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诫子书》的启迪

爱百科 137 0

  从小时看连环画《三国演义》起,便对诸葛亮非常敬佩,他那羽扇伦巾,温文尔雅,舌战群儒,呼风唤雨的智慧形象,也长期在民间坊里代代相传中传颂、神化。直到读大学,在中文专业必读古文科目里,又重点学习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才更进一步了解三国良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可是学无止境,到老了,最近又重温诸葛亮的《诫子书》,仍然大有感触。全本《三国演义连环画人物造型》考

  为何重读,原因在于于今全民热衷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某集在达康书记的办公室里,背景墙上,书法装帧,红底黄字,书写的就是这篇不足百字的作品《诫子书》,行书流丽,俊秀隽永,醒目酣畅。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其中《 诫子书》至今已发现有两个版本,《艺文类聚》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太平御览》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两个版本仅一字之差,即“慆”或“ 淫”,这两字分别与“慢”组词后,

  慆(tāo)慢:漫不经心。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今大都采用第二个版本,即“淫慢则不能励精”。再看全文白话译文:

  苏国龙作品诫子书

  苏国龙作品诫子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能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仅八十八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现在时代迥异,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时俱进。因才施教,尽其所能,五花八门,难分优劣,不过教育并非重在育才,而首先应言传身教,重在育德、育身。所谓树人、立身之本,是立德、健身,这是基本的教育宗旨,偏重于知识的强制灌输,拔苗助长,造成后人在意识上的千人一面,罔视道德的素质培养,一切从世俗的追求物质利益出发,实乃误人子弟,堕入误区,遗害终身,罪莫大焉。《人民的名义》剧中的赵公子、祁厅长形象,一个岀生于高官,一个出生于贫寒,有智商,有情商,却殊途同归,两个孽子均无道无德甚至无法无天,肆无忌惮地贪图名利,给社会和人民造成的损害无以复加,其中的一个还是育良教授书记苦心培育的的高足,这样惨重的例子古往今来还少吗?于是,重温诸葛亮《诫子书》,不但不过时,古诫为今用之,仍然十分必要。

  难得前人早有七言诗赞曰:“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暇。世悲守穷庐将復,何及孔明诫子书。”

标签: 诸葛亮诫子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