开道等人,"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通典》卷一九七)。就连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时,也不得不为了借助东突厥的力量,与其搞好关系。

唐帝国建立之后, 最让李世民感到耻辱的一次,就是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

那一次,李世民刚刚登基,政局未稳,颉(jie)利可汗就亲率十多万铁骑直逼长安。李世民无可奈地与之讲和,被迫牺牲了府库中的大量金帛,与颉利签订了城下之盟,才换取了暂时的和平。

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李世民断然没有想到,自己刚当上皇帝就被突厥人要挟了一把,受了一会窝囊气。

从此,李世民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雪洗前耻、根除外患的那一天。

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从贞观元年起,曾经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鼎盛走向了衰落。

一方面,颉利可汗宠信佞臣,导致政局大乱,原本臣属于东突厥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北方诸部相率反叛;另一方面,东突厥境内又遭遇了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旧唐书·突厥传》)。如此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巨大困境使东突厥很快露出了亡国之兆。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此外,东突厥王室又产生了严重的分裂,一个国家也好,一个部族也好,就怕闹家乱。

这个致命的分裂源于颉利可汗与突利小可汗的叔侄反目,你瞧瞧,爷俩干起来了。

叔叔颉利千方百计收拾侄子突利,突利意识到颉利这是在温水煮青蛙,迟早会被弄死,所以他决不能坐以待毙。

危急之中,突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当年在豳州五陇阪与他"约为兄弟"的秦王、如今的大唐天子李世民。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四月,突利向李世民呈上密表,请求归降。颉利很快就得到消息,顿时勃然大怒,立即发兵进攻突利。

突利急忙遣使向唐朝求援,李世民问策于群臣。满朝文武都认为对付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时任兵部尚书的杜如晦更是强烈主张,应趁突厥内乱而将其一举荡平,否则将后悔无及。

然而,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大举出兵。

因为他知道,以唐朝当时的国力,还不足以发动一场平定东突厥的大规模战争。

可他也知道,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削弱东突厥的机会。

所以,李世民绝不会无所作为。

他派遣秦武通率兵接应突利,然后又开始逐个收拾突厥周围的小部落。

收拾完了突厥的周边附属,李世民意识到征服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贞观三年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北伐统帅,就是北伐远征大军的总司令。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远征军集结完毕,各路将领多为当世名将。李世民命大军兵分六路: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出定襄道(也就是东突厥的老巢),为一路;并州都督李世勣、右武卫将军丘行恭出通汉道,为二路;左武卫大将军柴绍出金河道,为三路;幽州都督卫孝节出恒安道,为四路;灵州大都督薛万彻出畅武道,为五路;任城王李道宗出大同道,为六路。六路大军共计十余万人,从各个方向大举进攻东突厥。其中,担任正面攻击的主力部队是李靖与李世勣的部队。

六路大军就像六支寒光闪闪的利剑同时刺向塞外。这一次,唐帝国倾尽精锐,志在必得。

十一月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首战告捷,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击败东突厥的边境部队。

十二月初二,突利小可汗逃离东突厥汗国,抵达长安朝见大唐天子李世民。

李世民不无自豪地对侍臣说:"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单于稽颡(叩首),庶几可雪前耻。"(《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同月下旬,东突厥的重要将领阿史那郁射也率部来降。

突利是东突厥的二号人物,阿史那郁射是颉利的心腹大将,他们的投诚意味着颉利己经众叛亲离,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贞观四年正月。唐帝国北部边境,地冻天寒,朔风怒吼。一支矫健的军队正顶着漫天飞雪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向北飞奔。

一马当先的人就是李靖。总司令冲锋在前,士兵们的勇气可想而知!

尽管这一年李靖已经年届六旬,是老将了,可他跃马扬鞭的身影却依然和年轻人一样雄健。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紧跟在李靖身后的,是他从北伐大军中亲自挑选出来的三千精锐骑兵。这三千铁骑要跟随李靖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目标就是颉利可汗的王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其不意地突袭,擒贼先擒王!

