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爱百科 143 0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熟读三国的人,脑海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疑问,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智慧型人物,司马懿更是三国最大的赢家,为何最终是诸葛亮千古流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谬!”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陈寿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智慧等,才能和管仲、萧何相比。那么陈寿对司马懿怎么评价呢?他直接没有写司马懿的传记。不过,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还是广为流传的,“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从两人的评价来看,司马懿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远不到诸葛亮。

我们知道,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个政治家死后评价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的评价。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如何对待彼此方老百姓的。

司马懿:入襄平城(今之辽宁辽阳)后,高举屠刀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诸葛亮: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有不少人说,仅凭两人对待老百姓的天然地别,还需要解释为何诸葛亮流芳千年吗?“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句话用来形容诸葛亮最为贴切。很多人看了小说《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夸成神人,加上看了一点历史皮毛就质疑丞相诸葛亮。

当深入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后,又发现诸葛亮确实是做到了近乎完人的地步,无论是君臣关系,还是对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都做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做到了的极限。在古代中国读书人心目中,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代表着最高的道德标准,这些在诸葛亮身上都体现的很完美。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诸葛亮凭借卓越的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豪情,以及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为何蜀汉耗尽最后一滴心血,不仅在刘备去世为蜀汉延续了40年国祚,而且他的很多举措更是福泽后世千百年。

陈寿是曾是蜀汉官员,父亲还是马皋的参军。街亭失守后,马谡被杀,其父受到牵连,被削掉了头发,要知道古人对头发非常重视,削掉头发是奇耻大辱。可陈寿却很尊敬诸葛亮,他高度赞扬诸葛亮的治蜀成绩,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抬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更亲自穿丧服祭拜,蜀汉无数老百姓更是悲伤欲绝。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一个人在世时可能觉察不到伟大,可他去世百年后依旧有人称赞他,这就值得尊敬了。诸葛亮去世百年后,东晋大司马桓温挥军西征来到成都后,看到一个年龄过百岁的小吏,就问他:“百年前的诸葛亮跟现在的人相比,怎么办?”

小吏说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意思是说,诸葛亮在世时我感受不到他的伟大,可去世百年后再想想他的事迹,世人依旧无人能比。大家说,这样的诸葛亮能不流芳百世吗?

诸葛亮长得比司马懿帅,人品又比他好,功劳又比他大。别说司马懿,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又有几人能跟诸葛亮相比较?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论战功,几乎以一人之力促成孙刘联盟,完成三分天下的壮举。作为武庙十哲之一,仅次于白、韩、李,将同时代名将曹真,郭淮,张恺,司马懿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论人品,诸葛亮不贪财、不念权,更不好色,一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五次北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最终病逝五丈原。就问大家,三国中还有谁做到这一点?真可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标签: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