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爱百科 188 0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制作发行的红色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一个穷苦少年逐渐成长为坚定革命者的故事,背景是急风暴雨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八岁的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的贫苦民众受尽了土豪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

潘冬子他爹潘行义已经秘密参加了红军,他天天盼望着爹爹带领红军队伍打回柳溪,除掉胡汉三,为受尽欺负的穷人报仇。胡汉三闻知红军真的要打到柳溪时,逃走之前扬言要杀了冬子母子泄愤。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冬子和妈妈被吊在村口的大榕树下。胡汉三气急败坏地叫喊着:“谁家男人要是再敢当红匪,潘家娘俩就是下场!开枪!”千钧一发之际,老爹潘行义率红军冲进了村子……

红军解放了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和椿伢子、细妹等小伙伴们背起书包进入了列宁小学读书。然而,好时光却是那么短暂。中央苏区由于受“左倾”路线错误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红军一走,胡汉三带领“还乡团”又回来了。他在柳溪展开了疯狂而又血腥的残酷报复,柳溪镇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冬子在妈妈和宋爷爷的带领下,机智勇敢地转移红军伤员到深山老林与游击队汇合。在山上,冬子和南山游击队一起度过了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与胡汉三的“保安团”以及国民党的中央军斗智斗勇……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冬子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小战士:承担起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为山上游击队筹盐,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剌探情报,破坏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并沉着冷静地抓住时机,除掉了恶霸胡汉三。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抗日统一战线结成,坚持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父亲潘行义从延安回来了,潘冬子带上那颗一直陪伴他战斗的红星,随父亲一同奔赴抗日前线,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影片中智勇双全的小主人公“潘冬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而且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这个原型人物竟然是名将之后——他的父亲是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许世友的结发妻子叫朱锡明,与许世友一共生育了三个男孩,前两个都不幸夭折。生下第三个男孩,许世友仅见了一面,便迎着阵阵枪炮声,率部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入遥远的战场。

孩子长到3岁了,还没有名字,许母和朱锡明都盼着许世友回家给孩子取个名字。可是,一天天过去,始终等不来许世友的身影。后来,干脆就叫了"黑伢"。

黑伢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潘冬子”。 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了湖北黄麻起义,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1929年5月,徐子清、肖方、周维炯、徐其虚等领导了河南商(城)南部地区的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11月,舒传贤、周狷之、余道江等领导了安徽六(安)霍(山)农民、士兵起义,开辟了皖西根据地。这三块苏区革命根据地合称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1929年4月7日(农历),黑伢就在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降生了。此时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事业正蓬勃发展,1930年6月下旬正式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然而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的倾冒险主义路线,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了根据地。

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还不到3岁的黑伢则和奶奶、母亲、姑姑一起留守在大别山革命老区。

在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里,白匪对待红军亲属十分歹毒,称她们为“匪婆”。无数红军的亲属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和追杀。朱锡明带着黑伢东躲西藏,心惊胆战地度过三年时光。一天,反动保长找到了她,硬逼她改嫁,朱锡明誓死不从。许母深明大义,劝儿媳改嫁,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母亲被逼迫改嫁后,黑伢在奶奶、姑姑的带领下过起了到处流浪、乞讨的艰苦生活,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有一次,敌人放火烧山,奶奶和姑姑抱着黑伢在烟熏火烤的山洞中躲了三天三夜,总算躲过一劫。

黑伢7岁就参加了儿童团,投身到革命斗争中,跟随大人们与反对派展开过无数次残酷斗争,经历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黑伢是解放后大别山老区仅存的5万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个。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许世友自1932年离开家以后,整整17年没能和家人取得联系,黑伢和奶奶都以为许世友早已牺牲在战场上,而许世友也以为家里人已被国民党杀害了。直到1948年春,一封许世友寻找亲人的家书在大别山传阅了很久,才辗转到许世友母亲的手中。黑伢和奶奶才知道许世友不但没有牺牲,还在山东军区担任了司令员,便找到了与许世友一块参加革命、在湖北省军区担任司令员的王树声寻求帮助。

在王树声的安排下,黑伢到了山东,许世友父子得以团聚。许世友离开家乡后,奶奶已经托人给孙子起了个名字,叫许大安。可许世友给儿子更名为许光,意思是要儿子一生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许世友问儿子今后有什么打算,许光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将军却认为,年轻人最迫切的任务是多学习文化知识,新中国成立在即,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去保卫和建设她。

这样,许光被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也就是这个时候,许光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被他的班主任老师李心田所了解。

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改编自真人真事,片中主角为名将之后

李心田既感动又震撼,就以许光为潘冬子原型写出了红色著作《闪闪的红星》。该作品后来被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风靡全国,影响了几代人。

许光为人低调,作为“党的孩子”,从战火中走来的“红小鬼”,从来没有用父亲的光环来炫耀自己。从文化速成中心毕业后,相继在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院校学习,成为建国后我军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毕业分配到北海舰队后,他在一线部队刻苦摔打磨砺,逐步成长为共和国首批北海舰队一名优秀的舰艇长,先后6次立功受奖并圆满完成了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任务,为捍卫祖国海疆安全做出了贡献。

正当许光在军队的事业一帆风顺,前途一片光明时,1965年,许世友突然决定让自己的儿子离开海军回到家乡,从繁华的海滨城市青岛调回到大别山深处的新县人武部,由一名海军作战指挥员改任县人武部参谋,从此再没有离开家乡。

原来,许世友是个大孝子,深感自己参加革命后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为了不让年事已高,又过不惯城里生活的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让儿子许光代自己尽孝,遂将其调离开海军回到了家乡。回家乡的许光,朴实如泥土,沉寂似大山——时至今日,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红小鬼”出身的少年英雄,更不知道这位曾经的少年英雄竟然是传奇将军许世友的儿子。

标签: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