突袭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抵恶阳岭(和林格尔县南),出其不意地歼灭了这里的突厥守军。稍事休整之后,李靖命令部队连夜开拔,直指定襄。

谁能想到,在这大雪纷飞、月黑风高的隆冬深夜里,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铁骑居然会孤军深入,像一柄钢刀一样直插东突厥汗国的心脏?

此时此刻,颉利正在他那温暖如春的可汗大帐中烤肉饮酒。尽管他早已获悉唐朝出兵的消息,可颉利并不十分担心。 因为边境线上到处都有重兵布防,唐军北上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况且时值严冬,越往北天气越冷,唐军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后勤补给都将遭遇重重困难,要想在短时间内打到他的突厥王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周遭万籁俱寂,除了帐外的巡逻兵踏雪而过的脚步声,天地间什么动静也没有。摇曳的烛光下,颉利醉意朦胧,睡眼惺忪。

突然,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冲破云霄。

俄而,颉利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可他马上就清醒了。

是唐军从天而降了。

颉利一个箭步冲出大帐的时候,看见整座王庭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到处都是砍杀声和哀号声。

不管唐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此刻的颉利已无心恋战了。

他心里只有一个字——逃!

当夜,颉利带着部众逃出王庭,一路上恍如惊弓之鸟,头也不回地朝着阴山方向拼命狂奔。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此战,唐军出奇制胜,一举攻占了东突厥老巢定襄。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长途奔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大唐名将李靖在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捷报传至长安,李世民大喜过望。当年的渭水之耻一朝冰释。美貌不减当年的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 ,也被救了回来。

定襄的陷落对于东突厥颉利可汗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此役之败,使颉利不仅丢掉了王庭,更丢掉了突厥军民最后的一点士气和人心。

颉利绝对没有料到唐军会对定襄发动突袭。在逃往阴山的路上,他一定对此百思不解。

可他更加没有料到的是:另一支唐军居然又守候在他的逃亡路上。

这就是李世勣。按照李靖事先的战略部署,在他奔袭定襄的同时,另一支唐军主力李世勣部也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出发,绕道进抵颉利逃往阴山山区的必经之路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在那里给颉利张开了一个大口袋。

二月初八,当颉利逃至白道时,钻入了大口袋,唐军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而李靖的追兵又迅速追来,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突厥军队一日数惊,士气降到了最低点。但是突厥人毕竟骁勇善战,在扔下无数具尸体之后,残部硬是拥着颉利可汗杀开一条血路,仓皇逃进了阴山。

颉利一口气跑到了阴山以北的碛口(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没有力气再往前跑,只好暂时在此设立牙帐。惊魂甫定,颉利急忙派遣心腹执失思力快马疾驰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谢罪,愿意举国投降,并承诺由颉利可汗亲自入朝。

李世民很清楚,这只是颉利的缓兵之计,此时如果不乘胜将东突厥一举击溃,颉利就会逃亡漠北,日后也必定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于是李世民一边命鸿胪卿唐俭前去与颉利谈判,实际上是稳住他,一边密令李靖继续进兵,不让颉利有丝毫喘息之机。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李靖与李世勣会师之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他们很快就得出了一致结论:"颉利虽然兵败,但残部仍有数万之众。如果他们穿越大漠,与漠北的铁勒九姓会合,到时路途遥远,又为大漠所阻,唐军势必无法深入追击。现在唐朝特使唐俭正在碛口与颉利谈判,突厥人肯定会放松警戒。如果我们出动一万名精锐骑兵,携带二十日口粮,从白道出发,奇袭突厥牙帐,必然可以生擒颉利。"

副帅张公谨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皇上已经下诏接受了突厥人的投降,特使唐俭仍在突厥大营中,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动攻击?"

