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爱百科 172 0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大神。

今天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祂是古代文昌星崇拜与巴蜀梓潼神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故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文昌帝君

文昌信仰在古代社会非常流行,尤其是在由唐至清实行科举制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更是长盛不衰。

从莘莘学子,到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乃至官僚士大夫等,都对文昌帝君崇信有加,祈愿帝君保佑自己聪明智慧,文思敏捷,考运亨通,金榜题名,仕途高升。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文昌帝君的塑像或画像中,身旁通常侍立二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

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呢?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文昌帝君与天聋地哑二童子

一种说法认为,文昌帝君主司的文运考试、功名禄位,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如要防止泄露试卷试题,及士人的前途命运等,故将帝君身边的二童子命名为天聋和地哑。

例如,《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一载:“梓潼真君(即文昌帝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明人郑岳也说:“今夫文昌祠正中而坐者,为梓潼帝君,帝君左右二童子曰天聋、地哑。相传以为帝君判天禄二籍职贡举,天聋口得言而耳不得闻,地哑耳得闻而口不得言,故其事密秘”。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文昌宫

解放前所编的《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附录八》则指出:

“文昌帝有随从数人,即天聋、地哑,为文昌登记文人禄运之簿册之看守者,而其聋哑乃使其不能向凡人泄漏其中秘密。在浙江人辨认之为和合二仙。据《地母经》,天聋地哑实名玄童子及地母,且为世界之父母。”

这里也揭示了天聋、地哑二童子的来历——

《地母经》云:

“地母本是无忌土,包养先天与后天。

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聋我哑配成双。

神与气合化天地,气与神合产贤人。

真气为母母是气,真神为子子是神。

阴阳会合真造化,造化天地产贤君。

虽然不会人言语,三九二八时时行。

子母不离怀胎孕,身怀有孕十年整。

十年胎足卦爻定,胎满产出六贤君。

天皇地皇人皇氏,伏羲轩辕与神农。”

古人以天为阳、为父,以地为阴、为母,他们结为配偶,滋生万物。人们尊其伟大,颂其功劳;但对于人们的尊奉,天地却既聋又哑,默然无声。是为天聋、地哑。

当然,作为文昌帝君二侍童的天聋、地哑,是由天父、地母引申而来,但显然已经与天父、地母不是一回事了。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地母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世传文昌帝君部从者为天聋、地哑,盖帝君所司定,为人间爵禄籍之,以为凡享爵禄者,必须笨钝昏塞,不然亦是狡黠,装聋作哑一辈,若逞聪明,定遭黜落。”(明·郑瑄《昨非庵日纂》)

这是从古代的政治现实来作解,士子寒窗苦读,一朝中举,走上仕途,不可太过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时甚至要装聋作哑。

正如民谚所说:“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不聪明不能做帝王,而不装点糊涂,则不能居高位。

古人普遍不欣赏表现得过于聪明的处世方式。“梓潼文昌君从者,曰天聋、地哑。盖不欲人之聪明用尽,故假聋哑以寓意。”(明·王逵《蠡海录》)

将文昌帝君的二位侍童命名为天聋、地哑,或许是对士子的一种提醒吧!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文昌帝君图

对以上观点,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如果你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码字不易,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元始天尊和玉皇大帝谁大?原来的座次让朱熹都怒了!

古代考试之神“文昌帝君”的二侍童,为何叫“天聋”和“地哑”?

标签: 地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