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爱百科 220 0

提起秦始皇,人们能想起的就是他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中国历史#可是,人们想起的除了他统一中国的功绩,之外,剩下的对他的印象就是残暴、暴君,比如焚书坑儒、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和骊山陵墓,那么秦始皇真的就是一个暴君吗?

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秦始皇像

六王毕,四海一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的功绩:是他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可以说,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什么现在前三大文明都消失了,而中华文明却屹立而不倒?原因很简单,文明需要一个强大的载体才能持续地传承。只有中华文明才解决了这个载体的问题。

那么是谁解决的这个问题?

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干了什么事,解决了文明传承的载体问题呢?

秦始皇开创了农业社会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辙。这四大贡献每一项拿出来都可以说几天几夜,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统一文字。

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是什么?

是文化。

文化的载体是文字。中国疆域 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口音差别很大,但是不管什么口音,大家提起笔写下的都是同样的文字

这就是文化认同,有了文化认同才可能建立族群认同。

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战国时期“马”字不同写法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辙则可以极大

地促进不同地区的商业交流和族群交流,同时也让官僚系统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

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国家治理的成本,而且塑造了一个中央集权的雏形。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信息传递+分落后,一个国家的治理疆域是有上限的--在商周时期,国家治理主要是分封自治的模式--天子封诸侯各管一块地盘,诸侯再分封士大夫,层层发包,如此类推。

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其一,下一级的“包工头”总想干掉上一级的“包工头”导致社会缺乏稳定;其二,无数个“包工头”各搞一套 --从文字到文化,从度量衡到货币,子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

这两个问题就导致系统内耗的动力远远大于系统向外扩张的动力。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中华文明早晚与其他三大古文明一样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始皇开创的这个中央集权模式将系统内耗降到最低,同时大大提高了文明向外扩张的动力。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却理解不了中央集权的伟大意义

项羽把秦朝灭掉后,还是继续搞分封承包模式,结果又是处处烽烟;刘邦把项羽干掉后,觉得功臣分封承包不靠谱,就让自己一大群儿子分封承包,结果后来还是七国之乱

一群刘家亲戚拿着板砖互相都要拍出脑仁了!

最后还是只能仿秦制搞中央集权,不过后面在这个体系上补上了一块短板--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很关键。农业社会信息交流很落后,这就必须要赋予官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保证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官员治理符合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呢?从另一个角度,官员在治理时如何确保自己的措施符合上级的要求呢?

这就必须要官员们有一个统一的三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交流非常愉快,对于很多问题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就非常痛苦--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个知己其实就是三观一致的朋友。

对于一个庞大帝国的治理更需要整个官僚系统的三观一致,你想想如果不同官员信奉不同的思想--

你信儒家,下级信法家,上司又信墨家,那什么事也别干了,官僚系统内部就要吵翻天了。

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秦朝疆域图

所以当不管是大漠孤烟直的西北,还是鱼米之乡的江南,所有的读书人都认为自己属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族群,有同文同种的认同,这个国家不管历经怎样的战乱,统一都是人心所向,都是大势所趋。

你看看,中央集权制从一开始就是历史的选择,是实验了无数次地方自治都失败后的必然选择。

从这些方面,可以很明确的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暴君呢?说秦始皇暴虐,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他「焚书坑儒」

他也想让秦朝文化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可是随着在秦朝皇宫之中儒家的地位越来越高,儒家与法术之间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到最后甚至出现一些儒生讥讽皇帝,这对秦始皇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这一切都迫使秦始皇下定决心去独尊法术,说到底这也是秦始皇的一个选择而已。

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下令烧毁儒学经典,杀死众多读书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完善国家政治体制,採用李斯为首的法家作为治国理念,这一改革遭到了当时儒生和游士的反对,一些儒生看不过去,就引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反对改革,搞得秦始皇大怒,于是下令焚烧儒家典籍,包括《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

下令焚烧儒家典籍确有其事,但嬴政并没有「坑儒」,而是「坑术士」,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中并未记录「坑儒」这一说法,术士,就是专门从事算命的人,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晚年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任用卢生和侯生,让他们帮助始皇求取仙药,二人自知求取仙药不可能,于是带着巨资离开了京城,跑了,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把京城所有的术士都抓来,一并活埋。

可是这件事能说明秦始皇是暴君吗?