李靖斩钉截铁地答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当年韩信大破齐国,便是抓住了战机。如果能以此一战击破突厥,牺牲一个唐俭,也是无奈之举。"

这就是名将之所以是名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不但要比普通将领更有谋略、更有胆识、更有决断力,而且绝对要比普通将领更为冷酷无情。

在李靖看来,牺牲一颗唐俭的人头,换取对突战争的最终胜利,这绝对值得。

是日深夜,李靖率部先行,李世勣随后跟进。大军进入阴山,遇到东突厥的殿后部队一千余帐,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悉数擒获。李靖命这些人当向导,大军继续向纵深挺进。

他再次犯了麻痹轻敌的大错。

当唐朝特使唐俭一行来到碛口时,颉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他一阵窃喜,同时暗暗打定了主意,权且跟唐朝虚与委蛇,诈降称臣,伺机返回漠北,养精蓄锐,等到来年秋高马肥之时,再南下报仇。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颉利的如意算盘打得哗哗响。

可令人遗憾的是,他这辈子再也没这机会了。此时,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轻骑,已经在大雾的掩护下悄悄逼近了突厥大营。

直到唐军摸到了距离颉利大帐只有几里地的时候,突厥哨兵才侦察到敌情,慌忙发出了警报。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颉利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只好再一次脚底抹油,骑上早已准备好的一匹千里马,带着骑兵一万余人继续向漠北逃亡。

李靖大军杀入突厥军营,因为颉利一溜,突厥部众彻底丧失斗志,人人争相逃命,只能任唐军宰割。

片刻之间,一万多颗突厥人的脑袋就被砍了下来,剩下的十几万男女全部投降。唐军擒获各种牲畜数十万头。

特使唐俭趁乱逃出,保住了一条命。

就在李靖进攻突厥大营之际,李世勣故伎重施,火速北进截断了颉利向北逃窜的退路。颉利麾下的几大酋长纷纷率部向李世勣投降,唐军前后共俘获五万余人。

面对唐军给他布下的天罗地网,颉利可汗傻眼了。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数十万部众死的死、降的降。短短几天之间,他就从一个堂堂的可汗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丧家之犬。

流亡漠北、重整旗鼓已经变得不可能了,颉利现在唯一焦虑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近乎绝望之下,颉利想起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叔叔苏尼失。

唐朝在立国之初为何能灭掉东突厥?李世民与李靖的紧密合作是关键

苏尼失是启民可汗的弟弟,管辖部落五万家,牙帐位于灵州(今宁夏宁武市)西北。在颉利国势日衰、众叛亲离的这几年,苏尼失是少数忠于他的人之一。突利亡奔唐朝后,颉利就把小可汗的位子给了苏尼失,算是对他一腔忠诚的报答。此时此刻,颉利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他了。

思虑及此,颉利迅速掉转马头,带着少数亲兵往灵州方向奔去。

莽莽的黄尘中,颉利落荒而去的背影仿佛一只断翅的苍鹰,充满了孤独、恐惧和无望。

此次出征,唐朝大获全胜,斩杀突厥骑兵数万人,收降部众数十万人。北起阴山、南抵大漠的广袤土地,全部落入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

二月十八日,李靖大破东突厥的捷报传至长安,李世民大喜,当即下诏大赦天下。

经过四年的忍辱负重和养精蓄锐,唐帝国终于一举平定了东突厥的主力部分,洗雪了当年的称臣之辱和渭水之耻。自北朝以来数百年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强大威胁的边患,至此也宣告终结。

贞观四年三月初三,大唐帝国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四方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纷纷来到长安,齐集在太极宫前,共同向唐太宗李世民敬献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尊号——天可汗。

李世民说:"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资治通鉴》卷一九三)这一刻,文武百官和四夷君长皆山呼万岁。自此,唐太宗李世民对四夷君长颁发诏书时,一律自称"天可汗"。

标签: 灭掉唐朝的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