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爱百科 180 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上海人美《诸葛亮》连环画,徐有武 绘画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小时候读三国,喜欢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喜欢“五虎上将”叱咤风云......还喜欢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认为他是智慧的化身。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忽然发现,真正的三国英雄,原来是~诸葛亮,一生追求天下一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豪杰!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从来都不是《三国演义》造神孔明,反倒是诸葛亮成就了《三国演义》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空城计》,赵宏本 绘画

鲁迅曾经说的“孔明多智而近妖”,我也曾经一度与大众一道,误以为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是《三国演义》造神的结果。

但是后来发现,《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在此前上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过不计其数的古代知识分子,采用很多种来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比如诗歌,我最喜欢的有两首: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当然,大诗人李白、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众多名人都写过关于诸葛亮的诗词,可谓数不胜数,但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是杜甫《蜀相》中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堪称千古绝唱,每每默读至此,莫不泪目......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诗圣”杜甫画像,蒋兆和 绘画

而陆游的一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把历代中国仁人志士对诸葛亮的崇敬、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是一步一步成为人们心中的神

诸葛亮去世后一千多年间,很多地方为他建立祀庙祠堂,来祭奠和缅怀他。上千年的时间长河中,武侯祠的香火不断,拜谒者络绎不绝。

成都武侯祠内树立着一块“唐碑”,该碑因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柳公权之兄),鲁建镌刻,文章、书法、刻技均精,被后人称之为“三绝碑”。

807年,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裴度到成都游武侯祠后,怀着景仰之情写了碑文,称赞诸葛亮“勤劳王事”、“谋求统一”的业绩,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极为钦敬的思想感情。后来,裴度出任宰相,举贤任能,打击藩镇割据,恢复了唐王朝的暂时统一。他死后,史称“天下莫不思其风烈”。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岳飞途经南阳。在拜遏武候神祠时,亲手写下《出师表》这一部书法名篇,现完好地保存于南阳武候祠里。

岳飞书《出师表》后有《跋语》,文曰:“绍兴成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遏武候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日,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泪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尔。”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刘旦宅 绘画

综上可见,诸葛亮绝非《三国演义》造神的结果,那么是什么让他成为人们心目中无限敬仰的英雄了呢?

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引发了历代人民的共鸣和感动,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后出师表》中,核心的一句话就是: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是自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君臣二人毕生的追求和信仰,其内在含义就是:我们与敌人势不两立,天下必须一统,宁死也不肯偏安一隅!

这里所谓的“贼”,我们可以理解为“诸侯割据势力”,也可以理解为入侵的“异族敌寇”。

想一想,如果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也有这样的精神、信仰,全力以赴支持岳家军,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而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抗金英雄岳飞,我华夏会发生崖山之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的悲剧吗?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三顾茅庐》,刘旦宅 绘画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然而,由于内外部条件的限制,这一切并未如愿,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践行着他们的信仰。从公元227年起,历经八年,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公元234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前线五丈原军中,年仅五十四岁。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五丈原》,汤义方 绘画

正如杜甫先生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虽未实现统一大业,却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真正英雄。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一精神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临国家分裂、外敌入侵的危亡时刻,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奋不顾身、英勇无畏,抗击敌寇,保家卫国。

即便是敌强我弱,亦绝不屈服

实际上,可能从一开始,诸葛亮就是清醒地知道天下一统之难。诸葛亮隆中对里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就曾讲到: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就是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刘备在诸葛亮的支持下,从无到有,到占据荆州、益州,逐步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他们靠的正是这种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精神。

网上看过一段视频:九十多岁的张学良谈九一八放弃抵抗日军的理由,竟然是打不过对方,只能跑,不知道他读“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词句,会不会羞愧得无地自容?

再细想,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不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敌强我弱的过程吗?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八卦阵》,董天野 绘画

为了实现理想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亮还在《后出师表》中写到:.....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翻译过来就是说,敌人都很强大,即便不去讨伐它,我们的政权也难保不灭,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去讨伐敌人,兴许还有胜利的希望。

清代学者认为,《后出师表》有衰飒之感(意气消沉,颓废失落),我觉得恰恰相反,《后出师表》展现出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何等振聋发聩之声音,这是一种忠贞而又悲壮的精神,用今天的话,就是“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血性的象征。

因此,我认为,对于诸葛亮来说,后人可以用成败论的观念来评价这位大英雄,他的精神是永恒的。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舌战群儒》,汤义方 绘画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呢?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提出了三点评价:

1、诸葛亮是位杰出的外交家;

2、诸葛亮是内政高手,是管仲、萧何之类的人才;

3、陈寿也指出了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不足:“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这等于说诸葛亮是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要强于带兵打仗,明确否定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个观点称得上是《三国志》成书后一千多年里争议最大的地方。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天水关》,刘锡永 绘画

我觉得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其实还是基于成败论的,抑或是碍于司马氏的忌讳,不便赞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但是,后世的文人并不买陈寿的账,比如罗贯中,《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的故事,可能就是他驳斥陈寿的一种方式。他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要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很多传奇故事,并非罗贯中原创,而是在成书前的千百年里流传下来的,也反映了历史上各阶层人民大众的审美意志!

所以,我认为,并非《三国演义》神化了孔明,反倒是诸葛亮成就了《三国演义》,能成为经典名著,一定少不了精神层面的升华。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空城计》,赵宏本 绘画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诸葛装神》,刘锡永 绘画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七擒孟获》,赵白山 绘画

然而,小编却认为,诸葛亮在多次北伐中,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他没有病死,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了,也未可知!当然,历史无法假设......

读三国系列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英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连环画~《安居平五路》,卢汶 绘画

标签: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