秦始皇如果是暴君,那必定是残杀成性的,之前六国贵族都曾经是他的敌人,让秦的统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秦始皇好容易统一天下,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对于以前的敌人,是不是应该举起屠刀,杀之而后快?根据传统认识,这种说法理所应当,好像没什么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说法根本不存在,相较于以前甚至以后的帝王,秦始皇对他以前的甚至是以后的敌人,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残暴,相反,看起来还非常仁慈。

史记上记载的: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什么意思?这里的天下豪富就是六国贵族,也就是说,秦始皇立国伊始,就将六国贵族全部迁往咸阳,迁往关中,一来便于控制,二来也可以营造帝国中心的繁华。

迁到咸阳,迁到关中干什么,让他们自生自灭,当然不是,秦始皇在咸阳,在关中给他们建造了宫殿,还给他们一定的补贴以代替这些贵族原来的收入,让他们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

又给房子,又发工资,这就是残暴的秦始皇,对待“敌人”的做法,那么,这种做法规模有多大?

史记上说是十二万户,统计上公认的,将户折算为口的基数是五,也就是说,仅这次迁移,秦始皇就整整安排了六十万人,当然,会有人说,十二万户的数字显然有些夸张,可问题是,贵族家里的人口,难道还真能是五个,他们的仆役、随从、姬妾、奴隶加起来,早都超过了五。

所以,一次迁移,秦始皇安置数十万原先的敌人还是有的,刚刚立国,百废待兴,秦始皇就这样不惜成本,安置自己的敌人,如此一来,残暴跟他肯定是沾不上边了,甚至历史上,能有这样的气魄,做到这样对以前的敌人的,也只有秦始皇一人。

历史上的秦始皇究竟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史书骗了我们2000多年

咸阳宫

再看看历史上其他皇帝,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情并不鲜见,商代夏、周代商、秦代周、汉代秦,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还是以满清为例,从康熙朝开始,几位皇帝便大兴文字狱,甚至文人在诗词中稍有“悖逆”的字眼,便可能遭受斩首凌迟之刑,甚至还会祸及九族。然而,康雍乾三位皇帝,却依然被后人视为圣君的榜样万世敬仰。

再说修筑工程,历朝历代都曾有之,甚至比之秦始皇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汉武帝征调民夫修建章宫、上林苑,武则天大兴土木修建乾陵,乾隆皇帝耗费巨资打造自己的裕陵,这些工程对于帝王来说都是平常之事,然而众多帝王中却唯独秦始皇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秦始皇不是暴君,反而是真正的千古一帝既然秦始皇不是暴君,为什么现在流传的却都是他的暴君之名呢?其实很好猜中。

一、秦始皇统一七国,得罪了其它六国的贵族

古代人读书识字的不多,一方面因为没有需求,一个长年在家种田,活动范围不过周围十里的人,读书有啥用;另一方面古代的人很穷,读不起书。只有贵族能够读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原本属于六国的王室和贵族因此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奢侈生活,既得利益受损,这些人肯定恨秦始皇,所以到处说秦始皇的坏话,写秦始皇的不是,这完全符合逻辑。

二、秦朝的时间太短,没人帮他辩解

秦法残酷,始皇不想变更,秦二世又是个无能之人,更不会去变,再加了六国贵族从中使坏,秦国迅速就败亡了,二世而亡,持续时间不到二十年。

秦帝国迅速被灭,秦朝还来不及记录始皇的丰功佳绩,来不及为始皇做的那些事辩解。西汉高祖刘邦反秦而起,不可能把始皇说得多么仁义,否则他立国就没有合理性。

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事情往坏里写,一方又没有后人为自己辨解,就跟两人打官司一样,只许原告说话,被告不能辩白,无罪都会判成有罪,轻罪也就成了重罪。经过无数读书人的春秋笔法,秦始皇成为暴君的代表也就不为过了。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标签: 被公认的三大千古一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